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玲 《新闻传播》2010,(8):41-41
摄像机镜头对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就是观众那热切盼望的眼睛。主持人应当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观众”。可以说主持人面对镜头的交流.对于节目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些主持人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场实录时不能够轻松地驾驭节目,甚至会产生紧张、怯阵的不良心理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来探讨一下节目主持人面对镜头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张菁 《声屏世界》2013,(4):40-40
镜头的处理技巧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镜头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对镜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可以使视频变得有节奏、有变化,且生动自然,使观众被电视节目所感染与吸引。明确主题,迎合观众思维。电视节目最终是给观众看的,因此镜头的处理应当充分结合观众的心理与思维。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愿意看这个电视节目。而要想有效迎合观众的心理与思维,需要有亮点,即具有明确的主题。只有将主题明确,  相似文献   

3.
在镜头语言被具体运用的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由于呈现给观众内容的不同,对镜头语言的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例如综艺节目可能更多的运用推、拉、摇、移、特技等镜头语言来表现现场的气氛及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而一档谈话类节目可能更多的是运用不同景别画面的快切方式来表现演讲者的态度和观众的反应.那么对于科技类电视专题节目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镜头语言呢?  相似文献   

4.
罗文婧 《新闻窗》2008,(5):88-89
导语是新闻的眉头,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语的运用能起到提炼新闻主题,吸引观众兴趣的作用。所谓导语镜头,是电视新闻画面为了与解说词相呼应,因而需要有一个启幕的镜头。这个导语镜头虽然不是主体事实叙述,但可以先声夺人,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整条电视新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陈跃华 《今传媒》2011,(8):149-150
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进行镜头组接时,不同景别按着一定规则匹配在一起可以令观众产生鲜明而强烈的情绪感受,这种情绪感受从强度上来说,可以是渐强的,也可是渐弱的,甚至可以是忽强忽弱的,只要进行有章法的匹配,就可以让不同的镜头组承载不同的情绪,以此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的蒙太奇理论所探讨的都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即:当人们把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镜头连续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说这样做会对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使他们引发出什么样的联想?或是会在他们的情感、情绪上引起哪些变化?但是,已有的蒙太奇理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往往更关心的是这些镜头所纪录和再现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些理论认为:蒙太奇的效果产生于对两个或若干个不同事物的连接。而对于纪录或再现这些事物的镜头本身所具有的形式以及将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的连接形式对于产生某种效果的意义则很少给予关注,或者说至少关注…  相似文献   

7.
法制电视剧.即我们经常所说的“涉案剧”中,存在不少致命的瑕疵。除了人们熟知的凶杀、暴力镜头外,更大的隐患在于它们对观众的潜在影响——可能导致人们对司法机关的形象和作用产生曲解和误读。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过记者身临其境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现场采访,以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这种现场报道方式深受观众的广泛欢迎,也一直被电视新闻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9.
运动镜头,是相对于固定镜头而言的。在拍摄过程中,变动机位、变动焦距或镜头光轴后拍摄的镜头就称之为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在视觉呈现上具有独特的表现魅力。一般来说运动镜头能够创造视觉空间立体感的幻觉,造成观众介入  相似文献   

10.
商凌云 《青年记者》2017,(14):69-70
蒙太奇的视觉基础 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自诞生之初,就是为观众的视觉服务的,早期观众对影视的理解完全依靠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因而,满足观众的视觉自足性、完整性便成为蒙太奇自产生以来的第一目的,至今也仍是镜头剪辑的主要依据.巴拉兹说“蒙太奇是可见的联想”,①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蒙太奇对于人们的视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人们看到一段蒙太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它的意义进行自给自足的解读,哪怕只有两个镜头,也要从中创造生发出意义来.格式塔心理学侧重研究的就是人类心理的这种完型作用,认为人的视觉并不满足于看到物体的一个局部,而是要把握它的全貌.从心理学上来理解蒙太奇,则如马尔丹所说,“一部影片的镜头联接是以人物或观众的视觉或思想为基础的”.②建构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之上的蒙太奇,便成为引导人们去“看”影视的一个工具,蒙太奇为我们构筑了这样一个“看”的机制,一个把握事件全貌的可能.可以说,在影视剧中,那些引人注目的事件、动人心魄的深刻感受,往往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能与观众沟通、获得共鸣的出发点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李坚 《采.写.编》2021,(11):44-45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节目要想受到观众的关注,镜头语言是关键.在电视新闻摄像中,应用镜头语言,可以直观、形象地进行视觉传达,提高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12.
抒情,即抒发感情。在文学创作中,抒情是指通过文字的描写,直接或间接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来赢得读者的认同和情感的互动。在电视艺术创作里,抒情镜头的运用非常普遍,它在拉近电视节目与观众的情感距离方面的确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纪实拍摄中,是否也需要抒情镜头呢?  相似文献   

13.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与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一基础上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以及怎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电视镜头将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画面形象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从中获得新闻信息、科学文化知识和“美”的享受。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利用电视镜头宣扬传承古城的灿烂历史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报纸杂志,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入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尽管电视新闻也有字幕标题,但字幕标题是文字符号的图文,而不是形象符号的画面(镜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电视新闻“第一镜头”的  相似文献   

16.
新奇的视界——不容忽视的主观镜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导演(或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客观镜头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是电视节目中运用得最频繁、最普遍的拍摄角度和叙事方式。客观镜头符合观众的观察习惯,它不仅是画面语言清楚明确地传递信息、说明问题的最为基本直接的外在形式,也是摄像人员以生活中的常见位置、情景和视角来摄录画面的不可或缺的造型元素。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中的镜头是指摄像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是由画面构成的,但镜头并不等于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由许多画面组成(傅桃生《电视新闻采编技巧》)”。不难理解,所谓电视新闻“第一镜头”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电视新闻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或者属于一个镜头的多个画面。读者阅读报纸杂志,首先阅读的是文章的标题,不管文章写的怎样,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人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镜头是常规影像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对影像展开研究的合适对象.航拍赋予了镜头语言新的可能,也呼吁着某种新的规范性.长时间的连续航拍镜头易于使观众丧失方位感,因此,运用规范的镜头语言进行镜头设计,在纯航拍中建立可感知、可循迹的空间关系成为航拍创作者的第一要务.此外,镜头设计还对航拍纪录片缩周期、降成本、提高质量有着广泛的意...  相似文献   

19.
周楠 《新闻前哨》2007,(4):57-57
电视主持是一项再创作性的工作,镜头前的状态是节目主持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主持创作中需要掌握和自如运用的一个技巧。一、松弛身心在开始主持创作之前,必须使身心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才能有清晰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和得体的形体表现。主持人必须让自己在镜头前身心松弛,然后,把自己设定为观众的一位朋友,力求以一种人际交流的自然状态与观众交流,把摄像机镜头想象成观众的眼睛,在你主持时,观众会有反馈,以促使你更好地完成报道或内心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慢动作镜头又称高速摄影镜头或升格摄影镜头,它已日渐成为电影和电视常用表现方法之一。用得恰当,它可以加强画面的美感、真实感和韵律感,用得不当,则不仅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反而会招致观众的反感。前一个时期,报刊上对几部故事片重复、雷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