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为进一步揭示运动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的关系,探索预测运动道德推脱的动机类型。采用运动道德推脱量表(MDSS)、运动行为调节量表(BRSQ-6)对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和运动动机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运动道德推脱在性别、项目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等级上无显著差异;2)自主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受控动机与运动道德推脱呈显著正相关;3)自主动机可以负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受控动机可以正向预测运动道德推脱。  相似文献   

2.
探讨道德认同、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模型适配性。采用道德认同的内在化分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自我定向分量表、体育道德推脱量表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年龄20.42±0.532岁;男874人,女66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F=76.668),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偏差行为的正向影响分别显著(F自我定向=186.899,F道德推脱=137.076);在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时,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0%、5.04%和9.88%,即: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53.02%。结论:道德认同是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心理特质,自我定向、道德推脱是诱发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前因要素;道德认同既可以直接的方式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还可以通过抑制道德推脱机制来缓解自我定向,进而有效避免产生体育学习的偏差行为。本研究可为防范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潜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宇 《体育学刊》2023,(1):74-80
教练员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竞技水平的关键要素,厘清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对促进科学系统训练、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先农坛体校和什刹海体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专制领导行为、民主领导行为、训练指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表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准备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运动焦虑在民主领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专制领导行为和训练指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教练员的不同领导行为及方式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具有不同效果。教练员应及时调整运动员心理准备,降低运动员心理焦虑,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促进运动员自我价值提升,进而促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道德推脱已经成为影响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体育道德推脱的概念、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应对策略.认为影响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因素包括运动动机、移情能力、道德意识和对重要他人行为的知觉.建议从加强运动员自身道德教育和创建良好外部道德环境两方面入手来消除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提高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 150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68±0.895岁)作为被试,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实施意向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51,p<0.01),运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直接路径有显著影响(β=0.167,t=12.525,p<0.01)。2)运动动机对实施意向(β=0.217,t=10.003,p<0.01)和自我认同感(β=0.164,t=15.356,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实施意向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43,t=13.115,p<0.01),自我认同感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84,t=7.831,p<0.01)。3)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0,(9):812-816
目的探究基本心理需求对运动员运动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心理需求满足问卷、运动调节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亲社会行为问卷对312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与结论 1)基本心理需求正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水平;2)自主性动机在基本心理需求与运动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主性动机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自主性动机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运动环境公正与运动成绩间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知运动环境公正量表、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社会支持问卷,对946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测量,并获取其全年参加市级及以上级别比赛成绩。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运动成绩彼此间显著相关;2)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和运动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13.9%。结论: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能通过感知教练支持和感知运动环境公正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道德判断是道德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认知的核心,研究运动员的道德观念及其认知特点,对于提高其道德发展,推动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了多数国内外对运动道德判断的研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述:(1)人口学变量与运动道德判断的研究;(2)运动员与非运动员道德判断差异的研究;(3)体育领域道德判断测验的开发;(4)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阶段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运动情境中情绪的人际效应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运动情境中,情绪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及其与运动员、教练员、队友、对手等之间的人际互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情绪-社会信息模型,并以此结合相关研究探讨运动情境中情绪人际效应及其在运动领域中的适用性,并对未来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运动员道德主体对运动道德"知"与"行"为两维构成进行分析,认为运动道德的"显性之知"是指一切外在给予运动员的道德认知,"隐性之知"是根源于运动员内在自性仁德中的本知;后者较前者更能产生运动道德的实践力.由运动道德的两种不同认知所产生出的"知易行难"、"知难行易"与"知行合一"3种实践结果彰显出,运动员只有真正从"隐性之知"不断自我省思,才能推动运动道德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班杜拉的道德推脱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体育道德推脱的表现及原因,认为:体育道德推脱包括四个层级八个策略,第一种层级因素是将有害行为重新解释或转化成值得尊敬的行为,包含道德论证、委婉标示和优势对比三个策略;第二种层级因素是违规者致力于降低个人应负的责任,其中包含了责任转移与责任分散两个策略;第三种层级是针对违规行为的后果,而其策略仅有结果扭曲;最后一个层级发生在行动的受害者,包含了非人性和责备归因两个策略。针对体育道德推脱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基于价值观的道德训练课、培养运动员的社会取向特质、强化团队的道德潜意识。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之哲学底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以当时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为基础 ,通过融合、嬗变 ,折射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伦理思想 ,即自然性、目的性、等级性 ,其主要表现为 :顺应自然、天人和一 ;性命双修、道德先行 ;以“武”会友、礼让为要 ;立足现实、讲求事功 ,形成了独自的特色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也得迅速的兴起和发展。探讨该学科体系中的理论要求和道德原则十分必要。本文从热爱、平等、严谨、完美、协作等5个方面论述了体育保健康复中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