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比兴两法,要有诗味;说律诗要讲平仄。毛主席不仅在信里指出了这些关于诗、特别是旧体诗中律诗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具体改了一首陈毅同志的《西行》诗。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我们却完全可以这样认识:这首《西行》就是表现这些特点的示范。这首《西行》是陈毅同志《六国之行》一组七首诗中的第一首。这七首诗,是陈毅同志一九六三年十、十一月间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所写。其中第一首是写乘飞机启程,底下六首,依次写访问或经过阿尔及利亚、阿联(今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的观感。这六个国家不都是在我国之西,因为首先访问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先从婚俗礼乐制度方面否定了《关睢》主题是"求偶婚嫁诗";然后通过原诗字词、语句的具体考释进一步论证了《关睢》的主题是求贤诗而不是婚嫁诗;最后又从《关睢》的分章与表现手法方面进一步加以论证,深化求贤诗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它是一曲抒发今胜于昔的人间正道之歌,是“一首雄浑沉着的新史诗”(郭沫若语)。关于这首诗的发表  相似文献   

5.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这首《贾生》诗,一般都释成以古人自况的怀才不遇之作,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理解。现提出新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张继,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其诗多为羁旅题咏之作,其中《枫桥夜泊》为传世名篇。苏州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得名,成为久盛不衰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7.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8.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9.
何青春 《考试周刊》2010,(41):20-21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有名的长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政治上失败,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所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一首名为《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What Do YouReally Want from Us?》)的英文诗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这首诗据说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退休华裔教授林多梁2008年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被认为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的海外华人向西方偏见射出的一支利箭,网友纷纷赞其十分给力。但经《北京青年报》2011年1月15日报道证实,这首诗并非林多梁教授所写,作者另有其人。并且,林教授认为,这首诗是笼统地讲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历史恩怨和当前的矛盾分歧,并没有特别指明美国。对于中西方存在的矛盾和偏见,应该通过平和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1.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样本,从投资者意见分歧的角度解释年报披露期间的股价反应,发现与意见分歧程度较低的股票相比,意见分歧程度较高的股票在年报披露期间获得显著的低收益,投资者意见分歧与年报披露期间的股票收益负相关,说明年报披露会降低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年报披露期间向其基础价值回归,这一结果符合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末,新诗开始遭遇危机,逐渐失去市场,日趋边缘化了。人们苦苦思索中国新诗的出路在哪里,十几年来论争不断。文章围绕着对待传统新诗是要继承还是革命、诗与非诗、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下半身写作、网络诗等几个当下最为引人注目的论争展开论述,以供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诗》早期特殊的传播方式,是其经典化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制度化的“采诗”与“献诗”,作为一次自下而上的传播,使《诗》由乡间里巷走向了神圣的庙堂圣殿“;诗”的礼乐制度化,则标志着《诗》由民间歌谣转化为典礼乐歌,在自上而下的传播中被赋予了整合社会价值导向的教育意义;春秋战国间的“赋诗”与“引诗”,将这部先王之书广泛应用到具体社会生活中,《诗》成了政治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进一步为它的经典化打下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诗发展史中,卞之琳迥异于新诗创作的前辈,在于他即接受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同时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强调具象性、理意、非个性和多重主体的变化,克服了初期新诗创作中空泛化、概念化的弱点,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融为一体,互相渗透,形成了独特 风格。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一个"以文字为诗"的全新时代。集句诗、八音歌等杂体诗以及次韵等诗学游戏在宋代达到了高潮。在宋人开拓的诗戏疆域之内,明清文人进一步拓展并超越了宋人的某些成就,尤其在集句与戏曲的融合、八音体的双重限定与次韵形式的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清文人对演绎汉字诗意组合极致的强烈兴趣和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诗在诞生之初,与乐、歌是合一的.西周时,诗、乐、歌仍然是三位一体,但在祭祀活动中,乐歌为主,诗辞为辅.从春秋时起,乐歌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乐歌被天子、诸侯混用,逐渐向声乐、表演的性质转变,最终被新声取代.而诗辞作为乐歌的附属品,在经历了歌诗、赋诗、引诗三种并行不悖的用诗方式之后,便成了专讲义理的工具.自此,诗乐彻底分家.  相似文献   

18.
Thomas Nashe‘s Spring is a lyric poem extracted from his comedy “Will Summer‘s Testament”. It is a poem of iambic pentameter. The whole poem is made up of three stanzas. Simple and plain as its language is , it is the language of common speech of his own time, ingeniously chosen, refined, modified and heightened. The author‘s use of a combination of alliteration, mediate and end rhyme in its rhyme scheme makes the poem read as smoothly and briskly as singing a song. His arrangement of four rhythm or beating schemes in a single poem makes the poem confirm to no conventional pattern. His employment of many rhetorical devices makes the poem vivid, imaginative and peffecdve.  相似文献   

19.
严羽以诗论闻名于世,其诗歌则不大为人所重视。一般以为他的诗宗法盛唐,偏重于妙远。其实,作为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和诗人,作为一名爱国忧民的志士,严羽的诗歌是其心灵史的主要载体,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所处时代的风云。探讨其诗歌创作,对于理解严羽的诗学理论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她诗作不多,却不乏精品.她的诗作综合了前期和后期新月派诗歌理论的精华.她继承了前期新月派的“唯美主义“创作观,又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实践了后期新月派“回到内心世界“的理论主张.同时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她的诗风又契合了后期新月派的“主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