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高考应用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及立体几何等,其中又以函数居多.为此,下面谈谈最优化应用题的几种函数模型: 一、二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是较多出现的一种模型,求解此类最值问题常常通过对其单调区间的讨论得解.但要注意当此类最值问题涉及分段函数  相似文献   

2.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题源丰富,综合性强,是高考应用题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不等式应用题大都是以函数的面目出现,以最优化的形式展现.不等式应用题的特点是:①问题的背景是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物价、税收、销售、市场、信息”等,题目往往篇幅较长;②建立函数模型常见的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3.
不等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相等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不等关系的特例,因此,用不等式解应用题就显得重要和多见,不等式应用题也成为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个亮点。不等式应用题主要是应用不等式进行数的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获得最大收益。下面我们就以几个典型题目为例谈一下如何解不等式应用题。 一、理解题意,正确运用不等号 解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表示不等关系的句子,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例1】某自行车厂今年生产、销售一种新型自行车,现向你提供以下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应用性问题主要包括三类,函数、不等式应用题;数列应用题;概率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有先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才能实现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应用题主要有:方程应用题、不等式应用题、一次函数应用题、二次函数应用题、统计应用题、几何应用题等。就这几年中考试题中的应用题来说,各种题型都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不等式(组)开放性应用题.解这类题常用的方法是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再解这个不等式(组),便可获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问题要考虑不等式(组)的正整数值,以近两年的中考题为例说明其解法.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解应用题一般用两种方法解答,一个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另一个是利用不等式解应用题。所以本文针对初中数学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难点突破,进行了策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考数学应用题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高考数学应用题的特点,包括试题考查的重点和命题走向.将高考数学应用题分成函数模型、数列模型、不等式(组)模型、立体与平面解析几何模型及排列组合与概率模型这五种模型,并对它们的解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对应用题教学与学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修订版)初中数学教材首次出现了不等式模型下的数学应用题,为数学应用又开辟了一块广阔天地.并且运用不等式解应用题的题型已悄然出现在某些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上,现结合几个例子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应用题主要有:不等式应用题、方程应用题、一次函数应用题、二次函数应用题、统计应用题、几何应用题等。就这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应用题来说,各种题型都有出现,涉及背景问题有行程问题、增长率问题、东西部人均收入差距问题、用车费用问题、商品打折问题、广告印刷问题、拱桥、隧道设计问题、小区规划问题、储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是《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怎样解不等式(组)应用题呢?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应用题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它既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如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几何和统计概率等方面的知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少学生而言,当他们面对应用题时,不知如何下手,感到无所适从.本文以近几年的中考应用题为例,说明如何通过遵循三个步骤解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函数几何综合题;几何综合题;探索性试题;应用题;决策题;运动几何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等.探索题包括函数几何相结合的探索题、函数几何方程相结合的探索题、函数几何方程三角相结合的探索题和几何探索题.应用题包括函数应用题、不等式应用题、几何应用题、概率统计应用题、方程应用题、三角应用题和公式计算应用题等.函数几何相结合的探索题命题频率最高,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中有一类是以不等式为数学模型的,当不等式模型建立后即可转化为解不等式来解决问题.这是高考中常见题型,希望同学们多加关注.一、建立一次函数解一次不等式  相似文献   

15.
不等式与方程、函数等都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它也是教学和考试的热点问题.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建立不等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应认真分析数量间内在的不等关系,构建不等式(组).现以青岛市中考题为例,分析一下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道应用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认真理解题意,将问题中的每一句话(主要是关系型陈述句)转译成文字型关系,再将文字型关系转译为文字型等式或不等式,最后将文字型等式或不等式转译为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中学理科》2004,(11):17-18,98
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与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相类似.  相似文献   

18.
陈国兴 《中学理科》2002,(5):6-8,46
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新热点,我们把这类试题叫做不等式应用题。  相似文献   

19.
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可以考虑用方程思想,建立不等式,也可构造不等式,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解不等式的应用问题关键是建立教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解应用题必须要过好三关,走好四步.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审题上,而要准确理解题意,又必须过好三关:(1)事理关:通过阅读、理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代数>课本(试用修订本)第一册(下),第六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初次出现了包括例题在内的共七道不等式应用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其中的四道存在不妥之处.本文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当,还请广大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