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公案剧中的清官形象只是下层百姓理想与愿望的体现,只有少数学者注意到了它的社会批判功能。杂剧作家塑造清官形象的社会批判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清官对官场的忧惧情绪,让人们体会到元代政治生态的险恶;通过清官在忠君与保民间的两难抉择,让人们认识到元代阶级压迫的深重;又通过清官们普遍的"徇情枉法"的做法,让人们感受到元代司法制度的疏漏与不公。元代公案剧中的清官形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元代社会的纷纭万象。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有一特殊现象:同一故事内容的杂剧很多,如三国戏,水浒戏等,都多达十几部。这一现象是元代特殊社会现实的真实表现,元代罕见的社会压迫现实催生了一批包公戏,这些杂剧表达了老百姓对公道和天理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3.
一、清官与清官戏清官戏又叫公案戏。它们多以清官断案,昭雪沉冤,为民除害为基本内容。在现存的元代杂剧中,公案戏便有三十余种,而包公戏就占十余种。为什么在元代清官戏有这么多呢?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清官和清官戏呢?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空前残酷的朝代。蒙古奴隶主贵族通过军事征服统一全国以后,在经济上实行野蛮的掠夺政策,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局面。当时“豪富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江南豪家,广占民田,驱役地户,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  相似文献   

4.
何世剑 《天中学刊》2012,27(5):59-62
公案小说采用官民勾结题材,表明了清官文化对作奸犯科的批判,揭示了贪官刁民狼狈为奸现象;公案小说运用审案折狱的方法折射出清官微服私访的文化意蕴,倡导行政长官应该亲力亲为、实地调查;公案小说创设市井乡村语境,凸显了清官文化的民间平民立场,用以展现社会世俗风情;公案小说设置发迹变泰情节叙述了清官文化注重通过个人艰苦奋斗实现政治理想。可以说,公案小说的世俗品格与清官文化的民间情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元代包公戏一度繁盛 ,主要原因有二 :一为元代百姓渴望清平政治的共同心态所致 ,因为元代刑律缓弛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官僚素质极低 ,权豪势要横行 ,从而在元代社会形成一种肃清吏治、惩治权要的共同情绪。二则得益于前代公案文学的滋养 ,从上古神话传说到秦汉小说、唐传奇、宋话本等都在题材、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包公杂剧形成文学方面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元蒙统治者对汉儒的轻贱和对汉文化的轻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元代文人因此不得不结束科举仕途的美梦,跌入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他们踽步街头,流连青楼,得以同市井平民广泛接触.他们熟悉市井百姓的语言,了解平民的形象,接受人民的观念,带着民族之仇、国家之恨写出了一部部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元代杂剧.元代公案戏是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它洋溢着突出的俗文化意识,反映了广大被压迫群众的共同心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俗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言通俗易懂,本色当行;二是塑造了众多下层平民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风采;三是舞台形象类型化,情节关目雷同化;四是反映了市井平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下面本文试图对元公案戏俗文化品格之表现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寻分析.  相似文献   

7.
元代戏剧空前繁荣,涌现出大批不同题材的杂剧剧本。以《灰阑记》、《陈州粜米》等为例,看元代公案剧中,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包拯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公案戏以清官断狱为主要理想方式,以“摘奸发覆、洗冤雪枉”为主要内容,塑造一些公正廉明、铁面无私、机智幽默,敢于同“权豪势要”、“凶暴奸邪”作斗争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杂剧是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此外,它还有两个重要贡献:一是它能站在人生意识的高度,揭示刚毅坚强、不屈不挠是人生旅途中必要之精神,鼓励人们在抗争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定胜天、变革现实的意识;二是它颂扬人类的美好情感和崇高美德。关汉卿的杂剧是响亮的号角,激励着人们奋斗前进。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杂剧中蕴藏着深刻的困境意识,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历史剧中的英雄因具有神性与人性的双面性而陷入两难的处境;公案剧中的清官面对权显势要的压力,同时渴望保持社会良心主持正义也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这种困境意识是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无法摆脱的精神梦魇。  相似文献   

11.
元代人命运是元杂剧所集中反映的一个题材领域,而关汉卿杂剧中所描写的诸多人形象,可谓开其先。关汉卿的杂剧,描写了元人人在现实与理想之矛盾中痛苦坎坷的人生,又出于对元代人凉现实补偿心理,为他们安排了理想的结局。关汉卿笔下的人身上,既有沉抑下僚而生出的极度怨愤与痛苦,又有志不获展而发出的美好梦幻与追求,由此构成了元代人普遍的化心态,展示的是元代人多命蹇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元代后期,杂剧创作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机缘,以往的研究虽注意到这一现象,却缺少具体分析。本从经济、化、自然环境诸方面加以探讨分析,以期得到元杂剧创伤中心南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现存公案戏及其断狱官公案戏之于元代产生并流传,是元代黑暗政治在艺术上的真实反映。史载元代官员和吏目,搜刮、压榨百姓超过历代。执掌一方之小官吏,多无固定薪俸,而听其搜求。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十二月,“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赃污官吏凡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审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事。”赃污官  相似文献   

14.
元代关汉卿的公案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法治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这部杂剧以王母一家的悲剧命运走向为主线,演绎了母子之间的亲情与兄弟之间的孝悌之义,宣扬了儒家的礼教文化。该剧也充分表现了元代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广泛存在的法、礼、情的深刻矛盾冲突,以及“有法不依”“礼在法上”“情止乎礼”的普遍现象。关汉卿通过“梦境”的设置,为悲剧冲突找到了超越与弥合的转机,最终给普通人以生的希望,展示了高超的悲剧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5.
元代杂剧,作为我国戏剧史和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的题材内容是丰富的,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水浒戏即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据统计,元杂剧中的水浒戏约三十四种,如把元剧总数以六百种计,那么,水浒戏则占其中二十分之一。水浒戏不仅数量比较可观,而且其现实性、人民性也是值得重视的。遗憾的是,现存元代水浒戏曲词和宾白俱全者仅有六种。不过,我们从这些剧本中亦可大体看出元代水浒戏的概貌。本文拟就其进步思想内容、水浒戏兴盛的原因,以及它在水浒故事演变发展过程中所占地位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昭君和塞”。作家根据现实需要对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艺术改造,寄寓着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感受,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有多本以女性为主角的才子佳人戏,这些佳人都集美貌、才智与挚情于一身,还大多具有大胆奔放,热情直率、敢于反抗等特点。她们的形象是由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元代动荡的社会,歧视性的民族政策,科举的中止以及蒙汉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的综合影响,使元代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产生变化而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在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家中,女真族作家石君宝在以《秋胡戏妻》为代表的三部婚恋杂剧中塑造了三个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但有元代婚恋杂剧中一般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丽善良的特征,更可贵的是,在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斗争精神和民主自由意识。这是时代赋予她们的特征,同时也与作者的思想、民族出身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9.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很多东西不同于前代,也异于后世,元代文人在夹缝中生存,晋身之路被阻隔,隐居遁世却也无处可去,很多文人混迹于勾栏瓦肆,于嬉笑怒骂中借杂剧这一奇葩或哀或怨或讽或刺,流行于山东的水浒戏在元杂剧中独树一帜,其创作者们把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理想抱负借助于水浒戏从而达到“穷亦兼善天下”,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的杂剧,以其本色当行和深刻的现实内容而称。他的笔锋不仅仅指向了封建统治,而且也指向了对下层人民模加欺压的地痞无赖、流氓恶棍,根本上指出这些社会渣滓所仰仗的政治靠山是当朝的统治。本对关系杂剧作品中的一组恶棍流氓形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而对元代社会进行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