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请看下面三例: 例1: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第一个步骤是“导入课题”:①介绍作者安徒生。②板书课题。③读课题。第二个步骤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①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生字读音。②认读词语。③在句子中认读生字词。④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②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③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②画出并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②理清课文脉络.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教学分为三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 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故事.②多媒体课件(文字、海伦图片).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5.
《河里的月亮》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教学这篇文章,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和文本的实际,巧用多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诗歌的诗情画意中;同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生字的书写,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逐步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师:同一轮明月,在每个人眼中是千姿百态、情趣万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赵丽宏先生一同来到江轮甲板上,一同"望月"。(板书课题)2.出示月亮的画面。月亮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清幽安静轻柔皎洁)3.指导用轻柔的声音读出月亮的感觉。点评:教师诗意的语言,出示的皎洁的月亮画面,引领学生走进了美的画卷中,孕育美的心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月夜之美,产生急于走进文本探索美景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李敏 《考试周刊》2013,(10):40-40
<正>教学目标:①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外貌描写;③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学会做人。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萧伯纳的话语,深刻体会其自省自律及勤于反思的精神,领会人物的伟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出示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学生齐读课题。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作家是———萧伯纳,小老师是———娜塔莎(教师相机板书:萧伯纳、  相似文献   

8.
情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其成为优化语文课堂的催化剂。①语文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②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③发挥教师情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十分贴切的生活情境,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9.
王涛 《文教资料》2005,(35):140-141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文本的熏陶浸染功能,应该是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课堂教学不注重从文本的整体氛围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得通过文本进行精神浸润的教学目的落空。请看以下几个教学案例:案例一:一教师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确立的教学重点是:㈠把握本文的结构层次,理解其严密的逻辑性;㈡体会本文感情深厚蕴籍的特点。主要的教学流程是:①解题,交待学习目标。②听读,理清全文脉络。③讲读第三段,讨论:马克思发现了什么规律?这…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悟揭题1.同学们,我们把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什么?想不想看一看太阳落山的美景?(播放图片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强烈地感受夕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2.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夕阳美景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赞美之情。)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作者是…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的体会是:①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②注重情感,保持和发展学习兴趣.③体验成功,提高和增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想象的画面。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绝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认识、学习对仗的修辞方法,感受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师生对话,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图片、实物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和情感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有效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丁 《教师》2010,(12)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有效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改变教学观念,加快知识更新: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③强化课堂评价,提升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事迹,教育学生缅怀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的音和义。 教学重点:了解毛主席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激发学生依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①谁见过井?井是什么样的?②为什么要挖井?③“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什么意思? 2.在学生初步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形成悬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挖井人”指谁?  相似文献   

19.
赵刚军 《成才之路》2014,(20):40-4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课堂是动的、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我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景物。接着,我又播放了这首诗的配乐朗读。他们在全神贯注的倾听中,初步感受诗句的优美。这时,我放手让学生朗读古诗,又组织学生结合图画及文下注释合作赏析诗句,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这首诗是通过对春风、花、草、燕子、鸳鸯的描写,展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我都注重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治中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35-235,237
文章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包括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推动学生思维发展;通过图片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通过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