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农民市民化,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工身份转变和权益保护,但在传统制度和法律的框架下,实现农民工身份转变和权益保护阻力重重,农民工转变身份和维护权益的渴求被社会大环境所忽视,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农民工身份转变和权益保护的争取力度的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元经济体制的制度羁绊、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市民的公民权利意识淡漠以及农民工群体自身素质等几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了农民工身份转变和权益保障的问题,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各位同仁分析和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互动中,农民工子女身份通过社会表征、社会认同等方式被社会群体建构,同时通过农民工子女自我表征和自我身份认同等方式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配性社会表征、争端性社会表征和无约束性社会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农民工由于其社会职业和身份的过渡性,在参加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参与渠道单一、以及政治参与边缘化的特征.同时由于受到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民工很难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渐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拓展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处于底层地位,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融洽,城市居民身份意识非常淡薄,尚未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的社会歧视、各种正式组织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容纳不够、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的匮乏及自身的局限性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清除并杜绝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和排斥性政策与做法,将农民工纳入其居住的社区和所在地区的工会组织中,实现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由内聚式团体网络向开放式团体网络的转变,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代名词。目前农民工是个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还普遍较弱、权利现状也不太乐观。其原因既有农民工自身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因素。提高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对策:一是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自立、自强,走自我发展之路,全面发展之路;二是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强法制与政策对农民工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个“我买故我在”的消费时代,消费是实现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新生代农民工则通过炫耀示差、模仿示同和素质内化等消费行为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离土不离家”的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呈现出城市化、多样化、自主化等现代性特征,但囿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限制,其婚恋现及婚恋行为遭遇了现代化的困境.社会应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选择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消除旧有的社会歧视;而新生代农民工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变迁,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但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工管理机制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认同困境。本文以合肥市为例,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的社会认同呈现出四大特征:中等水平的职业认同、模凌两可的地域认同、强烈向上的身份认同和固化的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对策:一方面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增强自身融入城市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消除政策歧视,破除制度性壁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深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外来农民工长期以来的付出是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于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着重要意义。但就我国现状来说,外来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中面临着很大困境,一直是城市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态进退两难,阻碍着农民工自身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迫切需要深化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化解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本文阐述了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内涵,探讨了我国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的表现,分析了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化解现代城市外来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农民工的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和福利、农民工自身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维权组织和提高农民工就业素质及法律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农民工的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险和福利、农民工自身和子女的教育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从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维权组织和提高农民工就业素质及法律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持续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与身份认同问题,综观其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以下观点:首先,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份定位会影响其消费行为的选择趋向;其次,新生代农民工从消费方式、观念、结构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消费特点,体现出该群体对市民身份认同的诉求;最后,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消费,构建、巩固并维持自身塑造的市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物质、精神追求更为强烈,而生活圈的日益同质化与内倾化,使他们在身份认同、关系网络建构、未来发展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化、内卷化倾向。本文通过对四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从自我认同,人际认同,未来归属等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约束,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社会地位上存在着种种差别,农民工在社会结构中的弱势地位无论对于农民工自身,还是其家庭及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扩大县域经济,把农村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推进城乡配套改革,消除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体制性障碍;坚持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路径,其标志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包括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转变、文化与待遇的提升、心理与观念的适应、家庭与子女的团聚等方面内容。但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制于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与制度政策的二元分割,除此之外,由于公共福利摊薄带来的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冲突也成为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个维度来提升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来自江苏11所幼儿园的共30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关于身份认同的问卷调查,重点比较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城乡差异。发现:江苏城乡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组织认同、自我认同与声望认同三个维度差异显著,且农村幼儿教师认同水平均高于城镇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内部之间显著相关,认同水平受到文化导向、社会舆论等外部因素影响,但教师更倾向于综合考虑自身利益和发展机会来作出认同反应。  相似文献   

17.
第二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阶段“民工潮”的产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城市为坐标,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他们强烈渴望市民化,实现同城待遇。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也是促进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必须从职业生存、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四个层面入手,推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事关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文章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政治参与面临制度建设不完善、政治参与渠道受限和政治效能感偏低的制约,因而需要从加强制度供给,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完善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要立足于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综合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探索农民工“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坚持沿海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关系到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身份认同的构建需要真正触及人的精神文化层面,故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文化学的视角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社会认同与价值认同三重属性的统一。而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基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会遭遇城乡二元的文化区隔,相应体现在物质文化抵牾下自我认同空心、制度文化失序下职业认同模糊以及多元文化冲突下价值认同迷失。本文以为,突破此困境的路径有三个层面:在以文化自觉作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文化导引下,以物质文化的交融来实现自我认同的内洽,以制度文化的归正来解蔽教师职业认同,以精神文化的协调共生来激发价值认同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