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海蓉 《青海教育》2010,(12):25-26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年来为众多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诗词教学任务,每年高考试卷中也有一道必设的古典诗词鉴赏题目,可见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表达。文章从古典诗词与文化传承出发,以经典个案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讨古诗词言语教学中的文化体现,促进学生整体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杨柳”的物质属性到“杨柳烟”的文化属性,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于杨柳及杨柳烟的语词,以表现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相思离绪题材,取得了优美的文学意象和积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文化的瑰宝,其数量浩如烟海。其中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妙诗佳词多如繁星。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影响着读者。因此,学习古典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丰富思想,陶冶性情,能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它能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化熏陶;它能培养人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水平。学习古典诗词,既能陶冶我们的性情,又能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学生,多读古典诗词,掌握和积累古典诗词,不但能铸造自己美好的人格,而且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将大有裨益。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古典诗词欣赏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板块入手,包括精选古典诗词的优秀篇章、建构诗词审美的动态化模式,以及培养和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编织古典诗词的知识网络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陆敏 《现代语文》2006,(12):72-73
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诗词教学的始终。古人就是以诵读的方式培养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大作家。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也都对吟咏的方式推崇备至,叶圣陶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钱理群说:“中国传统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化。”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具有空灵感和意境美,这使得古典诗词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而且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情景,促进师生对话,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以此搞活课堂教学,让古典诗词教学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陶情冶性的快乐。怎样指导学生由简单的诵读到有感情的诵读,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袁海红 《现代语文》2013,(11):55-56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美好情感的承载体之一,是诗人美好情感自然流露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体验古典诗词的情感美、艺术形象美等,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品位和审美层次,丰富学生的美好情感,继之构建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的翻译首要的是保留原诗的艺术意趣和艺术效果,传递原诗包含的文化底蕴和含义。应对原诗中的文化信息做好直接或间接的阐释。掌握原语文化的丰富知识是做好古典诗词翻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必要工具,因此将古典诗词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符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中国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融合;二是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课文主题的融合;三是古典诗词与大学英语节日文化导入的融合。古典诗词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 2 0年代的诗歌 ,创造了“太阳”意象 ,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结。这种情结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 ,其文化渊源乃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葵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几首美国意象诗和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对比赏析,分析了意象诗的主要特点以及与中国古诗中意象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学习古诗,不仅能发展聋生的思维,培养其想象力、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还有利于聋生学习语言文字。但目前聋校的语文教材,9年中仅有10首古诗,聋生很少有机会赏读优美的古典诗歌。因此,聋校语文教学中应适度增补贴近聋生实际的古诗,并运用朗读指导、图文相融、情景表演、以画代讲、故事编写等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聋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效果、语言张力、社会及文化蕴涵、文字等诸多义项难以传达出来,中文指称语的所指、意义、联想等方面被译成英文后存在不对等,而指称理论的指称范围为英译古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语篇与英译语篇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有什么样的具体差异,如何会产生这些差异,值得研究。从语篇的角度,就意象特征、文化特征和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可揭示这三种特征对英译语篇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拟以几首古诗为客体,从主语(人称和数)、时态、措辞、音韵格律、主题和意境等多方面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及其英译方法,从而论证了从模糊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要性以及文中所提英译方法的可行性。诗歌英译不单要考虑其自身的模糊性,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用模糊性的手段来翻译,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传译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中英古代爱情诗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英国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代言体诗即代人言心或以人和物代己言心。李白对古典代言体诗的疆域 ,作出了杰出的开拓。他在广泛借鉴和转化传统代言体的基础上 ,怀着悲天悯人的博大忧虑 ,关怀着社会上一群被压抑、被漠视的悲伤灵魂 ,并从中萃取弃妇情结为自己也身处其间的文人生存境遇伸张正义和宣泄郁积。他使诗歌的审美心理功能 ,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深入的开发 ;并且在推进代言体向广义形态发展中 ,探索着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文化症结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使两国爱情诗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千秋。本文主要从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二者的诗学差异。内容的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描写的对象多为女性,而英国古典爱情诗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中国古典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而英国古典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宗教色彩相当浓厚。描写手法的不同则表现在:中诗委婉含蓄,而英诗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