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中日两国都流行使用“萌”字表示一种特殊的流行文化。文字先于文化被接受,致使传播到中国的“萌”与日语“萌之”语义上有出入,在文化上的表现也相应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的“萌”文化很难取得像日本“萌之”文化那样的规模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萌货”、“卖萌”、“萌翻了”等等与“萌”相关的词组,这一富有新意的词语与日语中的“萌え”有着深厚的渊源,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但是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不同,“萌”在中日两国的使用也呈现出诸多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搜集大量中日语料,对比“萌”与“萌え”的词性、词义和使用方法,试论汉语的“萌”和日语的“萌え”在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萌”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用例的分析考察来阐述“萌”的词性并归结其用法,从而彰显“萌”在网络与在现代汉语中用法和意义的差别。同时论述形成这种差别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动漫、电子游戏、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萌"被赋予新的意思由日本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本文试从词源由来、发展状况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动漫等为代表的"萌"宣传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开展政治传播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群众路线"系列动漫为个案,探讨其在政治内容表达、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方面展示出的"萌"特色,以及"萌"宣传的社会影响力。"萌"宣传的成功对当前的政治传播具有启发性,也提醒我们在年轻的网民中进行传播,一定要有"萌"思维。  相似文献   

6.
唉.我那倒霉名字真是让我犯愁啊!早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师点名:“李安。”“到。”“王奇。”“到。”“于思萌。”“于思萌。”“于思萌!!”老师连喊3遍.见无人应声只好继续点名。到最后,老师问到:“还有谁没被点到!”“我。”“你叫什么名字?”。“于恩萌。”  相似文献   

7.
我最好的朋友是一只小猫,这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叫“布丁”,因为她爱吃奶味布丁。初见布丁,我就被她呆萌的样子吸引住了。当时她还只是一只刚刚断奶的猫宝。  相似文献   

8.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11):72-73
从喜欢在别人家“蹭吃蹭喝”的“寄宿范”到之后优雅谦逊的苏易正,又或是天才音乐家夏民载,虽然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但金范却始终没有改变他那无敌的笑颜。当金范向你展开他的甜蜜微笑,你一定会经不住大呼一声:“好萌!”。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列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有效情感教学的途径.通过领悟教材“挖情”;创设情境“生”情;重视实践“萌”情;倡导师爱“孕”情,用“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情感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及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近年来,大量日源新词通过互联网、游戏、动漫等载体源源不断地注入汉语中。其中,"萌"字以其生动到位的表达效果广受中日两国民众的热烈追捧。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萌"的词源、词义、词性和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众多学者对孟子和《孟子》及其注疏等研究方面倾注了很大的精力,由此便有了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的孟学,形成了对《孟子》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对《孟子》研究的相关体系,本文从《孟子》不同的注疏版本背后可以看出当时孟学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孟学的发展彰显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泰斗级人物,王蒙的作品一直受到文艺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者往往从其作品的时代语境、作家的特殊际遇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入手,忽略了王蒙作品中叙事的生发策略与上述几要素之间的微妙关联。就此而言,文章的叙事研究对把握王蒙作品的整体内涵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论“勐”     
以"勐"字冠首的地名出现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泰-傣民族的地名之中,而"勐"文化对生活在这一流域人民的信仰崇拜、性格特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勐"的最初之意为"水渠","勐"字由水而来,"勐"文化依水而生,其实就是"水"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勐”     
以"勐"字冠首的地名出现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泰-傣民族的地名之中,而"勐"文化对生活在这一流域人民的信仰崇拜、性格特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勐"的最初之意为"水渠","勐"字由水而来,"勐"文化依水而生,其实就是"水"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上古文献记载大禹治水率先开凿疏浚的"孟门",一说在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间黄河夹岸的壶口,一说在山西柳林与陕西吴堡间黄河夹岸的孟门渡口。其实,两处皆黄河中游最典型的山陕峡谷地带,其地形地貌称"孟门"都可谓惟妙惟肖。作为传说历史,均可求同存异充分弘扬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结“忘形之交”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围绕孟浩然结“忘形之交”的时间、地点,以及张九龄等七人的生平诸问题,首次进行了较为全面与具体的考察。认为其所“效”之地分别在长安、襄阳、荆计等,时间亦各异;孟浩然晚年被张九龄辟为荆府从事,系宋鼎推荐的结果,此前孟浩然在宋鼎襄州刺史府为幕僚、且与张九龄不曾过从。  相似文献   

17.
作为极具先锋精神的一位创作者,陈染在当代文坛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一席。坚持女性视角的写作,也让陈染的作品带着浓厚而鲜明的性别色彩和明显的"个人化写作"风格。文章以陈染近年来的一个短篇小说《梦回》为切入点,探讨了陈染借小说投射出的对于现代女性生活现状的一种忧虑和思考。"梦"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小说中围绕"梦"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来诠释作者在小说中通过"梦"表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岁暮归南山》素来被认为由孟浩然所作。唯韦庄《又玄集》署名孟郊。从《又玄集》成书年代与坊间孟郊已知刻本年代之比较、唐人诗互窜、“南山”争论、“不才明主弃”之辨看,此诗著作权当属孟郊。  相似文献   

20.
被视为晚清狭邪小说的《风月梦》《青楼梦》《海上繁华梦》,在文学价值上无法与《海上花列传》比肩,但如果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就能发现它们承载了共同的吴地地域传统,又贴上了扬州、苏州、上海各自的城市标签,已超越普通的狭邪小说,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