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封建社会的宋代士大夫由于受特定时代的政治诱导和特定时代社会思潮的影响,身上洋溢着特有的文化人格。即把承担社会责任和追求个性解放有机融合,把智理、平和、稳健和淡泊等作为自己的人生观及以俗为雅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录,做为一种检索工具,是为了解决众多文献资料与读者特定需要的矛盾而产生、发展并存在的。目前随着世界即将走向情报时代的同时,图书馆必然要把情报传递作为主要的社会职能。图书馆走向情报化,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与微时代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1。本文围绕微时代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分析自媒体对医院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启示,探索通过创新平台等举措,利用微信、微博、QQ群、OA论坛等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交往方式,总是同该时代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新的技术革命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科学时代。早在1956年,周恩来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由于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的进步而产生的电子自动控制机器,已经可以开始有条件地代替一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象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  相似文献   

5.
尴尬生存:隐性采访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迎合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有着特定的历史作用。隐性采访不仅使报道更加深入、有现场感,而且成为“揭露黑幕”的杀手锏、成为“新闻监督”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消费时代的到来,使经济利益成为很多人的主导价值。男女平权方面,在单纯的工农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别观,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瓦解。作为消费时代的话语权力拥有者之一,媒体做了什么?对特定人群、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对此,媒体人应该有理性的自我认识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主旨能体现出时代性、鲜明性、单一性,并选准最佳角度,这是检测新闻写作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新闻的主旨要能体现出时代性。写作优化的新闻,能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置于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市公安局一位同志写的《罗市长的深情》的通讯,时代印记相当明显。1982年9月10日,一位司机撞伤了罗副市长的女儿。罗副市长让交通大队的同志在不违背法律  相似文献   

8.
所谓报道模式,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题材择取、篇章结构等方面的标准样式。通俗地讲,即是进行新闻传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一般说来,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是既定的和不变的,而作为其手段和工具的报道模式则是可以而且也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改变、调适的。因此,判别一个报道模式优劣的  相似文献   

9.
传播三悟     
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属于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时代,因此,听音乐和写文章一样,首先要知道它姓甚名谁,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个时代、哪个地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把社会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与此相应的主导思潮则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有独特的时代背景。60年代以来,西方不仅步入后工业社会,也迎来了消费时代以及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杨俊豪 《传媒》2011,(4):50-52
当今社会是"媒体社会",当今时代是"媒体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广播电视更是把媒体对社会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创新与  相似文献   

13.
写在前面     
任何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的表征和反映,同时也反作用于它所产生的时代和文化.黄会林、高永亮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提出了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的构想.这一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代,在名士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是当时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有其特殊的历史根源,也有其特定的社会内蕴。  相似文献   

15.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0):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语言并不纯粹是一种符号系统,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集体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知青"这个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烙印的群体,在媒介影像中的形象建构和叙事策略,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从历史记忆中的"知青"到媒介影像中的"知青",经历了从现实叙述到创造模仿,再到符合当下社会媒介文化接受意愿的源自叙事力度的取向,展示着时代与观念的变迁。本文旨在分析"知青"题材的影视剧从反映时代风貌、呼唤集体记忆、构建价值观念三个层次来建构"知青"形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知青"影像中,那一代人所留下的毅力、激扬、友善、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形象构建空间。  相似文献   

19.
好比奇花异草,成长和绽放需要特定的土壤和气候,许多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传统剧目也都是特定的时代气候、特定和社会环境中的产物。拿家喻户晓的《粱山泊和祝英台》来说吧,这只能是发生在盛行包办婚姻制的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悲剧;除非用一死来抗争,否则做女儿的只能听凭父母之命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一切全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今天的女孩无须隐瞒自己的性别,装扮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反映经济生活的摄影报道也逐渐增多。有些报道成为时代的见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有些报道则平谈无味,过目即忘。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报道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善于表现人。不仅表现人的活动,而且表现人所处的特定环境、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不仅表现群体的人,而且表现具体的特定的人。因此,拍好经济新闻照片,注重人的表现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注重人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我们把镜头对准人,并不是随意的任何人,而是特定的某人或某群人。要使照片有深度,人物表现与主题和谐统一,需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仔细观察琢磨。对于当今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反映,都必须通过对具体人的行为,即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入进行观察、采访,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