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杯中风情     
推荐者语中国既是酒的故乡,也是茶的故乡,茶与酒伴随国人已有几千年,尊者饮,卑者亦饮,雅人好,俗人亦好,而各有所品,各有所得。骚人墨客自当焚香煮茗,把酒吟诗;山野逸士何妨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茶与酒虽同为饮品,其中的旨趣却又大相径庭。酒为意气之饮,  相似文献   

2.
节选文段齐桓公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①者饮一经程②。”管仲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桓公曰:“仲父③当饮一经程而弃之,何也?”管仲曰:“臣闻之,酒入口者舌出④,舌出者弃身。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桓公曰:“善。”  相似文献   

3.
文人与酒     
酒似通俗文艺,爱之者甚众,而“酒有别肠,唯文者近”,要论酒的真正知音,还应首推文人。诗人朱湘说:“我知道酒的个性,我知道酒由上游流经下游的清洌悦耳的过程。”除了文人,谁还会说这种话?国人善饮,饮者千姿百态,但也只有文人的酒态是最值得怜爱和称赞的。《世说新语·任诞》中  相似文献   

4.
饮一口女儿红,我看见水常年永葆蔚蓝。那就是中华女子传承千年的隐忍与坚强。无论有怎样的容颜,怎样的脚步,每个女子心中流淌的,都是同一泉源的水呵! 饮一口女儿红,我为灵动而蔚蓝的水唱一曲赞歌;饮一口女儿红,我为轻灵而坚强的女儿们咏一首颂歌! 这首先是一首激情澎湃的“女儿”的颂歌。作者巧借“女儿红”独特的酒名和不同寻常的酒香,盛  相似文献   

5.
古之嗜饮者比比皆是,曹孟德"对酒当歌",豪饮咏志;陶渊明"造饮辄尽"醉得恬淡;李太白"斗酒百篇",狂傲挥洒;杜工部捻须苦饮,心系苍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壮饮添豪情……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志士伟人歌怀抒情的引子,得意时用来助兴,失意时借以消愁,既可鼓舞斗志,也可解脱精神上的束缚,使情志更为高远,让痛苦在沉醉中暂时忘却。从酒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孔乙已》,就会发现其中酒的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6.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邪?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而行。卖酒者笑日:"岂有主人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遂尽取所偿负还之。  相似文献   

7.
中华美酒香飘四海。自古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种饮料像酒这般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历经千百年而魅力不减。聚焦古代文坛,酒那“水的形,火的性”的特质,竟也醉倒了一批文学巨匠,酿造出许多带有浓郁窖香的文学精品。可喜的是,这其中部分作品走进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了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从初中语文教材中请出几位文坛醉翁跟大家见面。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相“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北宋文坛宗师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欧阳修的酒量并不好,但酒风…  相似文献   

8.
屋后的酒店     
苏州在早年间有一种酒店,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酒店,这种酒店是只卖酒不卖菜,或者是只供应一点豆腐干,辣白菜,焐酥豆,油米黄豆,花生米之类的下酒物,算不上是什么菜."君子在酒不在菜",这是中国饮者的传统观点.如果一个人饮酒还要考究菜,那只能算是吃喝之徒,进不了善饮者之行列.善饮者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是很高的,李白曾经写道:"自古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不过,饮者之中也分三个等级,即酒仙、酒徒、酒鬼.李白自称酒仙,从唐代到今天,没有任何人敢于提出异议.秦末狂生郦食其,他对汉高祖刘邦也只敢自称是高阳酒徒,不敢称仙.至于苏州酒店里的那些常客,我看大多只是酒鬼而已,苏州话说他们是"灌黄汤的",含有贬意.  相似文献   

9.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苏轼酒量不大,但他常常饮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饮酒,是为解闷而饮,为适性而饮,为创作而饮,为治病而饮,为应酬而饮。  相似文献   

11.
不死酒     
明代浮白斋主人《雅谑》: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相似文献   

12.
[出处] 唐·曹邺《对酒》:“爱酒知是癖,难号陛相舍。未必独醒人,便是不饮者。晚岁无此物,何由住田野。”  相似文献   

13.
不死酒     
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相似文献   

14.
雨水说天空也会落泪,玫瑰说爱情总会枯萎,咖啡说生活习惯苦味。路一走就累,酒一饮就醉,只有朋友最珍贵!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酒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酒。(一)生活是刚酿造的新酒,辣气未脱,酒劲凶猛。一般人喝不了新酒,本想一饮而尽,无奈入口便被呛住,又是咳嗽又是翻白眼,等气息稍缓顺畅,忙扔下酒杯,慌乱欲逃。生活又是陈年老酒,芳香醇厚,引人抽鼻,入口容易,品味却难。老酒不用饮,更不用喝,得用品的。品酒者大多为身经百事,满目沧桑之老者或酒国英雄,没有在酒场里回旋翻滚几年,几十年,是进不了品老酒的圈子的。(二)生活是澄清透明的白酒,看似纯净,实则混杂。酿造者知其中含有何物,尝酒者却常常无俟细察,一口饮尽,先觉对己有益无害,有利无弊,可白酒后劲十足,常让品酒者…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听歌,被一句词击中,怔了半日:你知不知 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 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滴一滴流成热泪。当时心里倏然 浮出《红楼梦》里宝钗劝宝玉冬日勿饮冷酒的词儿: "那酒是冷的,却要用五脏六腑去暖它。"进而,思绪越 发乱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细看不是杨 花,点点是离人泪";"思念是一种很悬的东西,如影随  相似文献   

17.
以优质苹果为原料.通过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试验,对适合乳酸菌生长的酸度、酒度、糖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苹果醋饮发酵生产的果汁中接入菌种的顺序以酵母菌发酵完成→乳酸菌发酵完成→醋酸菌发酵完成为最佳,适合乳酸菌生长繁殖的酸度(pH)为3.62,糖度为4.2°Bix,酒度为2.9°,在此条件下乳酸菌的数量达到107CFU/mL.  相似文献   

18.
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山麓(lu)之人,设以醴(li), 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又织草为履,使连相属也, 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 “盍(he)少尝之?慎勿多饮也。”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  相似文献   

19.
爱原来是一种酒饮了就化作思念而在陌生的城市里我夜夜举杯遥向着十六岁的那一年——席慕蓉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