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天坛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38-39
北京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计施工,历时14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明清封建皇帝祭天的地方,占地约4000亩,比故宫面积还大两倍.  相似文献   

2.
地坛公园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又称方泽坛.它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皇帝祭地的场所,是北京五坛第二大坛,也是我国最大且现存唯一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1476亩,坛内总面积640亩.  相似文献   

3.
清帝的斋戒与祭祀李文坛庙祠堂是北京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著名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内)、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等等。在封建时代,皇帝率诸臣都要定期到这些地方举行隆重的祭把活动。所谓祭记,旧时是指祭神和把祖而言。在祭...  相似文献   

4.
正按语:大高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皇室、宫官婢女演练道教科仪的场所,也是皇帝求雨祈晴的地方。初名大高玄殿,清康熙帝玄烨即位后,因避讳改称大高元殿,后更名为大高殿。清朝每年均在大高殿办天腊、迎新禧、天诞、上元等道场,皇帝拈香行礼,举祭天礼仪,祈求天晴、下雨或降雪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  相似文献   

5.
王汇 《山东档案》2007,(2):58-59,64
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何谓封禅?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如下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相似文献   

6.
王汇 《山东档案》2007,(2):58-59
封禅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举行的国家最高祭祀大典。何谓封禅?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作如下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5,(8):2
<正>元旦,是清朝统治者最为重视的三大节日之一,另外两节为冬至、万寿(皇帝、太后的生日)。清朝沿袭以前历代王朝的惯制,举行元旦庆贺典礼,皇帝为主角,程序一个紧接一个,子正养心殿开笔,堂子祭天,坤宁宫祭神,奉天殿祭祖,慈宁宫向皇太后行礼,黎明时分太和殿朝贺、内廷后妃献礼等等。朝贺,也称大朝会,是清代朝会制度中最高级别的一种。元旦日(正月初一日)朝贺时,太和殿前设黄案,鸣钟鼓奏中和韶乐,在京王公大臣及外藩进贺表献贺礼、依品级高低先后按班次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元旦朝贺由黎明起会持续到辰时方能结束。与此同时盛京官员也进行元旦朝贺。  相似文献   

8.
封禅之说,起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最早见于文献<管子·封禅篇>.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史记·封禅书>:"此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清朝自雍正以后,皇帝在元旦之日总要亲自书写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吉祥祝语,称之为元旦开笔。清宫习俗,每岁元旦子时或丑时,皇帝拈香行礼后,在爆竹声中,来到紫禁城养心殿的东暖阁,在明窗处桌子上的"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亲自点燃玉烛,用红漆雕云龙盘置放  相似文献   

10.
虢姜簋是嫁于虢国的姜姓女子为祭祀其生身之父所作礼器,虢姜身在虢国,不得为其生身之父立庙,则其所作礼器置于何处行礼,是颇值得深究的礼学问题。通过对铭中关键文字的释读以及对周代祀典中坛[土单]之祭的考察,可断虢姜在虢国祭其生父之礼行于坛[土单],而其所作簋鼎等皆是坛[土单]之祭时所用礼器。  相似文献   

11.
明代北京的营建项目,有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王府、官衙、仓庾、寺观桥梁等多种,其中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等工程,规模都很浩大。经过修缮或建,这些宏大的建筑物不少都保存下来,成为北京文化遗产中最壮丽的部分。关于这些建物,特别是紫禁城、天坛、十三陵等,  相似文献   

12.
公园是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此亲近自然、娱乐赏玩,或参与文艺活动。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园是建成于1868年的上海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而开放于1914年的北京中山公园则是最早辟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中山公园前身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社稷坛,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革故鼎新、兵燹马乱之际,大势已去、东山不复的清政府早已没了祭天奠地的心思,终于在1912年宣告退出历史舞台,留下了“古柏参天,废置既逾期年,遍地榛莽,间种苜蓿,以饲羊豕……渤溲凌杂,尤为荒秽不堪”[1]的社稷坛。1914年,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鉴于“京师首善之地,人文骈萃,圜贵殷繁,向无公共之园林,堪备四民之游息,致城市之居嚣阗为患,幽邃之区荒芜无用”[2]的现状,以解放思想,移风易俗为主要目的,倡导公园开放运动,并成功与前清皇室交涉,将曾经为皇家禁地的社稷坛开辟为中央公园,从此北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园诞生。  相似文献   

13.
一、封禅与玉册档案的概念封禅,专指我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仪式。《史记·封禅书》中对"封禅"这样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日禅"[1]。被认为是"受命于天"的帝王要到五岳之首的泰山之顶积土以感激上天"天降大  相似文献   

14.
八千麻袋"大内档案"流失记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险遭销毁 所谓大内,指的是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大内档案"便是指清政府于康熙九年(1670年)起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内的档案,所以也称为"内阁档案".这些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进呈并经皇帝批阅过的奏章、朱谕;皇帝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会典、历科殿试的卷子等等.  相似文献   

15.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南海便成为袁世凯的正式官邸,官称“总统府”. 袁世凯自迁入中南海,直至病逝的3年时间中,他仅出过中南海3次.一次是1913年10月10日,赴太和殿宣誓就任大总统;一次是1914年9月28日,赴孔庙祭孔;另一次是同年12月23日至天坛行祭天大礼.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与中国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中的"行为艺术" 我觉得,中国文化似乎有一个特征,是主体和客体往往会合而为一,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很像"行为艺术".它体现在操守、品行、生活方式、礼仪活动上,当我们看见天坛、地坛,还有那些巨大的青铜器,也许我们就不难想象,古代那些祭祀的仪式该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孔子周游列国,在一个交通特别不发达,人对于距离相当敬畏的年代,一个人坐着马车上路,一个国家接一个国家地宣传他的理论,这不也正像行为艺术吗?  相似文献   

17.
正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制、诏、诰、敕、谕、旨、批等命令的总称。现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圣旨",多为明清皇帝封赠官员及其先人、妻室的诰命与敕命。近年来,在影视、戏曲等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皇帝圣旨或"情景再现"颁发圣旨的场面。那么皇帝圣旨到底什么样?圣旨里又隐藏了多少故事?本讲就与您聊聊明清圣旨——诰命与敕命,以及社会上流散诰命、敕命的真假是非。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即清文宗咸丰九年,也即洪秀全打出"太平天国"旗号的那一年,至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是全美1500多家日、晚报中最具影响力的大报,也是世界报坛令人瞩目的"报纸中的报纸".日销100余万份,全美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相关史料之爬梳纠谬,剖析了宋仁宗天圣五年冬至祭圜丘礼毕后的章献太后贺礼,由缺乏礼典先例,到通过借用太祖朝的吉礼籍田劳酒仪,逐步实现与嘉礼范畴中元日大朝会皇太后贺礼规格相当的曲折过程,揭示了北宋五礼分类之间的横向微妙联系。另外,相较于北宋此前所行之皇太后贺礼,仁宗天圣五年的元日、冬至章献太后贺礼,实际借用的是大朝会仪中皇帝于大明殿受群臣上寿行酒的环节,且皇帝的位置与角色已经由皇太后取代,体现了仁宗时期对临朝听政的章献刘太后政治地位的尊崇。  相似文献   

20.
来这里就是上香的 "我这次拿了2500元钱,上香花了1800."张平元是记者在长途汽车上遇到的游客.他不认为五台山有什么好玩的,虽然他每年都要到五台山两三次.他和几个同事此次都是到五台山上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