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和降解产物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已成为微球等新药物剂型的重要载体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明胶、壳聚糖、聚乳酸这三种常用的可生物降解的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溶液浸渍法(supercritical solution impregnation,SSI)是一种将小分子物质负载到聚合物中的过程技术。肺部吸入式给药相较于传统的口服给药具有很多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使用SSI过程将地塞米松负载到聚乳酸多孔微球中,探究制备的载药聚乳酸多孔微球在肺部吸入式给药中的应用。考察多孔微球的形貌、空气动力学粒径以及释放行为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SSI制备的载药多孔微球载药量为1 mg/g,空气动力学粒径为4.08μm,满足肺部吸入式给药要求,并可在40天内释放61.6%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PLGA载多柔比星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乳法制备了PLGA载多柔比星磁性纳米微球,并对其形貌、粒径、磁性、包封率、载药量等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证明,微球形貌良好,粒径分布在20±5nm范围内,在乳液中分散均匀,具有一定的磁性,微球包封率为41.2%,载药量为0.4%.微球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各项特性指标符合药物载体要求,在生物活体癌症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法制备了pH响应的超顺磁性壳聚糖负载抗肿瘤特效药依托泊苷的药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所制备的磁性功能聚合物微球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微球进行了药物体外释放的初步研究。表明载药微球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和明显的pH依赖性释放特征,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5.
胸腺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适于多肽分子吸收,免疫学上"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用W/O/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胸腺肽聚乳酸微球,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差热分析证明载药微球已较好形成,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13.8 μm,平均包封率为80.7%,前12 h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T1/2=295 min,在25℃和40℃分别放置90d,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剩余药量无显著变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符合要求,释药半衰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载体、盐酸左氧氟沙星为目标药物,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壳聚糖盐酸左氧氟沙星载药微球;考察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并将该载药微球进行小鼠灌胃给药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小鼠急性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麦冬甾体皂苷为模型药物,以明胶为载体原料制备载药微球,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的调控作用。首先采用双乳化-化学交联技术构建载药明胶微球,再对其释药特点、调控成骨细胞生理功能的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构建的载药微球不仅有效缓解药物突释现象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分泌及矿化,促其向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配伍多西他赛后对肺癌细胞A549和LLC生长的抑制作用。创新点:首次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配伍多西他赛后能提高低浓度多西他赛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且对不同肺癌细胞的抑制率有不同的增强作用。方法:对A549及LLC细胞均设置参芪扶正注射液五个浓度单独给药、多西他赛九个浓度单独给药、参芪扶正注射液两个浓度分别联合多西他赛五个浓度给药三组。使用MTT比色法考察不同给药组对于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对比多西他赛单独与联用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参芪扶正注射液单独使用对于两种肺癌细胞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是联合使用对多西他赛抗肿瘤作用有明显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化-交联法研究了左氧氟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选取左氧氟沙星与明胶的比例、水油比、明胶浓度、戊二醛用量四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合成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同时对载药微球的形态、粒径、磁性及包覆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明胶浓度15%,左氧氟沙星明胶比1∶2,水油比1∶5,戊二醛用量3.6mL;包封率为8.89%,载药量为51.36%;微球5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人工肠液中达到64%,人工胃液中达到72%,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良好,分布均匀,Fe3O4及左氧氟沙星被明胶包覆.  相似文献   

10.
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并考察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释药性.采用滴制法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凝胶微球,海藻酸浓度为2%,氯化钙浓度为1%,载药微球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缓释时间能持续8h.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缓释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联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根据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含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啶作为起始原料,以不同的光学纯的α-氨基酸作为手性源,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含有手性中心的联吡啶衍生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选择五种不同的肿瘤细胞株HCT-8:人结肠癌细胞;Bel7402:人肝癌细胞;BGC-823:人胃癌细胞;A549:人肺腺癌细胞;A2780:人卵巢癌细胞对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80作乳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一种新型微球—卡铂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微球,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形状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包裹率测定,药物释放量检测等分析了微球特性,评价了微球中卡铂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微球中卡铂的包封率为39.13%,微球中的卡铂在生理盐水中具有一定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基因重组和蛋白纯化技术,制备了穿膜肽修饰的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负载紫杉醇(PTX)递药系统。通过调控乳化剂的种类、用量、包封材料与药物比例优化了纳米微球的尺寸、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并对递药系统的尺寸、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包油型乳化剂选用0.5 mL的吐温-20、水相乳化剂选用60 mL(1%)聚乙烯醇,微球尺寸达到150 nm左右时,均匀性良好;PTX与PHBHHx比例为1∶50时,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达到最优,分别为81.02%和50.9 mg/g;递药系统分散度好,表面略显粗糙,基本呈球形,粒径约为150 nm。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PTX载药系统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易实现功能化蛋白修饰,为PTX纳米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载药微胶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给药系统中,微粒(微球与微胶囊)工程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控制释放系统而言,重要的是载体材料及制作方法的选择,新材料的开发及新方法的引入必将为给药系统带来新的飞跃,本介绍了高分子微胶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综述了壳聚糖载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脂质纳米载体为递药系统向肿瘤部位靶向输送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创新点:采用一端疏水化的透明质酸修饰脂质纳米载体,利用透明质酸与肿瘤部位高表达CD44的特异性结合,实现载药脂质纳米粒的靶向输送。方法:通过酰胺反应,将硬脂胺化学嫁接至透明质酸,制备透明质酸-硬脂胺嫁接物。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脂质纳米粒,并将透明质酸-硬脂胺嫁接物插入脂质纳米粒的表面。使用红外染料Di R标记脂质纳米粒,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标记脂质纳米粒的体内分布。结论:透明质酸修饰的脂质纳米粒,可通过与CD44的特异性结合,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5,(5):11-15
研究Foxp3在三株人肺癌细胞系A549、NCI-H209和95-D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Foxp3在三株肺癌细胞系中的m RNA和蛋白水平;构建Foxp3干扰RNA,并瞬时转染A549细胞;MTS细胞增殖实验、细胞侵袭及划痕实验研究Foxp3对A549细胞体外增殖、侵袭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三株肺癌细胞系中,相对于正常肺上皮细胞,Foxp3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其中在A549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Foxp3主要定位于肺癌的细胞质中。瞬转Foxp3干扰RNA至A549细胞,可以明显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但是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此外,还发现干扰Foxp3表达可以显著上调MMP-9和u P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oxp3在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其在肺癌中可能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肿瘤个体化治疗中体内外模型差异的问题,明晰体外模型对药敏检测的影响。实验在体外建立肿瘤3D细胞模型,通过ATP生物荧光法(ATP-TCA)检测3D肿瘤细胞中ATP的含量,间接反映3D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的敏感性。同时,通过Live/Dead细胞成像实验进一步研究化疗药物对3D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发现化疗药物5-FU和紫杉醇均可抑制HepG2和A549肿瘤3D细胞的生长,且紫杉醇对HepG2 3D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FU。药物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HepG2 3D细胞对化疗药物紫杉醇中度敏感,对5-FU不敏感。A549 3D细胞对紫杉醇和5-FU均中度敏感。Live/Dead细胞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TX对HepG2 3D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本实验为体外药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提取的红薯淀粉,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然后探究其在不同的温度、不同pH溶液、不同的时间段载﹑缓释放阿莫西林情况.基于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Mass Sperctrometer,HPLC-MS)对阿莫西林溶液浓度进行测定,通过浓度的变化,判断载﹑缓释放的最优条件.结果说明该淀粉微球具有一定的缓慢释放性能.最终确定的缓释放条件为:药与淀粉微球质量比1∶5,模拟体内小肠酸性pH=6.864,缓释放时间为2 h后,缓释放量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富产细胞松弛素的黄柄曲霉为研究对象,对其追踪分离,从中获得单体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并进行抗肿瘤抗菌活性测试,期待发现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为抗肿瘤抗菌药物研发提供模板分子.研究采用PDA培养基分离黄柄曲霉菌,用真菌2号培养基发酵,乙酸乙酯萃取发酵物,经硅胶色谱、ODS、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制备.利用核磁共振、质谱解析化合物结构后,选择肿瘤细胞A549、H1299为实验对象,采用CCK8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对肿瘤细胞A549、H129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化合物1 (Cytochalasin E)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以较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纳米囊是纳米粒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级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小粒子特征,可以穿越生物膜屏障和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到达传统药物无法到达的人体特定部位,建立起新的给药途径;其制备方法和材料的多样性又可赋予药物许多新的特点,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药物新剂型,因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纳米囊的特点和优点进行研究,阐述了其负载药物和载体材料的种类,并重点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纳米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