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党派倾向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印象评价和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党派倾向越保守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评价越低,越倾向于认为中美两国将趋向疏离和对抗而非交融和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上,美国与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异。文化具有非常深沉、非常持久的力量,我们在自己的国家生活时一般很难体验到文化的那种厚重与精深,也只有到了一个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生活,我们才能深刻感觉到文化差异给我们带来的困扰。而且,生活时间越长,体验越深。与学习适应不同的是,文化适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年纪大的一些人可能永远都无法适应。  相似文献   

3.
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都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可鼓励创新呢?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50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得要用辩…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美术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国内小学生,到了美国上的第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栋房子,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画技法让美国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吃惊,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作品时,这位小朋友却想了半天都无从下笔。这位小朋友的绘画水平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人家评价我们"中国的小朋友临摹能力非常强,创造能力却很弱"。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国美术教育专家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还  相似文献   

5.
正让孩子坚持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我觉得要做到两点:一要坚持,二要得法。老师的注意力要放在"引导入门"和"不使乏味"这两个基点上。要让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越写越新鲜,越写越有劲,越写越想写,越写越进步。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一是写我所做。我今天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这一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毛病是记"流水帐"。因此,要着重讲清楚"不能面面俱到,点点提及",要给孩子提出两个"值得记":即对提高自己思想意识,养成好品德、好作风的事值得记;丰富自己智慧的事值得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和一个国家民族兴衰密切相关。通常要了解一个国家教育的状况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学校越低,越可以从中看出这个国家教育的成功与否。一位台湾学者想了解日、美、中三国教育的区别,就扛着摄像机跑了许多幼儿园。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常为一些小事而发生摩擦,同是打架事件,但三国老师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日本老师对被打的孩子说:你有两条出路,或练好功夫打到对方,或跪在对方脚下服输。美国老师是批评打人者欺负弱者,鼓励他做英雄去打败比自己更强的人。而中国老师则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3,(20):6-11
“吸引”成就课程:中央情报局也“卖萌” 中国观众一定非常熟悉美国电视、电影中出镜率极高的两大部门:FBI(联邦调查局)与CIA(中央情报局)。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这样的部门必然是壁垒森严,对自己的使命与技术讳莫如深,普通民众根本无从了解的“神秘部门”。相信许多自小钟情于好莱坞大片的孩子们对这两个部门都有一种“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结。但我们也许很难想象,正是对于这样一份“情结”的敏锐察觉,就能够促成一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所以,当你看到CIA这样大名鼎鼎的国家情报机构,在公开场合使出浑身解数宣扬自己的课程来吸引各种年龄层次的学生驻足流连,甚至通过各种游戏与青少年们一起互动时,请不要感到奇怪。  相似文献   

8.
<正>大家好,我叫贝贝。2023年的春节刚过,春节期间大家都外出旅行了吗?我和好朋友玲玲到美国旅游,晚上我打电话给在中国的爸爸妈妈时,突然发现两个国家的时间是不同的,在美国的晚上中国却是白天。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现在,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相似文献   

9.
作家冯骥才曾说:"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非否定优根,否定一个民族,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根性。"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根也有劣根,揭示其劣根所起到的作用恰如鲁迅所言:"我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痛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我们的民族病了,是因我们的文化病了。我们的民族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而这一切要从一个个普通的民众做起,使之  相似文献   

10.
关于留学生问题的研究 ,我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供大家参考、批评、指正。第一 ,我们要用留学生精神来研究留学生史我感到徐州师范大学周棉教授、安宇教授 ,还有他们其他的同志及各地的专家 ,是用留学生的精神来研究留学生的。什么是留学生的精神呢 ?就是爱国和奋斗的精神。举一个例子 ,当年容闳从美国回来 ,船到了香港。他看到那些被贩运到国外去的“猪崽” ,被用绳捆着 ,一串一串的被押上船 ,感到很受刺激 ,立志要动员满清政府派留学生到美国去学习。他劝说清政府高级官僚 ,前后十多年才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他做这件事完全是为国家考虑…  相似文献   

11.
谁来点菜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每次在餐厅,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不代替孩子点菜,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点。孩子会直接对柜台前的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蕃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得精细、具体。对比之下,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这样的,父母问孩子要吃什么,孩子说:"随便。"我们小时候,面对父母的询问,习惯  相似文献   

12.
得理也让人     
我在美国访问时,一次亲戚开车到旅馆来接我,由于停车困难,他把车停在了马路对面。我们要过马路去上车。按理说我们应该走到马路有红绿灯的地方走人行横道,那样的话我们要走很不短的一段路。我们正在犹豫时,马路上过往的车看见我们几个人想过马路,就主动停下车来让我们过去。对这样一件小事我非常有所感,我们违规过马路居然能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谦让。"理"不在我们这边,但是开车的人原谅我们,让我们没"理"的人也能获得同情。  相似文献   

13.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放下昨天已有的东西,才能有新的机会。我不敢提"成功"两个字,每次我有成功感觉的时候,麻烦就会来。每次一说"成功",就一定会在一个月以内出事。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人,只不过抓住了中国互联网的机遇发展了起来。现在突然看到别人把我当榜样了,我可是一直是把别  相似文献   

15.
用心作文     
<正>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美国学生琳达在昆明进行交流时,看到中国孩子画技很高,就出了一个命题"快乐的节日"让孩子们画。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画的都是"圣诞树"。原来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当琳达把墙上的圣诞树遮盖起来后,孩子们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由此,黄博士得出这样一个训练模式: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  相似文献   

16.
这次到美国访问一个月,先后跑了十几个洲,行程一万多里,要向全国小读者汇报和介绍的情况也很多。恰巧一月放寒假。我们就从美国中小学生一年有多少假期说起吧!据我们了解和两位本刊邀请的驻美国纽约特约记者林忠东(国内中山大学毕业后到美国读M BA硕士生,已留美工作十六年)、李宇篮(在美国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已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介绍,美国中小学生的假期要比咱们中国的中小学生假期多。我们计算了一下,美国的中小学生每年大约有193天的假期。其中春假一个星期,暑假两个多月,冬假两个星期。除此之外,还有林肯、华盛顿诞生日,哥伦…  相似文献   

17.
使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BS)数据,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的认同。比较基于如下两个维度:一是中国形象在泰国与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比较;三是中、美、日三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可度普遍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在泰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日本旗鼓相当,中、日两国的形象略好于美国的形象,甚至在认可度的最高点上对中国形象的认可度比日本还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泰一家亲"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于丹 《教师博览》2011,(12):50-50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人过四十天过  相似文献   

19.
<正>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去世的已经有四个,退休的占一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词,最大的体会是,我们确实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只有特别弱小的民族,才会急切地、焦虑地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前两天,上海有一个电影节,主题也是"把中国故事讲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22日,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马崇仁总领事在总领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中,马总领事从国家外交工作全局,谈到中新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外交为民,谈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对海外留学人才的政策,让我们领略了一个高级外交官的胸怀和眼光,也使我们看到了在纷繁复杂的外交工作中,留学工作和中国留学生在国家大外交中的位置,再次体会到了祖国对在外学子的深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