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图书馆界越来越重视图书馆节能环保问题。对图书馆建筑节能进行研究,总结图书馆建筑节能理念,分析图书馆建筑节能设计和物业能源管理,并介绍我国若干新建图书馆建筑节能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筑节能的途径,并分析了制约图书馆建筑节能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节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图书馆的主要耗能设备及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图书馆建筑节能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图书馆建筑节能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能源供求矛盾日趋紧张,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图书馆建筑节能既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有利于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图书馆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图书馆的整体布局规划、建筑规模、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的节能都密切相关,在制定节能方案规划时应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在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空调采暖、建筑照明等方面节能措施,阐明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节能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关系到图书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图书馆建筑节能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向泷 《图书馆论坛》2007,27(3):147-149
节能是现代社会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窗墙比等是图书馆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设计师、业主对建筑节能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学图书馆建筑节能探析——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图书馆建筑节能的意义.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对"申纽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功能和安装使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施工范围及条件进行了描述.同时针对该校图书综合实验楼的供暖采取分时分温控制,利用智能控制阀和气候补偿器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建筑节能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建筑节能保温的重要意义;简述了,保温材料的演变;介绍了建筑节能保温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建筑内外墙保温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建筑节能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费慧慧建筑节能从70年代末兴起,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政府从80年代初开始逐渐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并相继颁布了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标准和法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  相似文献   

1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实施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建筑“四节”工作,实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定的措施、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文章介绍了规范的特点与意义以及建筑师学习相关内容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1.
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家科技文献发展战略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文献建设情况,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做好前期战略研究。[方法/过程] 针对我国科技文献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国外科技文献建设的经验,总结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需求,提出我国科技文献建设的未来布局和发展规划。[结果/结论] 提出未来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重点方向:建成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科技文献基础设施和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确保我国科技文献可持续供给和战略安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开放知识服务系统,突破新一代科技文献智能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自主供给瓶颈;建成覆盖各类创新主体的国家科技文献协同保障服务体系,形成开放智能知识服务新业态;积极引领科技文献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并且,从5个方面提出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推动文化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图书馆的文创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日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本文选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现状,发现图书馆跨行业的深度融合是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创新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可从人才培养、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强与各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创新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宇文  高峰 《编辑学报》2020,32(2):198-200, 203
在分析科技期刊学术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基础上,对科技期刊学术交流的实现进行探讨,认为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从作者投稿开始,通过编辑审稿和加工过程、出版发行和构建科技期刊与专题学术会议等多渠道和模式进行学术交流和传播,从而实现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传播的职能和作用,并能够通过构建刊会互动机制和基于作者、读者群专业爱好和研究方向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送,能够有效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和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民民主权利意识和利用需求的提高,档案开放利用的宏观环境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国家档案局启动档案法修订工作以来,档案开放利用成为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在开放利用政策规定方面尚有需要完善之处。本文基于比较研究法选取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中涉及开放利用政策的规定,从主体界定、开放利用内容、开放利用程序和法律救济途径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对比,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档案开放利用政策的建议,为学术界深化档案开放利用政策研究和立法者修订档案开放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象传》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书画特色藏品,记录了清代主要学者肖像及传记,是了解清代学者形象的重要文献.关于这套画册的缘起与生成、选录与编纂的标准、画成之后的刊印和发行、传播与影响等,在学术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即在梳理时人与后人文献的基础上,尽可能厘清叶衍兰、叶恭绰等人编著《清代学者象传》的来龙去脉.《清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对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思政育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大思政的理念共识,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方法/过程] 在深入分析近年来高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探索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思政育人”工作所面临的实践成效,并提出构建立德树人工作“四个矩阵”、建设“三全育人”多维工作体系、注重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四个联结”的实施路径。[结果/结论]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及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南京大学面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开展的思政育人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通过探究面向科技智库决策咨询研究需求的多元化资源融合与服务路径,提升科技智库的决策咨询水平与课题研究质量,同时推动图情机构的服务创新和深化升级。[方法/过程] 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再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科技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需求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面向科技智库决策咨询研究需求的多元化资源融合与服务路径,即对多元化资源进行集成后,建立涵盖底层、中层、高层3个层次的多元化资源融合框架,重点阐述预测预警服务、智慧检索服务、精准推荐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智能传播推广服务5类服务路径如何在科技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过程中发挥作用。[结果/结论] 多元化资源融合是图情机构服务创新与深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图情机构服务应以科技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需求为牵引,以多元化资源融合为切入点,促进科学化与高质量服务实现,以此满足科技智库需求,突显图情机构的关键作用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回顾了文旅融合的形成背景和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成功实践案例,阐述了无锡市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服务创新实践,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协作共建,就是要构建一个集档案、图书等文献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体系,实现档案、图书的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服务.高校档案馆与图书馆协作共建的具体措施包括:协调馆藏,资源互补;协作开展用户培训;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引进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加强人才和技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20.
第八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在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召开,研修班分“图书馆之未来”“图书馆业务构架与资源/平台/数据”“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分享”四个主题单元展开详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文章综合研修班嘉宾发言、主题内容的报告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前沿研究,拟从图书馆目标定位的理论指导、发展转型的实践规划、应急体系的完善建设三个核心板块,集中呈现本次研修班的课程内容,探讨高校图书馆发展变革的趋势与转型之路,把握新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