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秋雨     
世人多赞美春风、夏露、冬霄,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上也随处可见它们的名字,什么"春风电扇"、"夏露香水"、"雪花冰箱"等等.然而,我却对秋雨别有一番好感.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初秋,我出差去北京.北京的香山是我慕名已久的地方,多少画片上、电视电影里的香山红叶,让我叹为观止.因此, 我把香山作为第一次到北京的第一个旅游点.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收到今年第5期<新闻三昧>,阅读中发现一篇<懒人当不了通讯员>的文章.竟然与我5年前发表在<湖北日报>(2004年10月7日第10版)上的文章同题,仔细对照原文,除了署名"陈连华"以及文末"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外,几乎没有一个字是陈连华的.如此笨拙地一字不落地全文抄袭,实属罕见,让我非常震惊.下午我便给北京<新闻三昧>编辑部打电话,举报了陈的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3.
三论"双校"     
两年前,我写了一篇<"双校"论百句韵言>,发表于本刊1999年第3期;一年前,我又写了一篇<再论"双校">,发表于本刊2000年第5期.今天,比起一年前,出版界的形势和我对"双校"的认识,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我才写了这篇<三论"双校">.亟盼出版界及关注编校事业的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童兵 《今传媒》2007,(4):10-11
我是在全国第五届舆论监督研讨会上认识"卧底记者"石野的.他中等的个子,两道剑眉,小平头,挺直的腰板,不俗的谈吐.分手时他送我一本自己的长篇传记《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读罢全书,我对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年轻记者油然生出一片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5.
金梅 《北京档案》2005,(7):49-49
翻开2005年6月1日的北京日报第13版,我的目光在一条新闻标题上停留了很久--"首图免费为市民存档案".职业习惯使我对"档案"两字分外的敏感,看到这则标题,我的感觉是图书馆走在了档案馆前面.  相似文献   

6.
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兵团日报2008年11月3日上的<"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一文,荣获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新闻通讯精品.说它是精品,是因为它具备了新闻精品中的几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殷晓彤同志在《图书馆建设》(1997年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图书主题的重复标引及MARC格式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殷文),与我在《图书馆建设》(1996年第4期)上发表的"图书主题的重复标引及MARC格式"一文进行商榷.书辞宜答,笔者谨就殷文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一答复.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9月上旬刊登了我的"尴尬词语"一文,内容有误.此文交给<青年记者>后,博士生王晋同学看了文稿向我指出,关于"违反国家规定"一语,<刑法>是有明确定义的,在第96条.我一查,果然,全文如下:"本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相似文献   

10.
当专家当到一定程度就成了职业评委,我就是. 细数起来.今年我当过评委的大型活动有:播音主持的"金话筒"奖、第22届"星光奖"、广播影视大奖的外宣奖;广电总局的杜科项目评审、广播电视第七届学术著作终评……而最辛苦的当数中央电视台的第六届主持人大赛--从初赛开始我担任点评嘉宾,除了初赛"逃"了两场外,直到总决赛的15场下来,真有被掏空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学生们曾经这样评价我:"提起陈老师,人大档案学院的学生几乎无人不识.联欢晚会上陈老师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喉,曾经深深感染在座的每一位师生;篮球场上他矫健的身影,爽朗的笑声,将激情奔放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档案学通讯》2002年第4期)这是学生们对我的鼓励.我深知,我的舞姿谈不上"优美",歌喉也没那么"动听",但有一点是对的,我这个人喜欢"玩",尤其喜欢与年轻人一起"玩",因而直到现在,我年近七旬,仍有一颗年轻人火热的心和非常愉悦的心情,尽管我已退下教学第一线,但我仍在继续"玩",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一次专题讲授,一次调研和一次开会,写了八篇散文.  相似文献   

12.
在"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时节,我应邀出席"儿童文学芳菲之旅"座谈会来到江西参加"新文化时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出版的讨论.我本人有三种身份:第一,老编辑;第二,曾经专门从事文学出版的老编辑;第三,从江西起步走上出版岗位的老编辑.相应,与这个活动相关联的,有三个情结:第一,编辑情结;第二,文学情结;第三,江西情结.  相似文献   

13.
2021年,黄冈市强化制度建设、突出议题策划、创新发布形式,健全完善"集群式"发布与"碎片化"发布相统一的机制,推动发布内容与程序从"我想说"到"想我说"的转向,新闻发布工作质效显著提升,发布数量位列全省第3,为黄冈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一、总体情况 从数量上看,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共组织各类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我去上学啦》作为一档校园体验式真人秀呈现出青春正能量,两季节目均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与收视率,但离现象级综艺"爆款"仍有一定距离.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时空环境与游戏规则的角度解读《我去上学啦》的构成元素、剖析其在节目文本上的优劣之处,旨在为正在筹备中的第三季节目以及其他同类真人秀提供具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杭州解放第6天--浙江日报创刊.我随着"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洪流,从上海到杭州参加革命.起初我留在第七兵团政治部摄影组参加学习,最后和浙江日报结成了难分之缘.  相似文献   

16.
得知通讯<"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我激动得整整一夜都没有睡着觉. 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欣慰.荣幸是因为我得到了采写<"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的机遇,欣慰是因为我没有辜负报社领导对我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丙子仲秋一日,忽然从《西安晚报》上发现了一篇《我说秦俑》的文章,随手捧起,反复诵读,颇有启发.的确,在故乡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兵马俑陪葬坑里,那一排排、一行行真人真马似的陶俑、陶马,个个威风凛凛,气势雄壮,大凡来这里的中外朋友,无不为之精湛的艺术而倾倒:"世界第八大奇迹"、"民族文化遗产"、"东方文化的明珠"、"伟大的军事博物馆"……然而,这毕竟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秦人的智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19.
胡永春  贾云哲 《视听》2022,(2):78-80
作为"我和我的"国庆献礼系列电影的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延续了"拼盘式"短片组合的结构方式.该片在"精神传承"这一宏大主题的框架下,采用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以小见大地诠释家国情怀;通过多样类型叙事方式,拓展优化电影表现空间;借助穿越时空的线性叙事,生动展现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影片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百年来...  相似文献   

20.
出版人     
出版官方有一个规定,要求在出版物的版权页上,以"出版人"的名义,署上出版社社长的名字.2009年我来北京,出任海豚出版社社长,总编室更新版权页内容,要在"出版人"一项上,换上我的名字.当时我说,"出版人"一词含义模糊,这样在版权页上界定社长的第一责任,似乎不太合适.那署什么呢?其实我在辽宁教育出版社担任社长时,就己经自作主张,为自己署名为总发行人,这也是我从国际出版惯例中学习到的一种做法.这一次在海豚出版社的版权页上,我还是将"出版人"划去,换上"发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