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多元智力理论的视野中,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组合具有差异性、具体情景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观下的学生观是一种平等的学生观,启示人们多方面去发现并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2.
魏胤 《教学研究》2007,(6):490-492
在多元智力理论的视野中,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组合具有差异性、具体情景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观下的学生观是一种平等的学生观,启示人们多方面去发现并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组合具有差异性、情景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观下的学生观是一种平等的学生观,启示我们多方面去发现并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4.
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个体的智力组合具有差异性、情景下的实践性和发展性,多元智力观下的学生观是一种平等的学生观,启示我们多方面去发现并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才能.  相似文献   

5.
朱琴 《甘肃教育》2008,(2):28-29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这些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存在智力(现有观点将自然观察智力同上述7种共称为加德纳的8种智力观,但绝大多数观点认为其核心是指上述前6种智力)。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上述相对独立的这几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即言语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体都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多元智力论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是重塑学生观、教育观、评价观,  相似文献   

7.
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了智力的新内涵和智力的基本框架,并认为不同个体拥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有如下启示:树立人人成材的学生观、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坚持统一性和多样化的课程观、坚持多元多维的评价观;我们在借鉴和应用多元智力理论时,也会遇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教育教学观念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三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0):85-87
针对传统智力观的局限性,美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是多种不同智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特殊组合,受个体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性。这一新的智能观极大地影响我国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把智力定义概括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后来又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力》发展了这一理论,概括出了如下人类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智力。加德纳经过研究发现日前可以确证的智力有以下八种:  相似文献   

10.
多元智力理论观照下的高职教育学生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潜力,它直接影响教师重塑新的"教育观"、重建新的"智力观"和重构新的"评价观".在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中引进多元智力理论,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心理理论的获得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理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们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除了对心理理论的获得与个体差异的研究外,有些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有关心理理论使用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者发现获得了心理理论的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去使用这一能力;而且不同的个体在如何使用心理理论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个体经济会计理论本身存在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已成为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的一支生力军。作为个体经济企业,其发展的过程影响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变化,本文就个体经济如何影响会计理论发展及个体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个体企业财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期望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不同领域中运用得当则可发挥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运用期望激励理论,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个人需要,处理好个人努力、绩效、奖酬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期望激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将其合力发挥至最佳值.  相似文献   

14.
超越正义考量的两极视阈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社会正义的关注视阈究竟是个人本位还是群体取向所发生的当代论辩,揭示了西方正义理论中的困扰及由此生发的一系列问题.从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多元文化论以及女性主义,这些理论的开创和互竞充分彰显了人类试图解决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矛盾的不懈努力,然而,这些历时性理论的纷争不断也充分说明了当代西方正义理论视阚的理论缺陷:摆荡于个人主义和共同体主义之间,分析个人和共同体谁更重要,或者认为维系共同体的纽带要么单纯是"文化"(如多元文化论),要么是"公共善"(如社群主义),这些争论都极易使人们陷入误区.而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是以反映现实社会关系之中的具体的人的发展为理论旨归,所以,正是在对以经济关系为主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深刻剖析中,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其正义思想的唯物史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加突出。在短时间宏观经济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从个体行动出发,以大学生求职行为为研究对象,在理性选择理论框架内,探讨大学生求职者在目标确定、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有目的、有效率的求职活动提出建议。大学生求职者并非原子化的个体,其行为决策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结构地位、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学校及家庭也应围绕支持、帮助大学生求职者理性就业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路阳  张晓静 《海外英语》2011,(9):369-370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ort for SLA) research,the study of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this paper,discussion will be restricted to five general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s which have receiv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SLA research:age,cognitive style,personality,motivation and attitude.The research will,to some extent,not only develop the SLA theory,but also enhance learners’ judgments to their own individual learner factors.It can also shed light on the practica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治疗理论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它的历史发展最为短暂,它强调认知过程是个体行为和个体情感的中介,通过"学习"改变不良行为,它注重科研和实用性,以其整合的风格改变了心理治疗界学派之间长期对立的格局。理论简明,操做性强,疗程短,服从实验评估的一系列特点,满足了临床需要。通过实践证明是一种迅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动机的产生并指出:当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其内部就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推动力,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影响动机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体育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从而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潘光旦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优生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将社会生物学与中国传统的孔门哲学结合,提出了"位育"论。《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安所遂生",就是潘光旦所谓的"位育"。潘光旦"位育"论包括个人"位育"、社会"位育"、民族复兴和人与自然环境的"位育"四个方面。潘光旦的"位育"论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后或者面对压力事件时,自发性的重复思维的现象.对于反刍思维的理解,反应风格理论、压力应对模型、反刍思维的多维度模型以及悲伤反刍模型和愤怒反刍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关于其产生机制,目标进程理论认为当感觉到重要目标受阻时,个体会进行反刍思维以降低现状与目标之间的落差.根据对反刍思维理论内涵的理解,研究者编制了反刍思维反应方式量表,在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今后的研究应在进一步厘清反刍思维概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中国文化下个体反刍思维的理论维度、特点及其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