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与自然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必须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模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生态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体系武装、规模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承载、科学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必须落实有效对策,才能顺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和政府先后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是在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协调当前与长远发展目标的综合考虑下.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大问题,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向的重大成果,意义重大而深远。生态文明建设的国情特点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illx,~的鲜明特色和重大创新。同时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在探析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基础上。梳理了党和政府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演变历程,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点、关键内容与模式选择。井在如何深化和拓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问题上,从历史、伦理、政治、产业、消费、区域、法律等方面提出需要培育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本期专题笔谈探讨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当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战略、政策与思想观念与生态文明观的冲突与矛盾;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科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等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正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统一的,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林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因素。林区经济发展应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转变其经济的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确保林区经济发展能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进行单篇论述,这一科学决策将有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环境与子孙后代负责的体现。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尽早实现我国林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任务,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践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观,促使摒弃不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不文明的社会行为,推进全国生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文明层次指明前景、强化实践。  相似文献   

7.
曹春梅  高爽 《大众科技》2014,(11):256-258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应遵循马克思的物质变换及其断裂思想,坚持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三个着力点: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要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要符合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的要求、要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及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指出,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提出了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与效应更加关乎当地经济的永续发展,关系到国家边疆的稳定团结。本文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个案研究,在介绍该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从建设主体、建设地域、建设内容、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分类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依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其中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最后从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针对基本路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中国生态供需平衡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供需平衡是生态文明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生态足迹因其所具有的社会-生态属性和宏观可度量性,成为生态供给与生态需求平衡关系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足迹账户,优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评价了1995—2015年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研究发现:①中国生态足迹2000年以后增长快速,最终形成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化”的空间格局;生态承载力呈“局部调整,总体稳定”动态特征;②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于2005年前后发生质的变化,即由生态盈余转入“生态超载”状态。2015年,中国对自然环境的“占用”需要1.39个中国才能满足现有的生态需求;③东部地区生态超载状况远大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基础较差,生态足迹的增长引起了西部地区生态超载加速。其中,宁夏、新疆生态超载严重,且生态足迹呈中高速增长,应引起重视;④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的控制是改善地区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的关键内容。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爽 《大众科技》2013,(9):165-166,141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科学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情况,文章从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重视资源紧缺与创新能源结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方面展开,分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绿色技术创新内含着生态文明的要求,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视野下绿色技术创新必须坚持整体效益原则、协调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动态开放原则。生态恶化是绿色技术创新外在的推动力。绿色消费是绿色技术创新决策的导向力。追求经济效益是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需求力,国际贸易是绿色技术创新市场的发展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红线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划定生态红线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建立生态红线制度是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文章概述了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生态红线划分、实施及监管等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建立生态红线制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生态红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荆涂 《科教文汇》2014,(26):19-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这进一步昭示了我国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政府对提高全民生态素质的迫切愿望。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故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评价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文献的年度发表量、期刊分布、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进行系统研究与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生态环境评价、水生态文明评价、区域生态文明评价、产业生态文明评价以及评价方法,找出了生态文明评价研究领域的核心著者与主要发文机构。同时,发现生态文明评价的评价理论较为缺乏、研究团队间的创新合作不多、评价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生态文明的领域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补偿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是关系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论证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生态补偿能惩罚生态破坏行为和奖励生态建设行为,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分析显示实行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我国生态文化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