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火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时代气息。本文就榆中北山地区社火的筹办方式、演出过程、表演类型及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陕西泾阳社火与民间水管理关系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一个小镇的社火表演为个案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象征研究的方法 ,分析当地民间社火与水资源管理关系 ,重点分析社火表演的队伍结构、节目单、表演时间、表演传统和表演冲突等 ,阐释它们对地方用水文化的象征性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都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当地的民间祭祀、传统社火及歌舞表演中孕育、演变而成,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既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戏,也有宣扬传统道德信仰的民间故事戏,以及反映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的生活戏。这些剧作不仅满足了底层人民的教化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独特记忆。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指关陇地区包括关中西部和陇东地区。关陇社火历史久远,独具特色,尤重民间传承。社火脸谱、服装、把仗是关陇社火表演的三要素,它象征和凸显着社火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文化性格。在关陇地区,社火会组织社火表演,行使自己的组织权和经济权,是中国民间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社火传承人是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无数社火传承人通过心口手相传,实现了关陇社火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  相似文献   

6.
浚县民间社火最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神话、战争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当地红火的的民间文化活动。社火积淀了当地几百年来的文化精髓,通过社火的表演,积极的发挥了它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秧歌与社火是我国北方民间一种舞乐、杂耍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其本质是人神结合的娱乐与神灵崇拜。秧歌与社火表演在各地都有基本固定的形式和内容,有些甚至两者相互结合,都以秧歌之称冠名。但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这两者是有严格区分的,在表演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服装、道具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木偶艺术是借助木偶为表演媒介的。也是我们家乡传统文化的特色,曾有出名的木偶表演大师--杨奇岚、杨剑。现还有他的传人经常出国演出。  相似文献   

9.
甘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50项,对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舞蹈、鼓舞、社火是甘肃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乡土气息浓厚;甘肃的地形、地貌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等因素造就了甘肃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成分居多、多种文化并存,形成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族性、多元性,且具有丰富的体育人文价值和良好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扎马角”社火近几年出现在晋南农村的年节文化活动中。这种社火的形式颇具特色,扮演马角的村民用钢针刺破脸腮是社火的主题造型。这种社火蕴含有远古巫舞和傩祭的遗意,还有原始农耕社会血祭的意味,是节令性特征鲜明,功利性祈愿意图明确,较为典型的农耕文明传承中农事祭礼式的社火活动。对扎马角社火造型意蕴的考究,即是对影响和支配其造型活动的乡土文化观念和民间审美取向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社火表演     
罗珍 《父母必读》2014,(2):118-119
正什么是社火表演?为什么起名叫"社火"?为什么我们城市里没有这样的表演?而要坐火车到乡下去看呢?正月十五这天,几乎每个地方都要举行热闹而隆重的社火表演,它是中国乡村普通民众的狂欢,如同我们都知道的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盛装游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社火狂欢里,有着特别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关系密切,体现在民族民间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华传统文化决定民族民间舞的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相待而成三个方面。基于此,从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角度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民间舞创编,并提出两种创新表演模式,即生活化表演模式与追求真实的表演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社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以西安市周至县社火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当地社火民俗的文化生态变迁及其发展困境,揭示其传承和发展前景,为保护和传承社火民俗文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市级综合实践研讨活动中,吴老师上的是《家乡莆田知多少》的课题展示课。吴老师面带笑容说,每一个人都有出生地,悠悠木兰溪,巍巍壶光山,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同学们心领神会,异口同声地大喊道:莆田!老师又说,上几周我们确定了主题,并分了家乡特色、家乡风景、传统文化、家乡名人、家乡变化、田径之乡等6个小组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皖北花鼓灯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花鼓小锣、花鼓灯和花鼓戏构成的"风阳三花",彼此在内容、形式和流行范围,以及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大不相同.就其渊源而言,花鼓灯之"打花鼓",主要源于唐宋时期"打夜胡"和"打讶鼓";花鼓灯表演中的岔伞(即灯伞),一则脱胎于明代城隍祭祀衍生出的"三巡会"中的黄罗伞,同时又与讶鼓表演中的帷伞有关,而民间社事活动--社火,则为花鼓灯的表演提供了一个契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鼓灯表演逐渐成为上元节等社火的主要形式和内客.在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皖北花鼓灯经历了一个由祈禳、敬神、娱神到娱人、自娱的转变过程,并最终成为皖北民众的"狂欢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抬火轿"是覃怀地区元宵节民间社火赛会上一种参与人数众多的秧歌"舞队"表演,是踩高跷技艺表演和抬花轿民间舞蹈表演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舞蹈形式。其表演历史悠久,形态特征别具一格,观赏性极高。通过实地调研,文章对其历史源流及传承现状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7.
2月22日,农历元月十五,传统的元宵佳节。早上10点,十师、北屯市文化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花车、表演者和观看表演的各团场职工群众。锣鼓声声闹社火,欢歌阵阵迎新春。随着主持人一声"社火表演开始!"广场上瞬间金猴亮相、龙狮戏耍、秧歌欢庆、鼓声飞扬……本次社火活动是十师、北屯市第六届"冰雪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有46家单位、26个展演队和75辆彩车参加,参演人数达到了8000余  相似文献   

18.
初步考察表明,徽县渡船曲是流传在甘肃徽县大河店乡地区以"闹社火"形式存在于民俗生活中的北方汉族歌舞,至今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存与徽县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对渡船曲展开较为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论证了渡船曲的源流、表演形式、传承形式和发展状况等。希望借此文呼吁我们的音乐工作者能参与到拯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使得"渡船曲"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自然、文化、历史、物产,同时认识家乡的落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既赞美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让全班同学在声情并茂的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其创造美的热情。【活动形式】1.表演(唱歌、舞蹈、小品、快板、讲故事等);2.竞赛(金点子)。【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资料:a.收集家乡名胜、物产和历史文化的有关资料;b.收集家乡的落后面的事例;c.收集自己周围有关热爱家乡的好人好事。2.节目准备:a.快板演出;b.山歌、摆手舞;c.小品创作。3.…  相似文献   

20.
郑宇航 《早期教育》2011,(10):36-37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为幼儿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为了让幼儿从小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将本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各领域的教学之中,不仅开拓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美化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更培养了师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