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欧 《档案学研究》2018,32(2):115-119
“数转模”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纸质档案的异质备份过程,或者说是不同档案存储介质的转化过程。要有效实现明清档案数转模的工作目标,其中技术层面因素值得高度关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有纸质档案、缩微胶片档案、数字档案三种存储介质共存,且使三者之间在互为依托、相得益彰中不断提升档案保护与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明清档案"数转模"项目是档案信息载体从传统纸质转化为数字影像,再到模拟影像的二次转换过程.本文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实践,阐述了明清档案"数转模"项目质量管控的基本内涵、运作原则、主要程序和工作方法,以期促进珍贵档案资源的开发,避免经多种介质转换后的备份档案信息失去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3.
“数转模”:优势 困惑 前景 刘晓春在《中国档案》2013年第2期撰文,提出目前对数字档案进行异质备份的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通过“数转模”技术采用缩微胶片来实现.所谓“数转模”,有的也称“数转胶”,其全称为“数字影像转换成模拟影像”,将数字档案信息输出为缩微品.“数转模”是一种新型的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比较,其优势是:缩微胶片具有法律凭证作用,被许多国家司法部门认可,缩微技术成熟稳定,有较为完善的规范标准;缩微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保存近千年,是电子存储介质无可比拟的;不受信息时代存储介质软硬件和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当前,大多数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缩微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难以适应当代"数字化生存"的形势.  相似文献   

5.
民国档案数转模工作是档案馆一项常规性业务工作,每年有大量民国档案数字信息转换到缩微胶片上进行长期安全保管。但目前民国档案数转模质量还需要人工进行辅助判断,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国档案数转模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并对提升民国档案数转模工作质量,确保民国档案信息安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月娥 《兰台内外》2020,(12):26-27
随着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档案转模拟胶片技术(以下简称“数转模”)的普遍应用,众多档案馆纷纷开展“数转模”工作,做好数字档案的异质备份,福建省档案馆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一、档案数字化及其意义1.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含义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把各种载体的馆藏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联,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从而及时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大多数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缩微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式,即实施手工管理保证点到点的传播,即便是经过编研等初步加工,编辑印发档案…  相似文献   

8.
新型档案也称非传统形式的档案.传统形式的档案主要指纸质档案和历史上形成的其它载体的档案;新型档案是由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高科技技术的出现、应用和发展形势下产生的特殊形式的档案,主要有照片、电影胶片、缩微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幻灯片、唱片、机读文献等.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档案管理工作还是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档案的纸质原件进行集中、有序、质量和安全进行管理,这个阶段档案管理的核心都是围绕着实体的纸质档案,对档案管理的理论也都是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为中心. 一、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特点 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这一阶段档案的内容都是写在纸上,因此,对档案的实际管理中都是对静态的纸质档案进行管理,纵观我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历朝历代都有对档案进行专门存放的场所和机构,对档案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对档案进行保存,在对档案进行保存的基础上,在进行简单的整理,新中国成立之后,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展到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六个环节,当时就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对档案中的内容利用应该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内容,但是当时的档案管理部门认为,对档案中内容中的利用离不开纸质档案的支撑,所以当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还是纸质实体档案的管理,而对于档案中内容的开发和利用有限,对档案中内容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历史的研究和政治等工作中,在档案中内容的开发和利用中,对历史档案的研究投入过多,对与现代档案中的信息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10.
馆藏档案数字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高速扫描、光盘存储等技术手段,将纸质、声像、缩微胶片等传统介质档案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具有有序结构的数  相似文献   

11.
张茜 《山东档案》2014,(6):10-10
目前,山东省档案局(馆)认真落实《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在完成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后,及时展开数字化档案转缩微胶片工作,今年又完成“数转胶”50万多画幅。至此,馆藏民国档案“数转胶”数量已突破200万画幅,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12.
电子档案的出现,使档案的存在形式与管理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档案的内容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整体,而电子档案则具有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但按其记录性质及其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都可以划归于以文字记录的纸质等载体档案和数字代码序列记录的电子档案.而且这两大类型的档案,还会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的需要相互转换,只有认清电子档案与纸质等载体档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做到对电子档案管理提出正确的要求,既坚持档案的基本原则,又不致将纸质档案等管理理论、方法强加于电子档案,有利于电子档案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创造电子档案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
蒋余芬 《档案与建设》2017,(11):28-31,20
文章以江苏省档案馆“民国档案数转模”项目为例,针对文件管理、色彩模式转换、图片处理等数据前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法,以期做到质量与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数字化前对档案整理工作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在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扫描、缩微胶片转换等手段,分期分批把纸质档案、胶片照片档案数字化,采用模/数转换技术把录音、录像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使这些信息与现有档案资源数据库并网”。由此可见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等前处理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馆藏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状况。如果馆藏档案自身存在着组卷不当、鉴定不合理、案卷和卷内目录质量达不到要求、整理的基础质量不好等问题,那么这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后,其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
正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实质是在维护信息内容原貌的前提下对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进行转换。具体而言,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缩微胶片、声像档案等载体上的内容进行转换,以数字形式记录,成为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息。它包含三层含义:首先,馆藏档案数字化过程。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转换能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并建立完备的档案数据库;其次,实现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扫描技术等现代化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电子档案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电子档案热"给传统的纸质档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因此降低了对纸质档案的重视程度.在新的情况下,就纸质档案的变化与生存作一番理智的思考,对于档案工作大有裨益. 一、高新技术给纸质档案带来的新变化 1.纸质档案的生成方式翻新.传统纸质档案的形成,是人们亲自用笔将信息记录于纸张上的,用于书写的字迹材料有墨汁、墨水等,纸质档案的内容和最初形成时的特有标记被同时固定在载体上,使之打上明显的原始性烙印.  相似文献   

17.
纸质档案扫描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上记载的文字、图形等内容通过扫描仪设备转化成以二进制数字代码形式记录的,能为计算机网络所识别和表达的数字信息.它包括档案拆装订、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识别、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各环节操作环环相扣,构筑了系统化运行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纸质档案扫描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扫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字化工程的成败和数字化成果的良莠.本文以海洋科研档案为例,通过扫描实践,分析和探讨海洋科研档案扫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馆藏档案数字化十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馆藏档案数字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高速扫描、光盘存储等技术手段,将纸质、声像、缩微胶片等传统介质档案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具有有序结构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工作。馆藏档案数字化,应遵循以下十项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海波 《兰台世界》2006,(19):38-39
在档案界,传统的档案保护和利用工作,已不适应当今科技发展水平,为了便于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必须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改善原有模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当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档案信息数字网络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所谓纸质档案数字化(简称数字档案)就是利用数据库、数据压缩、高速扫描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它包含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目…  相似文献   

20.
观点     
《黑龙江档案》2015,(2):18-19
电子档案存储技术应用特点1.多种存储技术综合利用。目前存储介质主要有光盘、磁带、磁盘三大类,在这三种介质的基础上分别构成了光盘库、磁带库、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档案部门一般采取两套或多套备份,即将同一套档案存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存储载体上。另外,部分档案馆还将一些重要的电子档案纸质化或以缩微胶片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