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雁 《中国编辑》2006,(2):76-79
书籍的封面和封底,雅称“书衣”,原本是用来保护书芯子的。倪墨炎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2.
孙犁先生和他的藏书徐雁平在孙犁先生的散文中,我最喜爱的是他的“书衣文录”和“耕堂题跋”(孙犁先生的书斋名为耕堂),尽管篇幅短小,但三言两语中往往有真知灼见,能见先生的真性和不寻常的遭遇,有些篇什读来常令人扼腕长叹,感慨万千。题跋这类文字按内容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3.
从编目人员工作中接触到的台湾图书封面、书衣、版权页及“书栽广告”等信息,分析台湾图书出版的几个明显特色。  相似文献   

4.
书衣:四两拨千斤 书,不仅是记录信息的载体,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实体而存在。在书的各种结构元素中,封面是备受瞩目的。因为它是读者拿到一本书后最先感知的,是体现作品的媒介。封面设计大师钱君匋先生认为:“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封面,即所谓第一印象,是极其重要的。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封面设计就起到了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情绪。好的设计可以引人入胜,爱不忍释”。他将封面比作是歌剧开幕前的序曲,“使人在未阅读  相似文献   

5.
书衣之爱     
一本书是否有市场价值,除了取决于诸多因素外,有一项最让许多人觉得荒谬至极的,就是缠绕在书身外的一长条纸张,英文称之为"dustjacket"或"wrapper",中文俗称"书衣""防尘护套"或"护封"。西方史上最早有书衣的记载始于约1830年代的英国。这张纸的作用,原是为了避免书籍封面在贩售过程受到污损,以保  相似文献   

6.
台北出版业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  相似文献   

7.
朱农 《出版史料》2005,(4):75-75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0年共印行了十五版。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出版时,经作者提议,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195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作者为此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中说:“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相似文献   

8.
若谷先生曾为罗元贞、孙玄常先生的诗集、文集无法出版遗憾离世而唏嘘不已。为此,他专在《出版发行研究》上撰文,抒发万端感慨,他说:“罗、孙二先生诗文的文化价值,退稿的编辑未必不知道”,“但我明明看到许多毫无文化价值可言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书店里,我不禁生出疑问:出版社出书究竟为了什么?”“看来原因不在‘眼力’上,而在于‘钱力’。……时下,‘眼力’与‘钱力’较量,‘眼力’多半要败下阵来。如今出版社出书的目的,是不言自明的。”若谷先生的感慨,让人深感力透纸背的愤懑与无奈。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  相似文献   

9.
书话随笔,是文章中的一颗耀目的珍珠。鲁迅的域外小说介绍奇光异彩;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珠圆玉润;巴金的书话一如他的小说,情怀如火,灿烂夺目:孙犁的《书衣文录》于平和简淡中透着清丽的光彩;香港作家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俊逸高华而多绅士气…… 这些文章读多了,我便不  相似文献   

10.
孙犁爱书     
孙犁是一位爱书人。孙犁形容清代藏书家黄丕烈说 :“他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好像接触的不是书 ,而是红颜少女。一见钟情 ,朝暮思之 ,百般抚爱 ,如醉如痴。偶一失去 ,心伤魂断 ,沉迷往返 ,毕其一生。”其实 ,这番话形容孙犁自己也是非常恰当的。孙犁确实是一位特别的 ,对书籍极注情感的爱书人 ,藏书家。这是我读了《孙犁书话》、《书衣文录》、《芸斋书简》等一系列孙犁的作品之后留下的强烈印象。孙犁斋名“耕堂”。“耕堂”暗含孙犁之名。“犁者”牛耕地也。孙犁以此勉励自己像老黄牛那样 ,在文坛努力耕耘一辈子。爱书是读书写作的前提 ,…  相似文献   

11.
港澳台之窗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专栏最近发表罗奇《封面换新装为能见度聚焦》一文,文章说,封面往往是读者与书接触的前哨站,最直接的视觉印象焦点,畅销书成功由千百个理由排列组合而成,新书失利第一个检讨的就是封面欠卖相,不具抓住读者目光的吸引力。尽管封面书衣成为拉抬书籍身价强大的助力,但对欠缺版本学观念的本地书市,封面往往只是聊备一格的必需品。然而近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书籍称“书”或称“书本”,但在汉时,“书”和“本”是有区别的。对此,亦尚有异见。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一九八一年一月合编的《图书馆古籍整理》(初稿)即持此见,文曰:“所谓‘本’即是册,也即是俗称的‘书本’。如刘向《别  相似文献   

13.
今年夏季,美国企鹅集团以250万美元的定金取得《信息高速公路》一书的出版权,计划年末出书;该书将先出精装本、录音版、中学生版、少年版。作者提出附加条件:第一次必须印50万册,出版商必须拿出12.5万美元进行宣传促销活动,大众纸皮本的刊行必须由作者定时间和印数,修订本必须当作新品种出版。  相似文献   

14.
信息四则     
台北出版业者诧异——《毛泽东语录》如此热销【台湾消息】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他认为《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他还举例说,“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  相似文献   

15.
装帧材料     
装帧材料(新汉伦纸业有限公司特约刊登)三千年前,菜伦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张纸’”“”“”三千年后的今a,“议论”已成为需振中国纸业雄风的高品质纸类名牌,从而再度实现了“中国人用中国纸”的愿望·,…·断汲伦纸业公司作为全国高品质封面包装材料的一流供应商.通...  相似文献   

16.
读书拾零     
从卫建民先生的文章中得知,三联书店以素雅闻名的“叶雨”的封面设计,原来出自范用先生的手笔.“叶雨”,想是“业余”的谐音罢.中国出版家自己设计封面,大约是有历史的.有时候,书坊印书,哪里有什么专门的美术编辑!鲁迅先生的很多书,封面就是自己设计的.三联书店的“读书文丛”,其典雅、洁净几成三联风格的代名词,见到很多作家,学者都在文章中提到:愿意出一本这样风格的书.其实它也简单得很:在纯白的封面上,斜放一张有作者手迹的稿纸,左下角一个展卷坐读  相似文献   

17.
李二我先生     
李二我先生李建永上午刚为我三岁半的女儿李雨书草成一篇《雨书先生》的小文,接着又写这篇《李二我先生》的大文。李二我先生尝自称“李二我先生”。作家张承志在《致先生书》中说:“我遵循中国人称‘主席,则不言而喻即专指毛泽东,称‘总理’则不言而喻意在周恩来之用...  相似文献   

18.
台湾学者林芳谷对大陆人常挂在嘴上的“搞”字很不以为然。因为这个“搞”字“在台湾不仅是‘俚语’,还带有一定的贬义”。林先生承认大陆与台湾语境的差异,因而又说“大陆这个习惯用语有它的历史背景,我能谅解”。  相似文献   

19.
一 孙犁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书话不仅显示了其个人的审美趣味、学识和爱好.而且还透露出其所处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生活的信息;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读作品的方式,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书评。  相似文献   

20.
这一期《出版史料》用了亚东图书馆出版物的几幅封面设计作彩色插页。这几幅书衣,采自学林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该书是依据长期在“亚东”从事编译工作的汪原放先生的遗稿整理,于1983年11月出版的,初版书名为《回忆亚东图书馆》;重印时为突出“亚东”与陈独秀的密切关系改现名。至于这些书衣照片的原出处,则是上海图书馆收藏的亚东版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