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庆阅兵作为盛大的庆典仪式,两岸三地电视台对这一"媒介事件"进行了直播。电视对阅兵式的直播构成了"媒介仪式"。本文选取三家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频道、凤凰卫视资讯台、中天电视新闻台,分析其如何通过"媒介仪式"来进行叙事。重点对两岸三地三家电视台阅兵直播报道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叙事理念进行分析,并指出失当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娟 《声屏世界》2011,(4):24-25
面对矛盾重重的房地产领域。大众传播媒介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报道?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媒体的报道框架往往会影响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框架,从而影响人们消费行为乃至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因此,对媒体房地产报道的框架分析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电视"真人秀"节目尽其手段赢得商业利益和受众青睐。本文选择了2013年同时段播出的两档跳水秀节目,着重分析了两档跳水秀节目关于运作手段、内容的奇观现象,以及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这种奇观现象对人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谢文静 《青年记者》2002,(12):45-46
网络时代的到来曾被很多人认为是真正民主化的开端。的确,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传受双方的即时互动成为可能。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受众接近媒介的权利。从理论上讲,媒介接近权的扩大有利于新闻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6.
邓晓芳 《东南传播》2010,(1):141-14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三峡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对“邓玉娇事件”报道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研究得出:媒介自身存在特有的场域,在此,长期实践积累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符号资本成为其在整个媒介场域内竞争的砝码。媒介自身资本的多与寡、好与坏不仅影响着新闻生产和信息产品,更决定着线索与事实获取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7.
受众参与在传媒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军 《新闻界》2002,(3):15-16
受众参与论,即获知权和接近权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受众有参与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权利,即受众既有权要求媒介对事物作客观、公正的报道,又有权利用媒介反映自己欲反映的情况和意见。持此论点者指出:不要把读者、听众或观众当作消息、事件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大众媒介的负责人应该鼓励他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  相似文献   

8.
倒退20年,人们可能无法想象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电视屏幕会演变成今天娱乐节目纵横天下的局面。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电视节目的商业属性越来越凸显,电视能赚钱的观念也在不经意中名正言顺。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一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显变化,消费主义观念开始渗透到化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而媒介的自主性发展在历史进程中促进了这种变化。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的叙事策略,有助于我们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的互为因果关系并理解当前电视产业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用手机视频曝光新闻的方式越来越多,其即时性和真实性使得许多新闻报道都会使用这些原始视频.在2016年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的传播中,大多以"网曝"为开头,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传视频成为新闻报道可以利用的重要信息来源.而对于校园欺凌此类涉及到未成年人暴力行为的电视报道在选取视频时是如何处理的,可视化的电视媒介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做到了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2016年电视媒介报道校园暴力的节目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报道规律,发现报道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电视媒介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时处理专业主义与社会责任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对媒体报道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提供借鉴和思路,以期为研究媒介暴力提供一个新的方向,理清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介防止媒介暴力的合理举措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婷  郑娅丽 《新闻世界》2011,(4):139-140
国庆阅兵作为盛大的庆典仪式,两岸三地网站对这一"媒介事件"进行了报道,构成了"媒介仪式"。本文选取三家网站——人民网、凤凰网、东森新闻网,分析其如何通过"媒介仪式"来进行叙事。重点对两岸三地三家网站阅兵典礼报道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传播模式及理念进行分析,并指出失当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QQ大战360"这一新闻事件切入,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第一财经等多家电视台对此次事件的报道,探讨电视新闻组合式报道的特征、优势以及创作特点,并提出融媒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媒介资源,从战略高度合理运用组合式报道策略,实现电...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对电视媒介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所涉及的电视规制与媒介权利关系进行思考.文章认为,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在于电视规制的弊端,而积极的行政干预,也对媒介权利和公众权利构成了损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众传播法制史上出现"媒介接近权"这一学说。媒介接近权,也被称为"接近使用媒体权"(Access to the press)。1967年,由美国法学学者巴隆(Jerome A.Barron)首次提出了这项有关公民的权力。70年代,巴隆亲身参与关于接近使用权的托尼罗案,有关于媒体接近权的讨论随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试图通过还原这一学说产生,以及巴隆参与该案的全过程,梳理这一学说产生及发展的整个脉络,为更深刻理解传播学中各思潮的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技术的视觉化,媒介呈现方式由"景观化"向"奇观化"转变,本文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奇观"论的基础上,以当代电视文化奇观——《我爱记歌词》为个案,论述电视媒介对于奇观的塑造,继而分析其媒介背后的动力根源,最终试图对电视奇观乃至媒介奇观进行辩证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括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电视研究著作《关于电视》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点:作者结合自身"电视人"的身份,解读了在此著作出版前后电视机构,并运用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对媒介"快思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冉红庆 《今传媒》2021,29(4):151-153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等都出现了较多的变化,迫使新闻教育不断改革。媒介融合时代的国际报道其内涵与特征也同样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当下火热的"产教结合"等教学模式却不完全适用于《国际报道》课程的教学,文化通识知识的匮乏、政治意识的缺失、实践实习的短缺以及媒介技术掌握的不足等问题成为了当前《国际报道》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采用线上线下的任务式教学模式、增设校园实践平台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近代以来关于自由的观念所形成的两种基本的学说——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探讨了大众媒介权与个人隐私权之间的权利张力关系。个人隐私权通过对个人自由权利的彰显起到抑制大众媒介权被滥用的作用,大众媒介权在尊重个人自由权利的同时,关注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追求与维护,有助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的"新国十条"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节目主题、采访对象及方式、关键词三个层次展开分析,描述《经济半小时》房地产报道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体育电视传播结构中,爱尔达体育台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其节目数量多、制作和传播力量大、占据的频道获得的受众认同度高,成为台湾体育传播结构中的重要力量。而其主打节目《体坛最前线》是其推出的报道竞技体育为主体的体育新闻资讯节目。台湾体育传播市场化对电视体育新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闻的竞争力依然需要报道内涵质量的提升做保障;现场优先依然是电视体育新闻的基本特质,在台湾电视体育传播竞争结构中,这种理念也是媒介运行获得广泛认可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