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性既是仲裁的基本特点之一,又是仲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更是保障仲裁裁决公正、科学、快捷的前提与维系仲裁制度长存的基石。仲裁独立适用于仲裁机构、仲裁庭、仲裁员、仲裁协议。仲裁独立相对于司法独立而言,其独立性更强,但这种独立也是相对的,它会受到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也会因不同历史时期而有所不同。纵观仲裁制度的发展史,仲裁的独立性呈现逐步加强与完善的趋势,并受到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仲裁协议中的仲裁条款依附于主合同,不具有独立性。这种理论违背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会使仲裁条款名存实亡,与无效合同条款的可分性原则相悖,并且仲裁条款与主合同的性质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因而现代观点认为,仲裁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得到了国际仲裁规则、有关国际公约、许多国家仲裁立法以及仲裁和司法实践的支持。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这方面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机构在解决争议中赋予的独立性权力还不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仲裁机构解决争议快捷的优势。仲裁法应赋予仲裁机构独立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权力、财产保全的权力,弱化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以强化仲裁机构的独立性权力,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把合同或财产权争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的一种协议,具有契约性质,是仲裁机构对涉外民商事法律纠纷行使管辖权,排斥法院管辖权的意思表示。仲裁协议是否合法有效,受到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案件的可仲裁性和仲裁协议的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仲裁机构或法院审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时应适用何种法律显得非常重要。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直接关系到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概述、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原则以及我国现行立法及实践有关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现状及对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适用问题在学理和实践上都存在很多争议,集中体现在"合同不存在"及"自始无效"情况下是否应予适用。目前仲裁协议独立性原则的适用中,仲裁条款的效力多不受到基础合同的制约,基础合同的无效或不存在不应影响其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但这种无限的适用效力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何寻求到在仲裁协议独立性原则和当事人的合意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合同本质的分析及仲裁权利来源的确定,可以看出仲裁条款的独立只能是相对而并非绝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仲裁制度的主要缺陷及修正《仲裁法》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规定过于严格,仲裁财产保全的权力完全属于司法机关且保全程序多环节,难操作,对国内仲裁裁决司法复审的范围过宽。修订《仲裁法》的有关内容,应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确保仲裁机构相对独立性并限定司法干涉的范围、程度,从而发挥仲裁解决商事纠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主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能否扩张到未约定仲裁的保证合同纠纷是一个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从实践层面考察现实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并通过类型化的思路加以阐述:实践中既有法院、仲裁委员会肯定此情形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也有选择予以否定或不予直接回应。根据仲裁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仲裁协议的书面化、合同的相对性、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和仲裁的保密性等法理可以推论出:应当从下列两个层次即是否存在书面化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债权人与债务人、保证人是否形成了一致的仲裁意思表示来回应主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能否扩张到保证合同纠纷这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仲裁的独立原则,是仲裁组织和仲裁参与人进行仲裁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仲裁是一种私权的授予;效益目标是仲裁保持独立的前提;仲裁机构独立是仲裁独立的保证;仲裁员的独立性是仲裁独立的核心;树立仲裁裁决的权威是仲裁独立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商事仲裁立法中,对仲裁独立性原则有两种立场:相对独立与绝对独立。大多数国家采取了绝对独立的立场,但在我国的法律中,这两种观点均有反映。通过对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法理分析,我国法律应坚持仲裁条款绝对独立的立场,摒弃相对独立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10.
对仲裁制度中仲裁的独立性和民事诉讼制度中审判的独立性进行比较分析,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可以从仲裁制度中进行借鉴,可从保证法院的外部独立、审判庭的独立和法官身份的独立三个层次入手进行改革,以促进审判独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就仲裁协议的形式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要求仲裁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书面仲裁协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而默示仲裁协议在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和实践中仍存有争议。从鼓励仲裁、支持仲裁的理念出发,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承认默示仲裁协议实有必要。它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也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本质及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石。仲裁协议效力是仲裁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结合仲裁实践中关于仲裁协议效力易发生的争议,对于仲裁协议的形式、无效仲裁协议、有瑕疵的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仲裁协议大多表现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文件,其中,仲裁条款是仲裁协议最常见的形式.本文在论述仲裁条款独立性的理论纷争和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对我国仲裁法立法和实践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仲裁协议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有关仲裁协议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发展:仲裁协议的效力得到广泛的承认,仲裁实践甚至承认了“未签字”的仲裁协议效力,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与国际惯常做法保持一致,电子形式的仲裁协议得到认可,仲裁第三人引起广泛关注。因此,修改仲裁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论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是否需要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理论界存在争议。但是,无论是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初衷而言,还是从法院工作的性质来说,仲裁裁决要得到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必需经过司法审查。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审查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及其他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法院应从仲裁协议、仲裁程序、适用证据以及是否违反公共利益等方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设立我国涉外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俊燕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14-16,31
涉外经济纠纷导致仲裁活动涉及签订仲裁协议以外第三人的客观存在,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涉外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第三人既可自己申请,也可由当事人申请,但最终由仲裁庭决定仲裁第三人是否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后、最后辩论终结之前加入到仲裁程序;仲裁第三人在仲裁时应享有一定权利,该权利以不影响原仲裁当事人根据其仲裁协议和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正当权利为限。  相似文献   

17.
一、现行强制性体育仲裁的法律冲突 1.强制性的体育仲裁法律冲突 一是强制性与自主性原则的冲突。法律原理中的自治理论主张仲裁是超越契约和司法权的,它具有自治性。《纽约公约》第4条第1款规定,在申请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时,当事人应当提供仲裁裁决和仲裁协议。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仲裁协议的客观真实是实施仲裁的前提条件,并对程序的确定、结果的公正起到保障作用。而上诉仲裁庭和临时仲裁庭受案的前置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对所在协会同意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的渗透性条款的接受和对附带仲裁条件的奥运会报名表的签署。这就与仲裁的自主性原则发生了冲突。尽管当事人在争端发生后仍具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等权力,但仲裁手段和机构的预先确定无疑是对自我选择权力的一种忽略。二是仲裁的强制性与民事法律规范的冲突。法律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只有明确了主体所属才能对行为进行定性,仲裁的实施也不例外。强制性仲裁条款的签署牵涉到与民事法律规范中的多个冲突,其中与意思表达的真实性和缔结者能力方面的冲突颇为明显。前者表现在:其一,运动员在参加某类由国际单项体育协会举办的比赛时须先与国内体育协会签定许可合同。这些合同中的强制性仲裁条款履行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承诺,并且有助于确保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裁决对单个运动员具有拘束力。其二,欲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必须签署附带仲裁条件的报名表,否则将无缘参赛。后者则表现在对未成年人的合同缔结能力方面。根据仲裁协议的能力适用合同法原则,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应具有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强制缔约具有胁迫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自愿原则是仲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仲裁的基本属性,在我国仲裁中主要体现于国内经济合同仲裁、技术合同仲裁和涉外仲裁中,这种体现还不统一、有差异。我国新颁布的《仲裁法》对自愿原则作了全面规定,使自愿原则体现趋于统一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认为,无"涉外因素"的争议不得提交境外仲裁或境外机构仲裁,法院普遍将"涉外因素"的存在作为认定相关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前提。该主流做法存在可商榷之处。基于国际化视野,应当正视仲裁协议的涉外性,从国际私法的角度确定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及有效性,并顺应仲裁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就我国仲裁法中关于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仲裁的起源及在国际上发展概况和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仲裁法颁行后重组的国内仲裁机构运行中的若干问题,并对仲裁制度在中国的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指出我国仲裁制度在立法、受案范围,对仲裁的监督、仲裁程序,临时仲裁,仲裁协议等方面都将更加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