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2.
陈军弟 《成才之路》2023,(24):45-48
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适时总结成功经验,深化学习,巩固成果,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南宁师范大学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坚持“目标要求”与“立德树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校内培训”与“校外体验”、“规定动作”与“专业特色”、“学习党史”与“为民办事”、“集中性学习”与“常态长效化”等六方面,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地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广大党员干部智慧,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3.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纳入了十大块内容,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与“健康地生活”。每一部分都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融读、说、练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确保社会主义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出偏差,必须遵守宣传文化事业本身质与量相统一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在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把握舆论导向与搞活舆论监督,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搞好继承与创新,形成合力与调动地方积极性等方面坚持两点论,把握好度,避免“固执一面”、“好走极端”、“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生活的产物,生活中有配对的事物,语言中也有相应的名称,如“天”与“地”、“本”与“末”、“爸爸”与“妈妈”、“开端”与“结局”等等;但语言事实有时并不完全如此,比如语言中有“老板娘”,却没有“老板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生活的产物,生活中有配对的事物,语言中也有相应的名称,如“天”与“地”、“本”与“末”、“爸爸”与“妈妈”、“开端”与“结局”等等;但语言事实有时并不完全如此,比如语言中有“老板娘”,却没有“老板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形”“感”“效”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重要维度。“形”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具象化之维,呈现的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演进与发展过程,具有形式、形态、形象三重向度;“感”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受和表达,它经历了由自觉到升华的过程,具有感知、情感、感同三重含义;“效”体现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和社会动员效能,包括功效、效法、效应三重指向,经历了从宣传动员到人民自觉凝练与维护的过程。“形”是“感”与“效”的具体表征,奠定了“感”与“效”的实现基础。“感”是“形”与“效”相互关联的途径与中介,连接着“形”与“效”的互动生成。由“形”入“感”,再转化为“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者之间共生互补、兼和相济,构成层层递进、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邓蕙 《天津教育》2009,(9):6-11
写在前面的对话:“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传统”与“当代”如同根与叶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传统”是初创历程、发展脉络、核心理念、历史名人、社会风评、精神气质的总和,“当代”则是当今时代学校发展的新鲜经验、变革步伐、服务意识、教育活动、社会地位等要素的累加。从时间轴上看:根是原点,叶是时下;“传统”是历史文脉,“当代”是时代表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要在时光的流变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认识到“传统”与“当代”并非具有同一性,也绝不容许断裂。也就是说,“传统”与“当代”有着一以贯之却各自不同的特征,“传统”必须得到“当代性”的解读和传承,而非不加选择和更新地照搬“传统”,这就是“传统”与“当代”的差异性而非同一性。同时,“传统”与“当代”应是相互渗透、彼此丰富、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彼此断裂的。一方面,“传统”提供给“当代”对教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经验;另一方面,“当代”的进步元素也会为“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表现形式上看:根为无形、内化,叶为有形、外显;“传统”多为无形的历史、风格、常识、规范等教育资源,“当代”多是有形的硬件,如建筑、设施等和可以量化的软件,如人才、智力成果等。无形可以变为有形,“传统”可以作为精神财富渗透、体现在当代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中。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要正确看待无形和有形的教育资源,恰当融合“传统”与“当代”,既不能将“传统”作为档案永久地尘封,也不能把“传统”视同为“当代”,而不去更新观念、联系实际、改造现实。  相似文献   

9.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教”与“学”的区别,“教”的根本任务不仅要着眼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第二,“严”与“宽”的区别,课堂教学要形成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氛围。第三,“学”与“思”的区别,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四,“灌”与“导”的区别,教学中应用势利导,注重“引导”、“疏导”、“指导”等环节。第五,“仿”与“创”的区别,课堂教学应多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计、虑、谋、图、求、寻、觅 “计”本义是计算、算账,引申为盘算、思谋.与“虑…‘谋…‘图”同义,区别如下:“计”是个人心里盘算、计划,如《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虑”是反复思考、深思而熟虑.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是考虑而后图求,如“弃旧图新”;“谋”是磋商、谋求,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图”“谋”都有“求”的意思,但“图”没有“磋商”的意思,所以“不谋而合”不说“不图而合”。“求”可表示“寻求”,如“缘木求鱼”.与“图”“谋”同义;也可表示“寻找”,如“刻舟求剑”,与“寻”“觅”同义。“寻”多用于找物,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觅”多用于找人,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这种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把“写”与“观察”、“写”与竞赛和成果展示、集体训练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激情;抓实两个本子,落实两个“积累”;突出“精”、“巧”二字,指导学生学会构思和选材。  相似文献   

13.
章认为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走求实、创新之路的精神,必须把握好“高与低”,“虚与实”,“情与理”,“宽与严”,“有形与无形”,“新潮与传统”,“即时性与长远性”,“先进性与普遍性”,“强化与淡化”等关系,建立起符合高等学校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确有了许多新变化,课堂焕发了生机。但在师生互动的方式上,仍然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不能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导致“此”与“彼”不合,“动”与“静”不适,“质”与“量”不分,“堵”与“放”不当。从而使师生互动“低效”甚至“无效”。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推理能力是中学数学蕴含的重要能力之一,它贯穿整个中学数学的始终,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中考中“图形与几何”的推理题一直是重中之重,但近几年的中考中,“数与代数”的推理题也屡见不鲜,从另一个角度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观察、想象、猜测、实验、归纳探索、类比、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辞章乃由“意”与“象”结合而成,而此“意”与“象”两者,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如是由“象”而“意”,即为“读”(鉴赏)的过程;而是由“意”而“象”,则为“写”(创作)的过程。因此读与写是分不开的,而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先针对辞章的内涵(词汇、意象(狭义)、修辞、文法、章法、主题(主旨)、文体、风格等),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加以统合,再举“意象”、“章法”与“主题”(主旨)为例予以说明,凸出读与写双向互动之情形,以作为语文读写研究或教学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要想达到教育的和谐,就必须达到“师”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和谐,“评价”与“发展”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赵山奎博士的《精神分析与西方现代传记》,2010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全书23万字,除导论和结语外,可分为“历史篇”、“解释篇”和“论争篇”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有“弗洛伊德的传记遗产”、“弗洛伊德之后:实践与理论”、“暧昧的童年”、“‘性’的迷雾”、“疾病的隐喻”、“愧疚的深渊”、“梦的解析”、“精神分析与传记的真实”、“精神分析与传记中的移情”和“精神分析与传记伦理”等10章。本书对传记文学研究以及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山奎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讲授《大学语文》的方法是:统揽教材,举一反三,讲究方式,注重效果,在解惑、研究、考证等方面下功夫,重点解决好“解惑与答疑”、“思考与讨论”、“补充与扩展”、“研究与考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