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瑾  杨则宜 《体育科研》2006,27(6):69-74
在健美比赛中,肌肉的围度和清晰度是评判运动员水平的关键标准。健美运动在非赛季增肌期的目的为增加肌肉围度和重量,而在赛前减脂期的目的则为最大程度的减少体脂肪、保持瘦体重。从非赛季增肌期的能量摄入、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和比例、训练前后的营养补充以及赛前减脂期能量摄入、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和赛前一周的营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对健美运动员和健美爱好者的营养补充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增肌人群的运动营养来说,补充易吸收的蛋白质尤为重要,蛋清、牛肉、去皮鸡肉、鱼肉是较好的蛋白质来源。乳清蛋白是一类利用先进工艺从牛奶中提取的蛋白质,它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价值,是一种理想的运动营养食品,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增肌人员。同时运动中的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蛋白质来延缓或者构筑肌肉。乳清蛋白中特别含有丰富的支链氨基酸,而支链氨基酸具有阻止肌肉分解,促进肌肉合成的功效,对于修复运动损伤也大有禆益。本文通过对乳清蛋白的组成,营养价值,营养特点及其对增肌运动效果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了解乳清蛋白的营养作用、机制和实际应用效果,以验证补充乳清蛋白来改进增肌效果,同时,提出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一套补充乳清蛋白改进增肌效果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逄金柱 《体育科研》2007,28(1):59-61
健美运动旨在通过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增加肌肉体积,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能明显促进肌肉的增长,这其中具有明确增肌效果的运动营养食品有肌酸、乳清蛋白、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可能具有增肌效果的运动营养食品有鸟氨酸-α-酮戊二酸合荆、锌镁合荆、α-酮戊二酸、α-酮异已酸、铬、钒等。  相似文献   

4.
健美营养学中最近的争论围绕着低碳饮食和以牛肉取代鸡、鱼肉这两个话题进行。牛肉又一次被尊为增长肌肉饮食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以下便是将牛肉列入日常健美饮食的十大裨益:1、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这使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在进行训练的头几秒钟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补充三磷酸腺苷,从而使训练能坚持得更久。2、牛肉含维生素B6:蛋白质需求量越大,饮食中所应该增加的维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6,可帮你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  相似文献   

5.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健美训练的初级阶段在于打好基础 ,首先以增大肌肉和增长力量为前提 ,特别是胸大肌。对于初学者提高自信心和增加兴趣将起到一定的作用。1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本科学生 4 0名 ,实验时间 2 0 0 0年 10月 - 12月 ,每周训练 3次 ,实验部位为胸大肌。研究方法 :①实验法。实验组 2 0名 :双杠摆动臂屈伸 ,哑铃飞鸟 ,上斜杠铃推掌 ;对照组 2 0名 :上斜杠铃推撑 ,哑铃卧推 ,哑铃飞鸟。②比较法。实验组为期 2个月的实验训练 ,每周进行三次健美训练课 (周一、三、五 )每次课均进行胸肌训练 ,与对照组所不同的是 ,加 4组双杠摆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健康大学生外固定腿 2周使肌肉愈接近废用性萎缩 ,并在固定期和恢复期 10周过程中连续补充肌酸和抗阻训练 ,测定股外侧肌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同时测定了骨骼肌表达的生肌调节因子 (MRFs) MyoD ,Myo genin和Myf 5的变化 ,探讨肌酸加速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后恢复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 :补充肌酸使股外侧肌废用性肌肉萎缩后恢复期各亚型肌纤维增粗 ,Ⅱ型肌纤维较Ⅰ型肌纤维增粗显著。在恢复期第 3周肌肉磷酸肌酸 (CP)和肌酸 (C )及总肌酸均达到高水平。骨骼肌表达的生肌调节因子 (MRFs) MyoD ,Myf 5的变化与股外侧肌各亚型的的增粗具有一致的结果 ,Myogenin变化不显著。提示 :补充肌酸可以促进股外侧肌各亚型肌纤维增粗可能由促进肌肉收缩蛋白和结构蛋白合成所致。  相似文献   

8.
G804.7 20032568补充肌酸和抗阻训练促进人体股外侧肌废用性肌肉萎缩恢复的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机制研究=Oral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and anti-resistancetraining facilitates rehabilitation of musclesdisuse atrophy on histo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刊,中,A]/高淑杰(沈阳体育学院),Beggitte N.B.(哥本哈根大学运动科学院肌肉研究中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36-39图5表3参15(SJ)肌酸//抗阻力训练//肌肉//萎缩//组织化学//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9.
汪婵 《中华武术》2013,(6):60-61
一、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体育生,我的身体比较瘦小,想通过饮食增长一些肌肉,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谢谢。答:增肌训练的原理可以概括为:"超负荷"和  相似文献   

10.
高大胜 《健与美》2023,(5):31-33
<正>如何同时获得力量增肌和耐力训练最大化效果?这必须要提到近年来流行的训练学词汇——同期训练。本文将告诉你可以做什么,如何设计训练计划才能从同期训练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一般来说,健身爱好者大概有三种画像:一类是力量崇尚者,他们试图最大限度地增长力量,增加肌肉围度;一类是长跑爱好者,追求长距离跑步中的稳定输出,希望在半程或全程马拉松的比赛中不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中年大鼠比目鱼肌蛋白合成和蛋白降解的影响,为其在骨骼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提供机制性的解释。方法:24只9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M)和HIIT组(H),每组各8只。C组大鼠正常饮食生活,无运动训练;M组进行60%·VO2max强度的持续运动,共50 min;H组进行80%·VO2max和40%V·O2max的高低强度间歇运动,各3 min,重复6次,热身和恢复以60%V·O2max的强度进行,各7 min。运动组每周训练5次,共12周。运动干预结束后取比目鱼肌,称湿重,western blot检测比目鱼肌蛋白合成、泛素蛋白酶体关键组分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自噬体结构。结果:相比C组:M和H组的比目鱼肌湿重均有所提高(P<0.05);H组mTORSer2448、P70 S6KThr389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M组P70 S6KThr389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两个运动组的AktSer473磷酸化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H组MAFbx蛋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2),自噬体生成增加,且LC3II和COXIV蛋白表达提高(P<0.01,P<0.05),M组LC3II蛋白表达提高(P<0.001),但运动组泛素化蛋白、MuRF-1、LC3II/LC3I、P62、ULK1Ser757磷酸化水平、Beclin-1、PGC-1α的蛋白表达均无变化(P>0.05)。结论:HIIT可促进中年大鼠比目鱼肌质量的提高,可能是蛋白合成提高,MAFbx蛋白表达降低及基础自噬水平激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前8名单杠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成套动作选择以Ⅱ、Ⅲ组动作为主,动作难度集中趋向C、D、E三个组别,A、B组动作使用数量锐减,并向着F、G、H组更高难度动作不断努力;(2)第Ⅰ组动作中大回环转体类动作成为首选,第Ⅱ组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马尔凯洛夫类、空翻越杠类"三足鼎立"局面,第Ⅲ组动作中穿衍生动作为主体,正、反掏类动作使用稳定,第Ⅳ组下法仍未打破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类动作的垄断局面;(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仍为编排主流,"马凯洛夫类+马凯洛夫类"成为编排亮点,"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成为编排"杀手锏",连接串由"二连飞"向"三、四连飞"跨越发展,使动作连接技术更具惊险性、欣赏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14.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uscle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and muscular strength in terms of knee extension and flexion, hip extension and flexion, and hip abduction and adduction among well-trained soccer players. Fourteen university soccer play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ho had previously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ability (Group A: above-average ability; Group B: average ability). Maximal isokinetic and concentric muscular strength was measured in knee extension/flexion, hip extension/flexion and hip abduction/adduction using an isokinetic dynamometer at 1.57 and 4.19 rad·s?1 (3.14 rad·s?1) in both the dominant and non-dominant leg. The CSAs of the thigh, gluteus muscles and iliopsoas muscl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uscle CSA and isokinetic strength. 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ominant and non-dominant leg in terms of CSA and strength (P<0.05–0.01), these were small and negligible. Apart from a non-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SAs of the adductor muscles and hip adductor strength (r<0.26, n.s.), the CSA of the other muscle groups correlated with maximal isokinetic strength (r=0.38–0.64, P<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o difference in muscl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muscle CSA and strength) was apparent among well-trained soccer players, even between the dominant and non-dominant leg. There is also a case that the anatomical function of a single (or group of) muscle(s) may not be reflected by the strength—CSA relationship depending on the movements (such as hip adduction-adductor muscle CSA). Thus,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methods to assess neuromuscular function in relation to muscle morphology among soccer p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