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的春节     
在少年时代,我生活在农村。过春节是非常隆重的事情,整个社会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除夕晚上,每家都摆上10碗食品,10杯酒,点上两根蜡烛,再点上香,烧起纸钱,还放鞭炮和焰火。全鞭是100个小炮连在一起的,一点着,一分钟内要响100声。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56-56
这不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为了使你领悟一个道理。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地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滋味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圣安禅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圣安禅寺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相似文献   

4.
马明 《新闻采编》2000,(3):46-47
何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匆忙。原来还想他能再回到他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山西家乡,重游故地,上上巍巍五台山,在一起谈叙昔日相处的桩桩往事。可惜这些企盼,都已无法实现,成为终生憾事。当他病逝一周年来临之际,同他曾经朝夕相处的一幕幕情景和他生前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的音容笑貌,不禁涌上我的心头,浮现在脑际。 难忘的岁月 1949年4月,在庆祝太原解放的欢呼声中,我和老何来到山西日报社工作。老何担任报社副社长、采通部部长,兼任新华社太原分社副社长。我担  相似文献   

5.
敦煌的研究早已成为当世显学——敦煌学,五台山的研究也正在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五台山学。目前,由山西省社科院五台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崔正森同志所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五台山佛教史》 (上、下 ),就是一部五台山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可望为呼之欲出的五台山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台山佛教史》分上下两册,煌煌七十余万言。该书由佛教传入五台山写起,依历史顺序论述了北朝、隋、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诸代的五台山佛教,涉及到五台山佛教的兴衰、佛教宗派、著名高僧、佛学著述、佛教建筑与艺术、帝王与五…  相似文献   

6.
许力,畅波同志写的"活神农大闹五台山",发表在山西日报4月26日二版上.见报后,人们都说好.我看了也觉得生动逼真,所以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写供销社怎样面向生产,通过自己的业务为生产,为群众服务.作者把这个主题作为一条红线,串连了许多事实,叙述了五台县供销社干部怎样从具体实验入手,蕴藏了开发宝山的念头,以及怎样入山采"宝",组织发动群众利用野生资源,给土特产品打开销路的经过,最后还概述了群众征服自然的"勃勃野心",要把五台山变为"聚宝山".这些事实都准确地阐明了主题,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文章的第一段叙述的是五台县的一些历史情况,这是画龙点睛,为了陪衬主题、点破主题而写的背景.水有源头树有本,介绍了这些背景,就可以知道五台县的概貌和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从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调查     
五台山是造化的远古时期赐予我们的兽山福地.无论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无论是乡居的,还是远游的,不夸张地讲,一切众生找来这里,似乎都能够得到他们心中所想要.  相似文献   

8.
张凯 《出版广角》2018,(5):58-60
《参天台五台山记》在东亚地区环流传播,不同地域的学者站在各自的文化立场上对其进行校正与知识续写,形成了典型的文化圈书籍、知识环流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典籍得到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圈的价值凸显,这对当今东亚出版所面临的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发扬《参天台五台山记》之精神,将文化圈从认识论上升为方法论,成为当今东亚出版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清水河蜿蜒流淌在五台山的怀抱里.台怀镇就在河边,往下走几里地,湍急的流水在仰佛山庄前面变得缓慢,河水的宽度也从几米拓宽到几十米.宽阔的河水缓慢地流动十几公里,就到了五台山风景区下辖的一个乡--金岗库乡.  相似文献   

10.
郭晓宁 《兰台世界》2014,(2):147-148
五台山佛光寺是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从东大殿的整体布局和建筑上的斗拱造型特征,无一不在展现唐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它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之美,使它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活标本,世界建筑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1.
由山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五台山研究会主办的社科类期刊《五台山研究》杂志,以其丰富的史料性和多元的学术性,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 《五台山研究》杂志自1985年正式创刊以来,坚持“宣传五台山,办好五台山,研究五台山,服务五台山”的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死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相似文献   

13.
也许在名人圈里他算不上出名,也许在艺术界里他算不上泰斗,但你不会没有看过他创作的小品.也许走在大街上和他擦肩而过你都没有认出他来,如果认出来了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长得很标准的农民,普普通通,看不出他身上的幽默细胞.但在春晚的那几个小时里,可能你的笑声有很多都是他制造出来的.他就是何庆魁.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北京档案》2011,(8):50-51
"坛",是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土、石等筑的高台。北京曾有"九坛八庙"。九坛指的是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祈谷坛、先农坛、太岁坛、先蚕坛、社稷坛。天坛在祈年殿的南端,圜丘坛才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又有祭天台之称。圜丘是一座洁白的三层白石圆坛。因天是凌空,所以台上不建房屋。皇帝在每年的冬至日祭天,先去皇穹宇上香、行礼,再去圜丘视看坛位,最后住在斋宫。次日祭天时皇帝在坛上上香、行礼。坛下"中和韶乐"齐奏。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安定门外,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地坛是汉白玉的两层方台,象征大地是正方形  相似文献   

15.
"申遗"气氛浓在位于台怀镇杨柏峪村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门前,"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积极申报世界双遗产"的标语横跨于主干道上空,在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的掩映下,在五台山颇凉的秋风中摇曳着,分外惹眼.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是我国名的佛教圣地,井以悠久的建寺历史及宏大的规模居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古往今来,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菩萨顶.始建于北魏,清代顺治年间改为喇嘛庙。这里殿宇云集,雄伟壮观,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我们采访了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柴泽俊先生。柴先生从事古建筑及地上文物的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已有五十多年,实地勘察和研究过上千座古建筑实例,对古建筑的类型、构造特征及其内部的壁画、塑像等艺术内容都非常熟悉,参加主持、指导和修缮了芮城永乐宫、五台山南禅寺、太原晋祠圣母殿等百余处古建文物,是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是浏阳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湘潭诗人田翠竹先生有诗云:“中华亘古一浏阳.”这个“浏阳”,就是指谭嗣同. 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外地生活和求学,但是家乡浏阳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父亲谭继洵、母亲徐五缘,都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父母亲不仅给了谭嗣同浏阳的血液,而且给了他最早的启蒙教育.浏阳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成长.对谭嗣同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和涂启先都是浏阳名儒.他的几位至交好友也多是浏阳人,如唐才常、刘淞芙(即刘善涵)等.  相似文献   

19.
汽车在长辛店附近的一座铁路桥再次遭遇积水。此时,直升机在天空中盘旋,四处都是被堵的车辆和焦虑等待的人群从山西忻州市五台山台怀镇到北京,大巴通常要五个小时,但7月21日到次日上午12点,20多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抵达终点。21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乘坐一辆从台怀镇开往北京的长途汽车,这是一辆满载45名乘客的大巴,下午4点,汽车在乘客们说说笑笑中发车,他们大部分都是从五台山旅游返程,终点是北京六里桥长途汽车客运站。出发时,车窗外飘着些细雨。一小时后,客车驶入保阜高速公路,雨势大了起来,因地处山区,雾气迅速升腾,车外能见度很快降到了几十米,司机放慢了车速。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三十年了。长期以来,范长江同志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回忆中,他三次对我的谈话,使我终身难忘。坚持战斗岗位第一次谈话是在一九三八年武汉陷落之前,约在七、八月间。那时我才从西战场八路军五台山总部绕道西兰公路回到武汉,而他是经历了徐州突围和江西赣北战斗之后回来的。最初,他关心着在华北战地的摄影记者小方和通讯记者邱溪映等的下落。不久,忽然有人告诉我,长江决定离开《大公报》。当时我们不同意他在紧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