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杜敏 《大观周刊》2013,(12):168-168
通学习语文,必须从阅读开始。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只有具备牢固的语文基础,才能更好地学好其他学科。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学生学好语文来说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进而学好语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伟 《大观周刊》2012,(8):302-3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羊着措 《大观周刊》2011,(20):58-58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越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李丽华 《大观周刊》2012,(25):221-221
小学教育是我们长大学习的基础,我们只有从小学打好语文知识,将来才会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时刻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和意义非凡。学生想学好就得从小学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岳秀芳 《大观周刊》2011,(37):231-231
如果把知识比做浩瀚的大海,语文就是这大海中的一叶轻舟,阅读与写作则是双桨。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必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阅读中体味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融汇阅读知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陈淑芳 《大观周刊》2013,(12):144-14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过程。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要想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及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7.
李春辉 《大观周刊》2012,(37):237-23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苏联教育学家罗廖夫说过:“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半.这就是教育的潜力所在。”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8.
史其国 《大观周刊》2011,(51):183-183,209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加快,学生在学好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和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大量的课外阅读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的习作有一个丰富的智力来源。  相似文献   

9.
杨军 《大观周刊》2012,(18):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10.
周小梅 《大观周刊》2012,(10):183-183
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都深有体会。我曾经在教初三时做过统计,班里读过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不超过五分之一,了解鲁迅、巴金等现代作家作品的就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有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针对原因从保证阅读时间、挖掘阅读资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四方面提出指导方法。 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和重要职责。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我们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要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屈松娜 《大观周刊》2012,(17):208-208
语文阅读很重要,但当前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状况直接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学生的阅读不容乐观,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时刻要运用系统的思维,引导孩子去阅读,怎样阅读,为何阅读,怎样阅读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12.
张园园 《大观周刊》2013,(6):177-177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所占比例都很大,可以说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尺。语文阏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矫万文 《大观周刊》2013,(11):227-227
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掌握语言、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鹭转变观念,因势利导,采用多样化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文启 《大观周刊》2013,(3):119-119
好多学生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无从下手,用功不小。效果不大,所以常有学生问我,语文学习怎样才能学好?回顾我自己多年的学生生涯和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经验,我想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曹嘉骝 《大观周刊》2012,(10):186-186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型阅读的教学改革可谓是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对如何改进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马淑梅 《大观周刊》2012,(17):223-223
小学语文新课堂标准给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之中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把读的权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足,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小学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要有依托,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小学阅读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的考试,关键是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只是死记硬背教科书中的内容就想取得高分是不可能的。考生要想在考试中获胜,就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广泛的阅读,因为广泛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朝宁 《大观周刊》2012,(23):181-182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识字、看书和写作能力。阅读也是我们每个人终身学习的生命线。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就得从学生的阅读能力着手,就得从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去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语文教与学关系人的一生之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语文课教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都是真正让学生受用终身的。而语文的教学更是要慢工出细活,必须是农耕式的,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得益彰,不能用投资的心理学语文。  相似文献   

20.
高珍 《大观周刊》2011,(48):86-86
我究竟想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我怎样成为这样的老师?我成为这样的老师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可能很多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可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却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艰辛。我们必须要确定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有这些专业化发展的规划,我们必须致力于语文天地的开创,进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下面是我对新时期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