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清代的《孝经》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清代的帝王加强了对《孝经》的宣扬和研究,另外,清儒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于训诂一途又作了多方面的发展;二是此期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三是《孝经》的辑佚在此期产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是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本。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甚至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以与日本传《古孝经孔传》一并行世,《四库全书》也照此收录。令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从而得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的结论。本历考司马光《指解》的经本渊源及其流传、演变等情况,井汪以大足石刻《古孝经》,认为司马光《指解》传至南宋宁宗时,被人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合并,合编时对《古孝经》进行大肆改篡,使“古”原貌尽失,并造成误注为经(《谏诤》章“言之不通也”)的现象。后人用传世“指解本”作今、古《孝经》比较、特别是用来进行后出《古孝经孔传》真伪研究,是非常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3.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现藏于商丘市博物馆的吴大澂大篆《孝经》刻石,涉及到《孝经》的流传注疏、吴大澂的书法等问题。从《孝经》刻石的保存流传、吴大澂的书学成就及大篆《孝经》刻石书法、《孝经》“开元御注本”考释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刻石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与考证,可以发现吴大澂书《孝经》的书法价值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汉学家治学态度严谨,在翻译中国学作品,特别是古典作品时,很少出现常识性错误。如《老子》被译为《老子道德经》或《道德之书》,《孝经》被译为《论孝敬父母的书》。  相似文献   

6.
《孝经》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它文字最少,全文共1872个字,却影响最大。唐玄宗亲自为它作注,清顺治帝作《孝经注》,雍正帝作《孝经集注》,大力倡行。《孝经》内容密切结合家庭,由家庭伦理推延到社会伦理,它是儒家最经典的著作之一,以至后来科举也要考《孝经》,洋务派组织的留美幼童在规定时期还要课以《孝经》、《圣谕广训》等。  相似文献   

7.
《孝经》乃七十子后学之作,自汉始,《孝经》今古文问题纷如聚讼。其实,《孝经》今古文只是字数、章节稍异,大意本相同。尤其入清代,对二者的分歧作了弥合的努力,主要反映在清世祖顺治皇帝作《御注孝经》和《四库全书》的编纂上。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家庭书房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幼儿阶段是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将自己“这么好的学问”归结于“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可见,通过诵读经典篇章,可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弟子规》三字一句,是采用《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成的,是给儿童立学规用的。《三字经》一句三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包括伦理道…  相似文献   

10.
《孝经》在两汉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经》在两汉时代,经过文本阐释和社会传播,与政治措施相结合《,孝经》传播广泛政治化《,孝经》思想逐渐社会化,孝道成为家庭伦理核心、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等,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礼记》作为重心,着重从文化学角度对礼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礼学研究的最聪明之举。《礼记研究》一书有如下特点:一、纵横驰聘,游刃有余,二、笔之所致,广有新意;三、借助优长,填补空白,大量融汇有关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它的特点。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是当今礼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2.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部文学艺术档案汇编,其中表现和表达的各种事和情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诗经》挖掘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重点对《诗经》与西周民俗文化研究的史料进行综述,并指出从民俗角度研究《诗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学界一般认为孔子是第一位打破学在官府、开办私学的人,而我们认为第一位开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是老子.理由如下:孔子时私学已经比较繁荣,因此他不可能是第一位开办私学的人;老子先为朝廷教官,后在民间教学,具备了打破学在官府的条件;<史记>、<汉书>等典籍都有老子在民间收徒讲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的学术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创造性的将社会学、民俗学、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综合起来对《诗经》进行分析,揭示了《诗经》及《诗经》时代的社会精神,这是他古典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管理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强调的是规律性,而艺术性强调的是实践性。人们在管理的科学性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而在如何提高管理的艺术性方面,基本无定论可言。提高管理的艺术性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应首先拥有艺术性的思维,而培养这种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向《易经》学习,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7.
古学派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诞生的一支重要的儒学流派,标志着日本儒学特征的正式形成。其《诗经》人情观彻底改变了日本《诗》学的走向,由原来追随汉人的人云亦云,转变为立足本国文化传统以"人情"为内核的《诗》学观。在日本《诗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诗经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化元典,古代化的代表,具有多学科的性质,新世界的诗经学研究只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和方法论的条件下,加强基础研究。在21世纪将有四个方面工作要做;一、需编撰一部具有科学价值和可备一说的成果资料汇编;二、鉴于各图书馆资料收藏不全,需编《诗经要籍集成》,三.编纂《诗经研究全书》,汇总历代有价值的研究献;四、探讨和总结以往两千多年的经验,撰写《诗经学史稿》  相似文献   

19.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走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经学与今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