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需要,因此,终身科普、或谓终身学习生存所必须的科学技术思想、知识、方法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发挥自身潜能的需要。要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崇尚科普的社会,让每个公民特别是青少年都具备终身学习科学技术的态度和能力,小学科技教育尤为重要。然而,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够的,实践证明,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凝聚全社会在青少年科技素质培养上的“合力”。让学校科技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野外营地活动是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浏河营地充分利用广阔的活动区域、迷人的自然景观及农业、科技、历史、文化等社会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充分发挥野外营地的教育功能,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新平县中小学科技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发现:新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一方面存在着教育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它结合地方实际,摸索出了一些发展农村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有益经验。要使农村地区科技教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明晰的发展思路,应建立统筹协调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机制,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等。  相似文献   

4.
李荣贵 《教育》2011,(36):52-52
<正>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离不开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自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试点区以来,主动按照要求制定活动方案,在开展具有创新性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现有的教育资源,把原先零打碎敲的"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纳入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5.
校内科技教育利用社会资源的类型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利用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校内科技活动;以科技校本课程为栽体开发利用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过程中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整体偏低,科普设施严重不足,学校普遍缺乏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如何以科技活动室的建设为基本阵地,通过整合学校已有的、社会各层面可利用的科技教育资源,构建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的有效管理策略,从而实现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泰州市文明单位这里是莘莘学子发展个性放飞理想的天地学校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解放路小学是一所以科学教育为主的学校。王文利校长率先以科技引领教学,在科技活动中为该校师生搭建了展示平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方针政策,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该校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科  相似文献   

9.
仲崇江 《辅导员》2013,(16):46-46
<正>现代科技教育是一项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的教育,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实践能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近年来,我们逐步构建起小学科技教育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科技教育新的操作路子。一、创设科技教育环境,开阔学生科技视野。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听之有声,视之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泰州市文明单位这里是莘莘学子发展个性放飞理想的天地学校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办学设施  相似文献   

11.
朱小蔓 《中国德育》2007,2(4):16-18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与科技素养的形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科学与技术教育要重视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生理、心理机制。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内在的人文性进行科学教育,利用科学教育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欣然地接受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揭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基本原理、特色和规律,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科技教育研究机构建设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综合学术性研究专刊,理论研究仍处在观念层面,实践研究多处于经验积累层面。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科技教育进行研究,开发出分层次、分模块、有效协调、高效发展的科技教育研究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是科学教育的灵魂,当代中国的科学教育必须确立传承科学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就要丰富科学教育的科学文化内涵,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以传递科学的理性和实证精神,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强调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基于科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体系,即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追求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科学课程的科学文化内涵,构建融入式HPS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文化品位,注重建构与对话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德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主要分为学校科学教育和学校之外的科普教育。学校科学教育在目标上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课程趋于综合,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同时,德国在全社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科技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biopolitical dimensions that have grown out of the union between biocapitalism and current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US. Draw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theorists, I utilize the analytics of promissory valuation and salvationary discourses to understand how scientific literacy in the neo‐Sputnik era has deeply involved educational life in biocapitalist circuits of exchange and production. I lay out this emerging terrain of ‘futuricity’ through a biopolitical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highly influential policy recommendation on science education, Rising Above the Gathering Storm as well as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nitiative. Here it is argued that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usually seen as a site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an better be understood as a ‘biovalue’ in at least two senses: the educational subject's body as a site of investment and as an extractable source of valu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arger globally competitive regime of the rapidly growing bioeconomy. I conclude my analysis of the vital politics at play in the biocapitalist articul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with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at is based in what I call biodemocratic practices. I explore such a rereading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GrowHaus—a sustainable urban farm situated in a marginalized community in a major US city. The GrowHaus offers a model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at rejects extractive ethics associated with bio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instead promotes a sustainable and socially just practice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6.
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始终坚持以下办学方针:瞄准特色农业,开辟农村科技新途径;走进生活科技,校园成为创造的乐园;构建校本课程,孕育科技创新的智慧摇篮。该校把科技教育置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去探索研究,放大科技教育的功能,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入手,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规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利 《教育科学》2007,23(1):41-44
非正规学习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具有正规学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了解非正规学习的特点、规律和怎样影响人的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当前我国政府倡导的大力普及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具有重大意义。非正规科学学习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认知冲突和社会互动机会,使他们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科学论证能力。非正规学习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科技创新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的一大问题。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神圣使命,科学技术哲学是高职思想教育中关键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是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教育中,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地联系与融合是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因素。首先,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不断走向通识化、综合化和复合化。其次,应该注意到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结合的时代性、文化性和特殊性,提升工程教育的内涵和品质。再次,以通才教育和通识教育为抓手,在工程教育中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联系与融合;通过借鉴STS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工程教育中得到更好地结合。最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与工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属性推动着工程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传播是科学普及的新概念.科学史教育可以在科学文化传播中扮演比较特殊的角色,可以成为现代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科学史可以从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哲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为大众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倡导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进行科学史教育,能够提高大众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文化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