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步走运动锻炼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脂联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1名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健步走组20名、对照组21名,受试者采取24周运动处方的锻炼。运动干预前、后测定身体成分、脂联素(Adiponectin)、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1)24周运动干预后,健步走组体脂%、腰围、腰臀围比、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明显下降,血脂联素水平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2)脂联素变化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出2个预测变量:体脂%、腰围的变化量。结论:对IGT患者进行健步走运动干预可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9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气功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6个月有组织的新编气功·八段锦健身锻炼.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运动组锻炼前和锻炼6个月后次日,安静空腹状态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EDD)和硝酸甘油(NTG)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展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结果:八段锦锻炼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的改善(P<0.05和P<0.01).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极拳改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50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太极拳高压组,并选取25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太极拳高血压组进行12周太极拳练习,每次1h,每天1次,每周5天,分别在12周太极拳练习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次日清晨08∶00~09∶00,测试各组受试者SBP、DBP、NO和H2S。结果:太极拳练习能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DBP,提高血清NO和H2S水平,且NO与SBP、DBP,H2S与SBP、DBP间均分别呈现显著负相关,NO与H2S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太极拳运动可多途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和H2S水平,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提示内源性NO和H2S水平改善可能是太极拳降压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20~69岁健康女性405名,放免法测试血清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采用日本UNEX高分辨率超声血管内皮功能分析仪,测试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同时,评估40岁以上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结果:随年龄增长,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增加(P<0.05),尤其40岁以后出现显著增长;60岁以上女性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阻断血流再恢复血供时达到最大血流的时间缩短,最大血流速度增大(P<0.05);40岁以上各组血清E2、DHEAS水平下降(P<0.05);与体力活动缺乏或较低组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中等或较高者最大血流速度较低(8.13±4.32vs 9.23±5.51m/s,P<0.05);与从不锻炼和偶尔锻炼者相比,经常锻炼者血清E2水平、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较高(P<0.05)。结论:血管内径基线值的变化在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预警意义,当血管最大舒张能力与基线值的变化不相适应时,出现血管功能障碍;60岁以上女性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显著退化,可能与其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雌激素(E2)可能介导随年龄增长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轻度原发性局血压患者进行3个月的低强度有氧运动,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即含服硝酸甘油时血管舒张功能(NTG—D),记录并比较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及FMD、NTG—D,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运动前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肱动脉基础内径和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从(150.2±8.5)/(85.3±7.3)mmHg下降至(137.2±7.6)/(77.3±7.0)mmHg(P〈0.05),同时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后NTG—D无变化(P〉0.05)。结论:低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FMD,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8周大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常氧不运动组(N)、常氧运动组(EX)、肺动脉高压不运动组(H)、肺动脉高压运动组(HE)。将大鼠每天暴露在氧浓度为15.6%~16.1%的环境中8小时,每周7次,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运动组分别进行8周每天1小时5天/周游泳训练,第9周分离出大鼠肺动脉,检测4组动脉环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和硝普钠(SNP)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的肺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动脉环经NO途径的最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的舒张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肺动脉高压对照组及常氧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证实有氧运动对NO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有益调节作用,部分被低氧效应所抵消。长期低氧效应超过有氧运动对肺动脉血管的作用这个现象,很可能与NO途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周太极拳锻炼对运动缺乏的女大学生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80名运动缺乏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被随机分为太极拳组(TJQ,40人)和对照组(CG,40人),对照组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动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太极拳组在太极拳老师的带领下进行12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锻炼,每天练习30分钟,一周练习5天.两组实验对象在12周锻炼前和锻炼后分别测试血清IgG、IgA、IgM、IL-4、IL-12、IFN-γ、CD3、血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的含量及全血中CD4+、CD8+.结果:经过12周的太极拳训练,IL-12和IFN-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与锻炼前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太极拳组的IgG、IgM、CD4+、T/C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 =0.000),血清皮质醇含量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 =0.000).结论:长时间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缺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免疫应答,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为太极拳在运动不足的人群中普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究太极拳锻炼对警察血脂和血管壁弹性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在哈尔滨市区内招募在职警察105名,随机分为太极组、快走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24周后,分别采用Gp O-p Ap法、化学发光法、酶法和浊度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科林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进行踝肱指数(ABI)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测量。研究结果:实验24周后,太极组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快走组(P<0.05);快走组TC/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太极组两侧bapWV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快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太极拳锻炼在降低在职警察的总胆固醇含量、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以及肱踝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快走运动,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8周大的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常氧不运动组(N)、常氧运动组(EX)、肺动脉高压不运动组(H)、肺动脉高压运动组(HE)。将大鼠每天暴露在氧浓度为15.6~16.1%的环境中8小时,每周7次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运动组分别进行8周,每天1小时,5天/周游泳训练,第9周分离出大鼠肺动脉,检测4组动脉环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和硝普钠(SNP)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的肺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动脉环经NO途径的最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的舒张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肺动脉高压对照组及常氧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证实有氧运动对NO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有益调节作用,部分被低氧效应所抵消。长期低氧效应超过有氧运动对肺动脉血管的作用这个现象,很可能是与NO途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与中年糖耐量减低(IGT)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诊断为IGT者101例,年龄在45-59岁.对研究对象检测BMI、WHR、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Dia-P%表示)、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以△Dia-N%表示)、C-型利钠肽(CNP)、内皮素-1(ET-1)、OGTT2h血糖、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BMI、WHR与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ET-1、CNP、△Dia-P%具有相关性,而且BMI与△Dia-N%具有相关性.BMI正常、超重与肥胖三组比较,正常组与肥胖组之间ET-1、CNP、△Dia-P%、△Dia-N%、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超重组与肥胖组之间ET-1、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具有显著性差异.WHR正常与异常二组比较,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ET-1、CNP、△Dia-P%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年IGT者血管内皮功能、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受体脂含量、体脂分布的影响,BMI、WH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且二者与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大,腹型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健身气功(五禽戏、六字诀)锻炼对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等指标的影响,旨在寻找更好的适合中老年女子发展心血管机能的锻炼方法。方法以44名中老年女性为受试对象,进行五禽戏、六字诀功法锻炼6个月,观察受试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四肢BP、STI、PWV、ABI等指标变化,数据统计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百分比检验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结果 (1)经过6个月干预后,五禽戏组左、右上肢收缩压(SBP)均显著下降(P<0.05),左、右下肢SBP、DBP、MAP均下降(P<0.05);六字诀组四肢SBP、DBP、MAP均有下降趋势(P>0.05)。(2)经过6个月健身气功干预后,五禽戏组、六字诀组射血指数(ET/PEP)均显著增加(P<0.05);(3)经过6个月健身气功干预后,五禽戏组左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Lba PWV)、心到右踝脉搏波传导速度(Rhba PWV)、心到左踝脉搏波传导速度(Lhba PWV)均显著降低(P<0.05);六字诀组Rhb PWV、Rba PWV、Lba PWV、Rhba PWV、Lhba PWV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五禽戏、六字诀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血管机能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五禽戏锻炼对发展中老年女性心血管机能优于六字诀锻炼。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查4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练习太极拳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受体的变化,研究太极拳锻炼对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参加规定的太极拳动作的学习及锻炼3个月。分别采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锻炼前和锻炼12周结束后空腹状态下血液,进行如下指标的测试: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运动组治疗后24小时血压、白天收缩压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但其他各项值虽有数量上的变化,但经统计学处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组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高、低亲和力受体个数(r)和高低亲和力受体容量(R)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压训练对高血压患者血压、VEGF、NO及ET-1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高血压患者并分为加压组(LE-BFR组)15人和单纯抗阻组(LE组)15人。LE-BFR组在1.3倍SBP加压条件下进行12周伸膝抗阻运动,LE组进行12周单纯抗阻运动。结果与结论 12周后,LE-BFR组的SBP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VEGF与NO显著升高(p<0.05)。两组ET-1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与LE组相比,LE-BFR组的下降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压的下降与VEGF与NO的增加相关。加压训练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这与加压训练能够显著增加患者血清VEGF与NO的含量,同时降低血清ET-1含量,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心动脉压(CAP),增益指数(AI)等指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选取济南市历下区不常运动志愿者279名,用日本Omron 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测定CAP,指标包括中心收缩压(cSBP)、桡动脉增益指数(AI)、肱动脉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运用SPSS18.0软件,不同性别、年龄等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BP、AI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性别、心率、DBP、SBP、PP是cSBP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SBP和DBP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p<0.05;年龄、性别、心率、DBP是AI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是最主要的因素,p <0.01;(2)70岁以下的女性cSBP均值高于男性,而所有女性的AI均值高于男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男性(p<0.05)和70岁以下女性(p<0.01)的cSBP与年龄显著性正相关,cSB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4)男性和女性的AI与年龄均显著性正相关,p<0.01;(5) SBP与cSBP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男性r=0.932,女性r=0.905,p<0.001.结论: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性别、外周SBP相关最大,提示对CAP的研究要考虑性别因素;随年龄增长,cSBP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外周肱动脉SBP与cSBP的显著性相关,提示外周肱动脉SBP变化可以预测cSBP变化,这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女子拳击项目的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检查22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及15名普通女大学生的心血管结构及功能。结果:女子拳击运动员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普通组(P<0.05);女子拳击运动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体表面积(LVIDd/BS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体表面积(LVIDs/BSA)、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及心指数(CI)均显著大于普通组(P<0.05),但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小于普通组(P<0.05);女子拳击运动员颈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的横截面积以及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内径均显著大于普通组(P<0.05),股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普通组(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女子拳击运动员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心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在长期的训练后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表现在心室腔扩大、心室容量增加、动脉管腔的面积与内径增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wistar大鼠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Ⅱ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经游泳训练后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内在影响机制。方法:实验材料wistar大鼠60只,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Diabetes模型组(DI),游泳运动组(SEX),每组15只。进行游泳训练共计8周。结果:T2DM可造成肠系膜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且存在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降低与eNOS-NO系统活性降低直接相关。游泳训练可有效维持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0.05),其上调eNOS-NO系统。另外,T2DM造成的eNOS-NO系统活性降低与该系统上游蛋白PI-3K,Akt降低有关,且在加入上游蛋白抑制剂(PI-3K)LY294002及eNOS阻断剂L-NAME后保护效应消失。结论:游泳训练能改善T2DM wistar大鼠肠系膜舒动脉舒张功。其内在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部分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指标对第八套广播体操锻炼对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进行新的评价。方法:选取女大学生志愿者34名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12)、实验一组(n=11)及实验二组(n=11)。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进行为期8周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锻炼(每周5天,每天1次,其中实验一组每次连续做2遍广播操,实验二组每次做4遍),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相关锻炼。用polar心率表(S810i,芬兰)记录了做广播操前、中、后即刻、后5分钟的心率及锻炼开始前、锻炼4周后、锻炼8周后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并采用专门软件对5分钟间期的心率变异性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①做第八套广播体操运动时RMSSD和HFnorm较运动前呈显著性降低,运动后5分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而SD和LFnorm较运动前呈显著性升高,运动后5分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LF/HF运动中及运动后即刻均较运动前显著增加,运动后5分钟恢复。②无论是实验一组还是实验二组经过8周的广播体操锻炼,可使安静时SD均呈现显著降低。结论:广播体操锻炼时表现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总体效应可持续至运动后5分钟。8周广播体操锻炼可以显著降低安静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紧张度。  相似文献   

18.
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血压血脂水平的运动处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了血压、血脂(TC:用酶反应试剂药盒测定,TG:乙酰丙酮微量测定法)检测,并对10名儿童进行了8周的耐力训练(训练中未对受试者提出低盐、低脂的饮食要求)。结果表明:8周的耐力训练后,肥胖儿童血清中血脂(TG)含量下降,HDL—C显著上升,血脂代谢紊乱得到缓解,同时血压有明显下降。从众多因素的分析中发现,TG与SBP(r=0.32)、DBP(r=0.22)呈正相关,而ApoAI与SBP(r=-0.19)、DBP(r=-0.20)呈负相关,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高血压与其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有助于降低肥胖儿童的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养生功法对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抽取无心血管疾病的大学生30名,对照组(n=10)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身体锻炼,实验A组(n=10)进行20周五禽戏练习,实验B组(n=10)进行20周八段锦练习,各实验组每周练习5次,每次60 min。结果:①对照组心脏、血管主要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②实验A组SV、CI、VPE、HDL升高且幅度非常显著,HR、MSP、MDP、MAP、TR降低且幅度非常显著,SI、AC值上升且幅度显著;③实验B组SV、SI、CI、VPE、AC、ETK升高且幅度显著,HR降低且幅度非常显著,HDL值上升且幅度显著,MSP、MDP、MAP、TR值下降且幅度显著。结论:不同养生功法练习均对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效果存在差异性。八段锦对改善医学类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五禽戏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微循环功能、炎性因子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以54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运动A组(n=18)、运动B组(n=18)和对照组(n=18)。运动A组进行为期12周,4次/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运动B组进行12周太极拳联合渐进抗阻运动(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PRE);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对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及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前后,3组受试者微血管反应性、IL-6、TNF-α、IFN-γ、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其中,实验后运动A组、运动B组微血管反应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且运动B组显著高于运动A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