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内,对中国植物园科学传播模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研究从传播学出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科学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效果评估,分析中国植物园科学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描述现有的“单向、直线、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最终建构理想的“双向、互动、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视角,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分析,结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系统研究创刊于1946年《科学时代》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结果表明该刊传播者为科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助力科学大众化;传播内容丰富多样,科学性特点显著;受众范围上以直接受众辐射间接受众,刊物针对受众特点"因材施教";传播效果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激发了受众的科学思维。认为:该刊是大众科学化末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出版,积极参与科学大众化,为内战时期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办好科技期刊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由小说改编的盗墓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可谓火爆荧屏。2016年暑期,爱奇艺自制盗墓题材电视剧《老九门》迅速蹿红,一开播便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本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几个方面,探讨此剧热播背后的传播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拉斯韦尔的5W理论,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提出孔子学院在海外推广的过程、模式与发展途径。作为典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实例,孔子学院研究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方面,跨文化传播作为交叉学科范式,在孔子学院基本理论研究上的基础尚不厚实;另一方面,跨文化传播作为应用研究范式,在孔子学院实证研究中的定性定量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5.
尹达 《情报探索》2014,(2):57-60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特点,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及学术传播效果,以期明确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体系中的地位及传播特性;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机制包括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效传播机制应遵循价值观念传播的客观规律,从研究受众的价值需要、转换话语表达、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和发挥现代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四方面入手,使这一有机整体和谐、有效地运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能源企业战略转型的演化过程如何?转型过程中人类活动和技术的交互怎样影响转型的结果?如何管理转型的过程?既往研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Actor-Network Theory)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解释能源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即是关键行动者构建行动者联盟的过程,其中关键行动者的转译对转型的成功起着主导作用,技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在其中和人类行动者进行交互并促进(或抑制)行动者联盟的形成。本研究试图打开企业战略转型中各类行动者交互作用的黑箱,为传统能源企业实施战略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外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存在的问题,如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人才的培养,文化翻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外译应以文化传真性为标准,实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升翻译技术,并通过翻译活动的市场化和树立品牌推进中国文化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爽 《科教文汇》2007,(1):196-197
心理学在当今的传播学研究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通过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读传播过程也是我们进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方法,本文将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划分为来自沟通者、沟通过程、情境和沟通对象等不同方面,分析传播过程中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的以及它们对传播效果究竟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当前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典籍翻译教学是培养典籍外译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指导,更新典籍翻译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典籍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现阶段翻译专业建设要思考的问题。自近代以来,海外汉学家一直是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力量。汉学家译本数量多、选材广,可读性强,包含着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海外译者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将优质的汉学家译本融入到典籍翻译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典籍翻译活动本质的理解,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典籍翻译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典籍外译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交际互为补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人们并没有给予非言语交际以足够的重视,使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发生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畅进行,因而影响交际质量的情况。本文从手势,面部表情,目视行为等几个方面分析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败现象,即使已经掌握外语单词和句法的语言学习者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跨文化意识淡薄是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交际失败既有语言交际失败,也有非语言交际失败。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结合实例谈交际失败,旨在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冯倩 《科教文汇》2014,(5):41-42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新课标也明确把学生的倾听、表达能力列到学生必备能力之中。然而从传播学角度看,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信息、媒介和效果,能够全面考量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主客观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网络虚拟交往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新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网络虚拟交往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否定,恰恰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因为不管是现实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虚拟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交往主体都是社会的人,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网络交往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体现在其中,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基于混沌理论的通信技术,包括混沌掩盖技术、混沌码分多址技术及混沌扩频技术、混沌通信系统中的同步的发展现状等等。  相似文献   

16.
As in other animals, the exchange of signals between spiders serves many purposes and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y have evolved a very complex system. This includes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y acoustic/vibratory mechanisms; by visual means; and by pheromon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se systems and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y are brought into play.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网络安全现状,探讨网络安全未来,针对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给出新的网络安全模型P2DR和电子商务和交晚扣合理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杨俊杰 《科教文汇》2011,(11):35-35,37
传统教育过程往往只顾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而忽略了师生沟通对教育过程的影响,因此梳理师生沟通的现代意义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教育的本真指向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传统师生沟通模式、师生沟通的方法及建构新型师生沟通模式三方面对师生沟通的教育学启示做一解读,以期厘清这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入多出(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信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各子载波在整个符号周期上正交,各子载波信号子频谱可以互相重叠,提高频带利用率.MIMO-OFDM技术是OFDM与MIMO技术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在OFDM传输系统中采用阵列天线实现空间分集,提高了信号质量.本文全面介绍了MIMO技术和OFDM技术及两者的结合,分析实现MIMO-OFDM技术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传播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泉  施云  谭华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5):378-380,39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对传统的信息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改变着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