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琴 《新闻三昧》2006,(3):40-41
社会心理,就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心理,是人们“交互作用”的心理。当作为个体的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行为等等方面的异常情况时,作为个体心理的集合体——社会心理,必然会出现异常的情况。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哪个时代,都存在形形色色的病态社会行为和支配病态社会的病态社会心理。当社会心理出现异常或病态情形时,这时的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反社会性。这指的是由这类病态社会心理导致的社会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或者损害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性质。心理上出现异常当…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承受力和新闻舆论的相互作用社会心理承受力是人们对社会变动的心理适应与反应的能力。它是一种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承受力强弱制约着新闻舆论的效果。二者的关系通常是:社会心理承受力越强,作用于新闻舆论的正效应就大;社会心理承受力越弱,作用于新闻舆论的正效应就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社会心理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国家在推进社会信息化时应考虑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大众传播高度普及和广泛渗透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就其一般意义是指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而大众传播是影响社会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有效的社会心理调控,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又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汪伟 《新闻界》2013,(16):51-55
媒体记者心理健康是较少关注的话题,本研究调查了200多名记者,测量他们的社会支持感、心理弹性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上,男性记者与女性记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上,前者要远远好于后者,后续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呈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心理弹性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总之,较多的社会支持与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以显著促进记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图书选题策划不仅要求编辑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更需准确把握读者的消费心理。面对当下我国文化消费心理现状,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的心理考量环节应树立图书出版的民族文化使命,减少对社会文化心理的不良影响,正确引导和调控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科技编辑的作用取决于编辑质量,而编辑质量则决定于能否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编辑群体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以及影响编辑心理活动的社会因素。作者从各层次读者与作者的心理需求,编辑人员应有的心理品质,影响编辑心理活动的社会因素,编辑群体最佳心理结构,和按心理活动规律开展编辑工作的经验,对科技编辑心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胡丹萍 《新闻世界》2011,(10):93-94
央视《心理访谈》是我国第一档现场个案访谈的心理栏目,是在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重重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对各种情感境况、心理问题的记录、揭示和疏导,发挥了其心理疗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现代环境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越来越被高校和社会重视。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下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集成化服务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各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童琼 《青年记者》2015,(6):58-59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正确认识受众心理变化是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基础。尽管资讯、求知、娱乐等日常性社会心理需求还是人们观看新闻节目的重要动机,然而人们表达个人意愿、参与公共事务、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自我认同"心理需求也更加迫切。它体现了人们对个体化生存向社会化存在的不断进发,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目前学界对受众心理和电视新闻报道创新多有论述,从宏观角度对媒体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也有  相似文献   

11.
郑晓琳 《大观周刊》2012,(6):44-44,128
社会心态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社会心态也影响着社会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尺度,引起了人们社会认知的变化进而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变化,产生了社会心理失衡问题,不利于我国改革深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人们社会心态的突出现象影响的多个因素及其表现,以此为基础,探讨构建和谐社会心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荆婵 《新闻传播》2009,(8):69-69
社会新闻是与受众心理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正是因为这样,受众心理对社会新闻的影响才显得举足轻重。受众的思想、情绪、喜好等.都是社会新闻所要及时把握的。也只有及时地抓住受众的心理和满足受众的需求,社会新闻才能继续得以发展以及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京津地区领导成员首次工作会议,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召开。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研究所所长刘京林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欧国家为例,探讨了社会环境对档案工作者心理和身份的影响,强调档案工作者有责任对心理和身份及社会环境加强了解,从而避免档案工作落后于社会进步给档案工作本身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5.
周立德 《记者摇篮》2012,(12):21-22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落后、灰暗的社会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媒体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心理?要消解这种不健康的社会心理,首先应重塑的是媒体的健康、光明、向上心理。那么,如何才能让媒体保有阳光心态,进而实现"良性传播"?一、"坏事传千里"的心理成因公众之所以热衷"坏事传千里",同时又会自动过滤  相似文献   

16.
二、社会心理的内在影响“所谓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④因此,我们应将社会心理的变化发展放到社会生活中去考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新闻传播过程的内在影响。(一)从众心理的淡化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于最高层次。这种需要表现为人们希望充分表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和意志等,以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现阶段,由于人们的自我文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自我实现有…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11月 1日至 2日 ,第四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本届研讨会由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以及湖南社会心理学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研究者共 4 0余人 ,有北京广播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2 1所高等院校 (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 )的研究人员 ;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学者 ;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  相似文献   

18.
资讯时代大众阅读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正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3):66-69
在资讯时代多元媒体环境下,人们阅读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刊阅读方式而出现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大众阅读的心理也因为资讯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不同的阅读动机和心理活动,如从众心理、功利心理、休闲心理、偏好心理和追求个性心理等。详细阐述针对大众阅读的心理活动,分析影响大众阅读心理的各种因素,指出只有全面把握资讯时代大众阅读的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谍战片持续热播,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不仅关乎编剧、导演和演员,更关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集体期待和心理寻唤。本文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学视角,探寻谍战剧热播与当下社会大众集体寻唤心理间的契合关系。借以证实,电视剧的创作,与受众心理的成长与迷失具有微妙的联系,只有契合了时代性的受众心理需求,才可能生产和播出真正的优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演进历程,即从心理取向到社会取向,再到多元化取向的转变。心理取向注重个体的心理认知因素,以个体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为核心,强调个体的信息搜寻行为;社会取向将对个体的信息行为研究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多元化取向从认知、社会、组织和情境的复合视角看待信息行为,三种研究取向对人类的信息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