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建文 《青海教育》2006,(11):12-13
学校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与学校教育相伴而生,是指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并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人的物质创造活动为基础,是一个社会物质活动的精神积淀.并非每个社会只有一种由它的全体成员所共认的单一文化.文化,作为一个社会精神财富的总体表现,从来都是一个复合的体系,它是由许多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成分组成的.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就是其中三种最主要的成分.主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的主流,它从总体上规定了社会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高校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这里的教育教学首先被视为一种文化活动,它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还传播社会文化,塑造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与人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与人的培养任友群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市民文化一样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但无疑地它是社会文化中最高层的一种。“它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网络时代的特殊文化形态,赛伯空间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亚文化系统,其基于现代通信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所创造的虚拟网络空间(即赛伯空间)文化,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文化互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特别是为生活其中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狂欢的舞台,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着巨大负面影响。面对赛伯空间文化“泛娱乐化”倾向的挑战,学校教育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并给予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学校文化?现有一些观点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相似文献   

7.
小学班级文化与学生心理发展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简单地说 ,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 ,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 ,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 ,班级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 ,它渗透于班级的一切活动之中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一、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生成和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亚文化是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亚文化源于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个性化生存方式和多样化文化选择,它包括积极亚文化和消极亚文化。在人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亚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消极亚文化是文化选择中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它从反面促使人们得到反省和启迪;积极亚文化预示社会进步的方向,体现人的思想解放、追求自由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对既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与超越,又是孕育新文化的土壤和驱动因素,值得高度重视、包容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宽广的外延,其观念:师生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既是人类应付自然挑战、创造人为世界的群体智慧的结晶,又是弥散于特定人群的思维方式、观念形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人类创造了文化,又生活于文化之中.文化既是社会互动的基础,又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塑造着人们的社会人格.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文化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但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反思、文化关注、文化提炼的文化建设,则表明了人的新的觉醒.由于文化是一个涵盖物质、精神、认知和规范等内容甚广的领域和范畴,文化建设便成为一项多层次,多向度、立体型和网络化的系统工程.作为亚文化系统的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它虽然不能逃避社会文化的辐射和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李雷和韩梅梅”这一典型个案来解读“80后”青年亚文化风格。通过对此现象的文本分析发现,“80后”通过拼贴、颠覆和重建等风格来颠覆父辈的意识形态,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进行自我表达,获得群体认同感。“80后”进行自我文化创造的本意虽然值得理解,但娱乐至死的浪潮终将会淹没这种亚文化,这种文化创造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价...  相似文献   

12.
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相比主流文化,人们对亚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存在一定的偏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特点、性质、表现形式进行比较,纠正人们的一些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们最常用的语词之一.它的涵义宽泛而富有弹性,最不容易下定义进行界说.不过,它一般则是指相对“自然”而言的那一部分由人类意向和活动影响或改造了的存在,是人类心灵及其深层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的结果.所谓传统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本质力量及其存在历史状态的体现;而当代文明,则是指当今人们在现有条件所进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一定方式和形式,亦即在当今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是古老的,它是前人的生活样式和精神状态,属于一种历史现象;而当代文明则是崭新的,它是一种眼前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现有一些观点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浙江工业大学薛蓉城市文化,是人类群体在城市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渗透于城市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包含极为复杂的多元结构,是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商业文化、校园文化、艺术文化等多种亚文化...  相似文献   

16.
解读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由高中、大学校园的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创造、改造、使用和传播,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的词语,它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是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群体文化心理,同时也能透过校园这个小社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校园文化,从校园逐渐形成一定范围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开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因此,无论学校历史之长短、规模之大小、专业之分工如何,都有其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风气以及传统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自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定文化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对包括自身在内的迄…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绩的总和。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从其结构上看,它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它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人,即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系统,是大学成员共同创造并表现出一定的习惯和倾向,对大学生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从属于社会文化,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只有很好地了解校园文化及其性质规律,才能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塑造合格、优秀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体育文化博大精深,从根本上是由于其亚文化的多样性所致.越来越多的新兴体育运动被人们所熟知,攀岩、登山、蹦极等极限休闲项目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竞技体育亚文化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社会物质生产水平与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提升,致使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自由选择活动性质、活动方式的可能性也随之变大.此时,休闲体育以竞技体育亚文化的身份蓬勃发展,通过对其文化精髓的深层次挖掘,带动了竞技体育主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最终实现竞技体育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