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构比较困难,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宇宙     
宇宙有多大 在地球上,人们用"米"来度量长度,用"千米"来测量更大的距离.例如,穿着球鞋的姚明身高2.29米,地球的半径为6378千米.但在太阳系空间,"千米"这把尺子用起来就很不方便了.冥王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5900224000千米,以彗星活动范围计算的太阳系的半径为34410000000000千米.  相似文献   

3.
度量和加法对于刚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常识感悟,建立度量概念 1.常识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起源,然后介绍中国古代度量文化,让学生了解“尺”“厘米”与“米”的来源,认识国际范围内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公制”单位的作用是为了避免不同地域之间度量长度换算的麻烦,进而教师继续介绍各式各样的度量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4.
宇宙之大,颗粒之微,科学家都给以恰当的度量——光年和纳米。 通常在谈到较大距离或高度、深度时,用米(公尺)(m)、千米(公里)(km)为度量单位就足够了。如几万米高空,几千米深海底,两地相距数千公里等等。即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也只一个天文单位——1.5  相似文献   

5.
"千米和吨"的认识光依靠书本的"纸上谈兵"式教与学,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出错。所以在教学"千米和吨"时,我带领学生一"跑"一"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1千米"和"1吨"的长度和重(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中,教材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教材列举两例(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驶16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小林每分钟行走60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份.)来指导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如上面例题中的160千米/时、60米/分,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度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学习的度量单位主要包括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等.以往的教学很注重同类单位之间的换算,忽视了度量的体验,使教学抽象化,导致学生感悟不深,空间观念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下面,就此内容的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学习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新教材第五册第64页“认识‘千米’”后,让学生亲自感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真正体验“1千米”有多长,使这个概念不再抽象、空洞;2.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品质;3.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请大家用手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穴生比划雪你能比划出1千米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1千米好长,用手没法比划的。师:对了!千米是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常用的单位。【评析:…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最近,听了同样教学"角的度量"的两节课,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和现在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与反思,对当前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去实施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一个核心素养——“量感”,学生量感的形成主要依托于“测量”和“常见的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度量单位”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度量单位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小学生对像“公顷”“平方千米”“吨”等这样的大单位比较陌生。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应用量感、从而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大单位呢?为改变目前大单位量感教学“缺乏深度、缺少体验、缺乏体系”的现状,我们提出基于KUD(Know,Understand,Do)模式的多角度量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家爱 《广西教育》2023,(34):62-65
面积可以是一个数,面积教学应当体现面积的度量功能,方格纸则把面积的度量功能进行了显性体现。方格纸在数学中运用广泛,但是现实中面积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数格子,学生对面积的度量体验比较少。对此,可从利用方格纸增加学生面积度量体验出发,打通所有度量知识,让学生感悟到所有的度量都是在用合适的数与合适的单位对物体从不同维度进行赋值。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设置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构建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面对"千米的认识"的现实教学难点,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实证研究,探索建立空间观念的有效体验活动,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聚焦"量感",实施"千米的认识"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公顷的再认识——平方百米"是一节拓展复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公顷"这个抽象的面积单位有新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将"公顷"更换成"平方百米",还巧妙引入了"平方十米"这个新的面积单位,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来建立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在推理和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结构化的教学,将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初学物理时 ,比较普遍出现的问题———单位换算不过关。很多同学对数字后面带有单位 ,并让这些单位参与运算感到不适应 ,常出现单位换算过程中书写错误。比如 :例 1  78千米 =78千米× 1 0 0 0米 =780 0 0米。例 2  50毫米 =50毫米÷ 1 0厘米 =5厘米 ;   50毫米 =50毫米× 11 0 =5厘米。在初二物理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习惯在数字后带单位 ,紧接着进行单位换算时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错误 ,应弄清单位换算的实质。例如 :78千米可以看成是“78”这个数乘以“1千米” ,即 78千米 =78× 1千米 ,又因为 1千米 =1 0 0 0米。所以 78千米 =7…  相似文献   

16.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其关键是度量单位的建立,具体操作路径是度量单位的累加。“度”是角的单位,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引领学生经历单位多样化、统一化和合适化的全过程。通过摆、找、画、量、猜和赏等活动,促使学生对度量单位的认知由模糊变清晰、从特殊到一般,进而有序发展其量感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学习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新教材第五册第64页"认识'千米'"后,让学生亲自感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真正体验"1千米"有多长,使这个概念不再抽象、空洞;2.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品质;3.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培养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8.
"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为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评价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是否能比较合理地选用"千米"、"米"等长度单位和"吨"、"千克"等重量单位;是否能熟练进行与"千米"、"吨"有关的换算。 数学思考方面:能否结合生活实际主动地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否能自觉地进行一些简单的估计,并能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解决问题方面:是否能发现、掌握填写不同单位的依据和方法;是否会发现各单位之间进率的关系;是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由前测结果得到,《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把握度量本质,认识度量价值,从而发展度量意识。为此,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体积单位(小正方体)度量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沟通体积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得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还要引导学生比较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及计算(间接度量),建立小学数学图形度量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