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其小说?烦恼人生?书写了与宏大叙事不一样的生活真实,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原生态的美学特征。 ?烦恼人生? 的世俗书写,凝聚着池莉独特的生命体验:不断突破生存困境、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对自然自在人生状态的探寻,对诗意人生的呼唤,使池莉的作品有着更为广泛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池莉的小说是一种平民的姿态,池莉写极其现实的市民生活;其塑造的人物是平民小人物,但却让百姓感到十分亲切;池莉善于讲故事,其叙述方式也是平民化的.  相似文献   

3.
池莉在1987年发表的小说《烦恼人生》一向被认为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典型作品,加上后来发表的《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池莉成名期的作品以客观的叙事角度、平实的语言,以及贴近大众的题材内容,给当时先锋小说日渐式微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她的小说以市井之中的普通人为描写对象,表现底层人民在困苦、琐碎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坚忍和顽强。池莉的小说没有精心布置的叙事结构,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作为陪衬,人物就在生活原本的坎坷中艰难成长。本文通过考察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试图把握一种观察与描述小人物生活、心态的角度和方式,揭示池莉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婚恋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人生活事件与社会文化现象,建构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维持着社会的文化秩序.被喻为"镜子作家"的池莉遵循"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的创作原则,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创作历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期以来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图景及婚恋观念的变迁.时代在发展,池莉的婚恋观也在于时代的交织中发展、碰撞,呈现出忧伤的诗意化、爱情的世俗化、取舍的理性化等不同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5.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6.
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特质被评论者界定为"零度情感"或"淡化价值判断"。而实际上,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是炽热的,她关注凡俗人生,关注公众生活体验的平民情怀,价值判断也是明确的,表现对生存的张扬和传统精神的反叛。  相似文献   

7.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9,(3):69-75
池莉作为20世纪80、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文坛引起不小轰动。相比同一时期的其他新写实主义作家,池莉选择站在代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采用平民视角、关注大众心理,从而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叙事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源于作家对个人经验的独特创造和发现,呈现的是某种人生的存在状态或价值。在池莉小说创作中,同样体现着她对于人生经验的理解和创造,即"生""活着"乃是一切之根本。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坛众多的女作家中,池莉是最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之一。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池莉的小说走势更加强劲,销量经久不衰;加之她的作品被频繁地改编成影视剧,更使她在文坛上保持着"高温"状态。从传播学、文艺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一部好的小说加上优秀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是池莉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池莉立足文坛多年,是一位自始至终保持了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作家。一方面,她的小说创作追随时代变化,作品满足了消费时代大众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池莉始终秉持为市民代言的立场,关注市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特别是她贴近市民日常的生活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语言充满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的特色。同时,作品的字里行间又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这些特色使得池莉的小说语言散发出巨大的魅力,也使她成为了文坛的一棵常青树。  相似文献   

11.
池莉的小说以表现九十年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再现生活的本真面貌和人的原生状态而著称。小说的主体是对小市民的书写,即使笔下的知识分子,也只是作为市井俗人的对立面,成为浮游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群无所适从的局外人。池莉是站在市民价值立场上看待一切、评价一切的。池莉小说并非只是对民众生活的“表层呈现”,而是把人文关怀融入作品中的日常生活,融在对小市民的“爱”和对知识分子的“刺”中了。池莉的人文关怀是对个体生命物质存在的关怀,潜藏在作品中的是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关照和对生命意志的真诚赞颂。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文学与大众疏离的年代里,池莉是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知识分子启蒙立场而“平民化”的一位作家,她用自己敏感的心追逐着生活,警惕地注视着现实生活中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池莉一再宣称,不谈爱情,可她的小说仍与爱情有关,她在解构中传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她的《不谈爱情》、《绿水长流》、《来来往往》等小说里,池莉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浓烈的虚幻色彩。使爱情走出浪漫,走出诗的氛围,回归到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池莉曾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我的小说将以拆穿虚幻的爱情为主题之一。”说明她对爱情的探求过程实际成为了她解构爱情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李铁大量的表现工厂生活的小说中,其前后期的作品有着很大变化:由单纯、诗意地表现身边的生活,到因生存焦虑产生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之作;不滞留在单纯的现象批判,对生活充满着信赖;关注被遮蔽的工人生活的现实,细腻地呈现女工们的内心感受。这些充分显示着他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李铁小说的魅力既同他的人生状态、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同他的艺术美学原则有关。发展与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小说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乃毅 《考试周刊》2013,(41):13-14
本文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池莉所描写的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在池莉笔下,爱情、婚姻成了"失落的伊甸园",她要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婚姻世界。小说中有关婚姻、爱情的平民意识,即是对有缺陷、很现实也很温馨的世俗婚姻的认同。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了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构成材料。作为“新写实”文学的重要作家池莉,自1987《烦恼人生》成名以来,其作品创作持续高产,且深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关注,影视媒体对其作品也格外青睐,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无一例外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池莉小说文本内容的独特魅力外,与其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也密不可分。本文重点通过对池莉小说中复叠这一修辞艺术的分析,探讨其小说语言与众不同之处及池莉在这方面的匠心独用。  相似文献   

16.
世俗取向与精神下行--池莉创作片论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小说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还原生存本相,消解了过往文学中肤浅的乐观与虚假,但由于放弃了对存在的勘探和对意义、价值的追求,表现出屈服现实的世俗取向和精神萎顿.池莉小说也为我们反思百年文学现实主义的坎坷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平民情怀与消解虚幻神话--池莉小说主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之一,其小说受到了一定的误读.池莉小说的特质不是评论者所谓的"零度情感"或"淡化价值判断",而是炽热地关注凡俗人生、认同公众生存体验的平民情怀和对平民生存价值的张扬;基于平民化的文学视角和追求真实的创作目标,在爱情题材领域,池莉小说表现出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在历史题材领域,池莉小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文本的新形象,表达了对正统历史的文学修正.  相似文献   

18.
在池莉的笔下,平平淡淡的语调,讲述平平凡凡人物的平平常常的人生故事,凸现其"三平"的平民创作风格.通过对池莉小说的分析,论证其平民创作风格的三个方面表现:在独特的视角中突现平民态度,在生存的烦恼中突显平民意识,在密集的细节中突出平民理念.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作家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通过对湘西人善良人性和纯朴民风的展示,特别是通过对湘西人诗意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池莉小说中的人物只不过是作者的代言人,池莉以“隐形人物”的身份在作品中有明显的主体性表现。因此,以池莉在作品中的主体性表现可以把她的作品作如下解读:对扭曲的政治生活的批判,对人性问题的深层思考,对艺术创新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