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被20世纪后半叶中国诗坛渐渐忘却的现代诗人之一,方敬在生前跨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艺术生涯中,逐步总结提出了属于诗人自身认知的论诗的本质及新诗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方敬论诗的观点主要包括“诗是真的化身”,诗是爱(善)、美、新的结晶,“生活才是诗的女神”,“抒情是诗的本分”等,且自有其理论品格特点。方敬论诗的本质及新诗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值得关注、重视和言说的,是不应被忘记的现代诗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吴奔星先生的诗歌创作是他从事诗歌创作70多年心灵轨迹的写照,体现了其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无情鞭挞。他的诗歌创作、不但有充沛的激情,而且具有学者的睿智;在新、旧诗体艺术优长的相互吸收与融合方面也作出了卓有建树的探讨。在诗歌理论研究方向,“诗美鉴赏学”的建立和诗歌的虚实美学理论的提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敬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次时代大转换:他的早期作品是柔弱的歌吟;抗战时期,他的诗风“脱帽誌变”,由柔弱变为洪亮与开阔;在新时期,他的诗歌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保持了诗的青春。在长期的创作活动中,方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精巧、委婉、朴素是诗人方敬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浪漫才情的一位诗人。他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既与他那流丽清脆、轻灵飘渺的诗歌魅力有关 ,又与他那不同凡俗的浪漫婚恋分不开。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是诗化的人生 ,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诗化。要真正领略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之美 ,就必须读懂他的浪漫人生 ,了解他婚恋的追求。在“五四”一代作家中 ,乃至在中国新文学史上 ,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的思路上走得更远。对浪漫之爱的终其一生的追求 ,使他的个人经历带上了绚丽的色彩 ,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同时 ,作为“五四”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的独特品格 ,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台湾诗人丁颍在其诗歌创作中 ,重视对“时序情结”的把握并注意把视线投向对民族命运和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的关注。同时 ,丁颍善于将生活中的苦难 ,化为诗歌艺术的苦难美。丁颍的诗歌理想并不寄希望于社会革命乃至暴力革命 ,而是企盼着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层发掘来实现其由蛹而蝶的羽化。  相似文献   

7.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人生派诗歌以文学研究会诗人为主要代表,提倡“血和泪的歌吟”,思考社会与人生,追求理想和光明。具有深刻的为人生的思想;诗歌艺术在初期白话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显示出现实主义诗学的深化。人生派诗歌创作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歌会及40年代的七月诗派都有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到古代--叶维廉及其诗歌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维廉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中国台湾文坛的人物,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建树,因此,他也就具有了多重的身份,既是诗人,也是文艺理论家,批评家,既是著名的教授,也是成就卓著的翻译家。在他的文化建树中,他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杰出的意义。从他诗歌创作的历程看,他走过了一条从现代到古代,从西方到东方的道路,而他诗歌的意义则在于比较鲜明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新诗追求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思想,艺术倾向,为我们探讨中国20世纪新诗成功的经验,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以及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已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庞德的诗歌创作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却没能引起诸多庞德研究者的思考。通过分析庞德诗歌中的现代元素,以挖掘现代艺术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庞德的诗歌在现代艺术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毅 《双语学习》2007,(8M):145-145
徐志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徐诗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徐氏早已“云游”而去,但他的诗魂永不灭,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三者统一,构成了他的诗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的各项改革都进入攻坚阶段.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信息传递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国共产党能否发挥其政治优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之一就是要看其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武术与生俱来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它具有技击属性。套路、对练是虚拟的,散打、格斗是实体的。无论是套路、对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攻与防的实战。所以"攻"与"防"是贯穿在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对哈姆莱特和赵孤的复仇行动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及产生异同的原因。通过比较两剧的结构、冲突和主题等,探寻二者在戏剧作法和悲剧精神方面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管窥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方位,但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不仅语用频率不对称,语义演化也相当不同:由于一则古人每天看见东边日出西边落,"东西"距离可直接感知,而"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南北距离则更依赖想象;二则古代建筑多坐北朝南,所谓比邻而居,往往是东西相邻,"东邻西舍"等于"左邻右舍",由此"东西"更易产生"邻近"义:三是古人座位习惯坐北朝南,最宜放置生活物品是座位两侧,也就是东西向,用"东西"代指东西两侧的物品也就很自然。于是,"东西"由"方位"演化出"近旁",由"近旁"(放物的位置)演化出"物品";而"南北"则演变出"远距"义。  相似文献   

15.
"才性"、"性情"之辩是魏晋六朝时期形而上学领域持续争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对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心性问题的延续与发展.魏初的"才性论"只论情性之用,至"才性四本"才对"才"、"性"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而学理发展的趋势则是对"性"的概念进一步作本源性的追溯,"才性之辩" 因此在逻辑上发展为"性情之辩".六朝哲学家们进而将此外化为各种具体问题,产生了新的哲学视角与理论.  相似文献   

16.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由于本身“明道”思想的困惑,晚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主要一方面以鲜明的情感为本位的理论特色,营构了晚期颇具特色的“快意累累”的抒情理论,另一方面由于儒学情怀的惯常作用,文学创作的内敛的气质也颇浓,这是柳宗元晚期诗与文的风格大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学生钢琴起步晚、基础较差的实际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钢琴教学中有效速成的“两个结合”与“三个重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的要又是将文学本体下移到了读者,同传统创作价值观彻底决裂。因此读者、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接受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但其纯理论的思辨却存在着漏洞。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普及与提高”的学说是对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盲区的天才阐述。从两者的异同比较中不难看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及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汤湿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题材流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悲剧风格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湿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方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