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11,(27):31-32
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之际,我们班承担了展示音乐游戏的任务。为了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展示的效果,我们把原本由幼儿听音乐自由敲击小竹竿的节奏游戏编成了一个有队形、节奏与动作变化的表演性节奏游戏活动。虽然敲击小竹竿的动作和节奏都来源于以往  相似文献   

2.
徐晶晶  陈青 《幼儿教育》2014,(Z1):38-39
笔者曾经观摩了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活动"椅子游戏"。在该活动中,教师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一、"椅子游戏"案例描述该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协商与交流解决排椅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初步建构"用椅子排成的形状与所需椅子数量的关系"。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活动引入,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教师引出活动:"以前我们玩‘抢椅子’游戏时都是由老师帮你们排椅子的,这次我想请你们来排。"  相似文献   

3.
"抢椅子"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这个游戏被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玩了一遍又一遍,我从未对它的规则产生过任何怀疑。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又玩起了"抢椅子"的游戏,大家围着椅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当铃鼓声停止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幼儿把握世界的重要手段。长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是幼儿特殊形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热衷于追求游戏过程中的快乐,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追求的是幼儿、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倡导的是幼儿主体体验的游戏方式。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与快乐地游戏情境中,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玩《小熊找家》的音乐游戏,音乐停止的时候,每个“小熊”要找一个椅子坐下来表示找到了家。椅子的数量比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少一个,所以.总会有一个孩子找不到“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成为没有家的孤单的小熊。  相似文献   

6.
许卓娅教授说"音乐教学活动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游(自主、自由、自我享用的操作)而戏(享受认知欣喜、审美感动、社交温情的过程)之"的状态,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成为游戏的过程。"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幼儿最自然的活动方式就是生动活泼的游戏。可见游戏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让课堂更生动,更有愉悦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63):193-194
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受,能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和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知音乐。音乐活动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是丰富幼儿音乐知识与技能、促进幼儿良好品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寓德育于游戏活动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语言角色游戏是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好形式,因为游戏需要幼儿之间密切配合,需要幼儿之问用语言去进行交流,需要自己角色的扮演,所以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热爱劳动、团结协作和社交能力等,如在<学做解放军>体育活动游戏中,借助我园的小山头开展活捉敌人的游戏,包括钻山洞,过独木桥,越障碍,穿过封锁线抢占山头,一举活捉敌人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进餐、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时都有搬椅子的环节,我曾经观察过幼儿搬椅子的情形,可谓形形色色。有的一只手拉着椅背拖着走,有的抓住椅子像推小推车,有的抱着椅子让四只椅脚朝外横冲直撞,有的将椅子顶在头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不管你来自何方,语言、爱好是否相通,总有一段旋律能触动你的心弦,引起大家的共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音乐游戏是儿童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托班幼儿年龄小,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从家庭突然走进集体,对集体生活充满了恐惧、排斥,音乐游戏是帮助托班幼儿融入集体生活的有效载  相似文献   

11.
王海华 《山东教育》2002,(30):37-37
在体育游戏中我们发现“偏食”现象时有发生,即在一个游戏中,有的幼儿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有的则在一边被“晾着”,坐冷板凳。如传统的“丢手娟”游戏,游戏时,有的幼儿被丢了四五次,有的幼儿一次也没有被丢过,只在那里可怜巴巴地蹲着,无奈地给别人伴唱着“丢手绢”……长此以往,必将对这一部分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严重违背了面向全体的原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1.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身体素质不同:一个班的幼儿,有的身体素质好,有速度,有力量,并且灵敏协调;有的身体素质差,反应慢,速度、力量也差。…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本文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从多方面剖析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园幼儿的情况做了几点提高幼儿游戏性的措施,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怎样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过河呢?那就是游戏。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意在推进综合统整的学习,构造一个与幼儿生活本身一致的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我园在大班进行了"结构游戏与体育活动相整合"的实验研究,以相互融合型为特点的探究性游戏"挑战洞洞"尝试将结构游戏与体育活动、科学活动相整合,将探究学习与幼儿游戏同步进行,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进行着有益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游戏说明: 游戏时请15名幼儿作小鸟,场地中间放上14张小椅子,椅子比幼儿人数少一。音乐起,扮小鸟的幼儿边唱边绕着一排小椅子飞,唱到“月亮婆婆陪你一起去睡觉”时,就一人坐一张小椅子,作双手合掌于脸旁侧向右边作睡觉状。有一个幼儿坐不到椅子,就带  相似文献   

15.
潘浩瀚 《幼儿教育》2012,(31):26-27
设计意图:"抢椅子"游戏颇受大人和孩子欢迎。在"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活动中,我将这个游戏作了一些调整,适度地处理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一、创新和继承的关系调整后的游戏既保留了"抢"这一竞争的形式,又避免了游戏者被"淘汰"的遗憾,使全体幼儿自始至终都能饶有兴味地参与活动,游戏的目的更明确,方法和手段灵活多变。二、丰富性和单一性的关系调整后的游戏,其教育功能得  相似文献   

16.
正幼儿教育游戏化的追求及尊重幼儿主体性的思想促使教师愈发观照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幼儿在活动中快不快乐也就成为评估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在组织让幼儿快乐学习的教育活动时,一些教师经常走入歧途。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如下:剥离学习与游戏的关系,忽略幼儿学习过程的快乐,在严肃的音乐学习后给予幼儿游戏"犒赏";把音乐变为体能游戏或表演游戏的背景;牵强地用与音乐作品无关的游戏维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过多地采用贴纸或红花等物质奖励来维持幼儿的参与热情;用"想不想""好不好""要不要"等问题激发幼儿"表面上"的积极性;在幼儿回答出严肃的有关乐理知识问题后给予赞赏以期提高幼儿对乐理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抢椅子     
正我玩过的游戏真不少——过家家、花样翻绳、二人三足跑、跳大绳,还有老师带我们一起玩的游戏……但是,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抢椅子。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大家都会玩。每当音乐响起时,参与游戏的同学背对着椅子绕圈转。每一轮比赛,参加的人数比椅子数多一个。当音乐停止时立刻坐下,没有坐到椅子的同学将被淘汰。怎么样,你玩儿过吗?  相似文献   

18.
《抢椅子》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皆知的传统游戏,我略对它进行了改编。我让比椅子数多1的小朋友参加游戏,他们围着椅子,并不是简单的走或跑,而是要听琴声进行体态律动,如学小鸭走、学小鱼游等等,这就加深了游戏难度,保持了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同时,又帮幼儿复习了律动动作,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9.
正表演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创造性地扮演童话或其他文学作品内容的某一角色进行自主表演的一种游戏。幼儿园时期所接触的音乐与游戏是紧密融合的,表演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二者的整合就是利用文学、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相通的情感因素、审美要素及表现手法,在表演游戏中将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更全面地帮助幼儿建立起表演游戏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最终使幼儿得到更完美的感受,让表演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快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歌唱活动也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唱歌是他们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生活中,幼儿发自内心的快乐哼唱随处可见。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爱音乐中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元素符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能“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