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日益的发达与强大,与外界其他国家的沟通和交流是很频繁的,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古至今都有往来,目前中日在贸易、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交流,由于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语言习惯等的不同,导致在交流中有不可避免的误会与误解。本文通过讨论中日在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上的差异,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误解,从而达到互相理解沟通自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一个国家的特有事物渐渐进入另一个国家,而表示这些特有事物的词汇也渐渐融入到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之中。而文化间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缺会给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和日本,有许多文化现象极其近似。这是汉唐以来,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上频繁交流的结果。在这中间,特别是两国人民在长期历史中所创造的口头文学,相互影响的现象更多有表现。这点已经引起中、日两国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日本学者尤其注重研究我国南方稻作文化的习俗特点对日本的影响,并从中探讨日本文化源流的根源。其中,我国稻作文化区域的民间文学形态在日本的民间故事中也更多有体现。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而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这种频繁的往来、沟通和交流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务往来而是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本文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重要性。列举了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语言交际层面的几个重要方面,以及应对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与文化的交流。文明史观背景下的历史复习,尤其需要注意中外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及其影响。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国古代三个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需要关注的主要交往国家与地区是日本、朝鲜与欧洲,其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来往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日语。2012年中国大陆以105万的人数首次跃居日本国外日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很多高校都开设日语专业,培养日语人才。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文化、传统习惯、价值观及表达方式上与中国有着很大差别。因此,要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语言背后的日本文化尤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要我们了解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说话方式及习惯,就能够避免与日本人交流过程中出现障碍或误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一个国家的特有事物渐渐进入另一个国家,而表示这些特有事物的词汇也渐渐融人到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之中。而文化间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缺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带来困难,甚至会使人们产生困惑。由于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因此,翻译时遇到词汇空缺现象要认真对待,将那些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外来词语及概念用本族语进行贴切的转换,更好地促进各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人民有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对此,两国史籍都有记载。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及其代表人物,一直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中国和日本无论从地理形势上看,还是从文化和经济关系上看,都是息息相通的。古代中国的唐王朝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亲密的时期。当时两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政府间都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称这一时期为“遣唐使”时期。日本向中国派使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输送留学人员向中国学习。而唐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的确是极其广泛的,涉及政治、法令、制度、礼乐、兵法、天文、历数、医学、宗教、文学、艺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往来,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的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从而得到传播与发展,在服饰文化上亦有体现。迄今为止,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其中不乏从服饰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中日交流比较频繁的唐代和同时代的日本贵族女性服饰特征进行的对比研究尚且不足。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贵族女性服饰的研究,论述了唐代日本贵族女性服饰中的唐风以及日本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在研究寒暄语时必须探讨影响语言背后的文化。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尤为突出。虽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在寒暄语的表现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文章通过两国不同的语言文化比较,挖掘凹形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关系的历史.两国人民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本本官泰彦教授说:“日中两国过去不断进行文化交流,约有一千八、九百年之久.日本人上古就经由朝鲜或直接同中国往来,逐渐吸取新文化,经过咀嚼醇化,培育日本固有的文化,创造了特殊而优异的国风文化, 并且有时输诸中国,促进了它的文化发展.”这种联系和影响表现在文化上,曾经出现过两次文化交流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隋唐时代,第二次高潮是清末时期.这两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汉文化对一些国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很早就实现了与很多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也使得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愈加精彩,而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发展至今,日语语言文化中可以非常明显的找到汉语的主要特点。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汉语的语言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针对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对比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简单的说明中日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一、文化与交流文化当我们提到文化时将会很自然地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然而,语言和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非常重要且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因为语言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标志。如果没有语言将不会有文化。正因为他们之间特殊而密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结晶。不仅一个国家过去的文化是依靠它传递的,而且将来的文化也需靠它来继续传承。因此,我们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比如,我们中国人对英文中的“dog”一词总是很迷惑。比如像:gaydog,luckydog,olddog,topdog.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4.
朴贵花 《考试周刊》2010,(47):34-35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语言,也不存在没有变化的语言。朝鲜语和汉语有着悠久的密切的关系.朝鲜语的汉字词占整个朝鲜语词汇的60~70%左右.近年虽然借用了一些汉语词语.但大部分是以前从中国和日本借用的。朝鲜语中的汉字词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本文对朝鲜语的汉字词和汉语词语从语素、音节、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朝鲜、韩国、中国的朝鲜族极少往来,因此造成了三个国家使用的汉字词又有所区别。希望本文对语言规范、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学习及中朝韩三国的语言交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唐朝经济发达、文化多元,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它的高度文明吸引着当时许多国家慕名前来学习、交流,并对其影响至深。音乐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与之交流尤为密切。因此,研究这些国家的音乐对完善唐朝的音乐研究有很大帮助,笔者以日本音乐为例,通过阅读日本音乐学者和中国音乐学者的相关著作及文献,来阐述研究日本音乐对研究中国古代唐朝音乐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种软权力,在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实行了文化上怀柔、同化的政策,其巅峰期是20世纪40年代的"皇民化运动",这一政策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后果。它促进了台湾意识的形成,促使岛内产生了"日本情结",也开启了日台特殊关系的滥觞;同时,由于日本殖民政府在文化上的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对两岸关系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该文旨在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日本殖民时期的对台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日台、中日、两岸关系产生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习,且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很好地掌握并熟练地对其加以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这门语言所变现出来的社会文化背景多加了解,而且可以把它结合运用到学习中。通常我们为了交流才去学习一门语言,因此对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性要多加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语言并将其运用起来,把语言的枢纽作用发扬光大。所以,要想将英语流畅专业的表达出来,并且在和日本人交流中得体,就要深入的必了解日本文化背景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性,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对这方面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韩经济贸易的不断往来,中国与韩国也不断在其他方面进行了交流。音乐作为最无国界、无语言限制的艺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人民交流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伴随着中韩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和韩国的音乐文化也逐渐开始相交融,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两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更间接推动着中韩两国各方面的交流。本文就当前中韩音乐交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后期的交融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加入WTO,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经济贸易上的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作为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言,它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李岚清副总理也在中南海召开的外语教学座谈会上提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仍需研究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实施双语教育,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补充外语教学,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在轻松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将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英汉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葛志宏英汉翻译不仅是两种语际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文化是一个内容广运而复杂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政治6t$:;法律、这些、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