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更好地助推“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家长高质量陪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共育。在实践中,通过深入开发家长培训课程、亲子活动课程等,助推家校共育;同时,变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方式,开设“第一老师课堂”,让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涵育场,辐射家长培训成果,以合作共育促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动教育由量化向质化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利用减负后的课余时间,教师和家长应当携手共育为孩子搭建具有时代意义的线上合作学习平台,推动家校共育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推出了“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增效减负”理念指导下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共同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英语学科,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推进与家长的合作,在家校共育理念下开展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小学英语家校共育的意义,探索了有效实施家校共育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减轻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提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家校共育,是践行“双减”政策的体现,家校共育能够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掌握高质量的时间规划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放学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高质量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不足之处,深入研究“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家校共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秦睿 《家长》2022,(33):64-66
<正>自从我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希望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课外培训负担做出一份努力。要想真正让“双减”教育政策落实下去,只依靠学校、教师、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重视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利用家校共育来科学策划教育计划、教育方案,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习压力、课业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成果。同样,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也要积极落实“双减”教育政策,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促使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沟通,让学生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共同努力下,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减”新政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通过家校云沟通的互动实践,探讨了利用钉钉软件进行家校云沟通的策略,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的“双减”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等五育共育;其次是要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深层问题,采取有的放矢的管理机制。通过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积极引导家校合力共育,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发展,加强家校共育,积极与家长进行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强化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与教师通过互动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使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共同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等相关活动,回归育人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校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同时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支持“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坚强后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德育建设、“双减”政策落实、协作育人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当前家庭教育仍面临家长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能力缺失、教育焦虑攀升等困境,应当通过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气氛、构建助力亲职教育的指导体系、家长主动打破教育内卷的现实困囿等一系列改进策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参与意识、家庭教育实践能力,缓解其教育焦虑,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家校携手共育才能让“双减”政策有温度地落实。通过转变教师、家长共育观念、获得家长行动支持、改变共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家长的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节奏一致、同频共振。基于此,教育可回归初心,学生可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编的“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行为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宁波市1736位小学生家长,结果发现:第一,家长主要通过“作业辅导”“提供支持”“作业监督”等行为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第二,“双减”政策要求的“家校沟通”“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的行为水平相对较低;第三,子女的类型与就读年级显著影响家长的参与行为;第四,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参与时间是影响参与行为的重要变量。从“双减”政策需要家校合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五种参与行为;第二,学校应多途径协助家长提高参与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要在了解“家校共育”现状的基础上,强化家校合作意识为出发点;以升级家长的育人方法,提质家庭教育为切入点;以开展学科C-STEAM项目式学习,家长参与课堂延伸为发力点;以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激发“家校共育”的潜能,构建教育“加法”。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提出要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家长对“双减”政策实施的协同意愿将直接影响“双减”政策是否能长续推行。文章通过问卷对湖南省部分地区家长展开调研,发现家长对“双减”政策认知水平偏低,政策实施满意程度不高,“双减”背景下教育焦虑情绪不降反升,甚至有的家长主动为学生“增负”。为促进“双减”更好落地,应提高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家长教育期待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广大家长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家校协同共育各项工作。然而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通过调查当前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进一步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方珊珊 《科幻画报》2023,(4):206-207
“双减”政策的实行,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教师和家长为访谈对象,发现目前家校共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执行力不强、意识薄弱、模式僵化、内容片面,这些现实问题强化了推进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保障制度落实,革新共育理念,完善共育渠道,丰富共育内容,从而促进“双减”政策落实的真实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减”背景下设计怎样的家庭作业能使家校关系真正和谐,亲子关系真正温馨。在数学教学中,秉持着切实履行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从家校共育模式下设计有效的数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给予家长适切的指导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虽然“双减”政策内容聚焦于学校和学生,但是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对10 185名义务教育学段公立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家长视角的当前“双减”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双减”后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营造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几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自颁布以来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双减”背景下的教师工作负担及减负问题也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中爬取到的43500条直接评论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负担主要表现为学校场域中的“迷失”、社会场域中的“误解”和家庭场域中的“缺失”;教师工作负担的深层根源主要是相关政策的缺漏、学校管理水平的失焦、教师形象的偏差以及家校共育的无力等。基于此,需从相关政策的拾遗补阙、学校管理的赋能创新、社会舆论的扶正纠偏以及共育网络的提质增效等方面探索“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7.
姚瑶 《江苏教育》2022,(53):25-28
“双减”背景下的暑假,学生们有了更多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为书法学习提供了好时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针对“葑溪娃”的暑假书法学习进行探索与实践,精心开发书法课程,积极引进线上平台,线上线下携手并行;智慧引导家长参与,家校共育落实“双减”;积极采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习字兴趣。  相似文献   

18.
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目前,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并未让家长教育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究其根本,教育生态失衡、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受限、学校育人水平参差不齐都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因。通过环境熏陶、机构指导、学校深耕等策略,重塑教育生态结构,回归教书育人本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推动“双减”政策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实现家校共育,保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包括改革家长会议,更新家校理念;强化家长管理,实现家校共育;深度参与活动,见证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0.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打通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隔断墙”,实现“共育共生共长”的育人目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本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据联通、可见的共育平台,通过评价这一媒介,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儿童化的评价外显形式融入评价中,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体现了教育评价的诊断性、证据性和档案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