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学古诗教学评价的意义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古诗教学评价的有效运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推进教师古诗教学工作的开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由此分析,小学古诗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的评价除全面地反映语文教育的目标之外,还应对学生的认识、情感  相似文献   

3.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审视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领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寻求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策略,以解决教学评价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审视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领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寻求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策略,以解决教学评价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为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语文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结合”。 一、诊断与改进结合,重在促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评价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评价功能的偏差上,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激励功能。把评价仅仅当成是将学生和教师分成三六九等、选拔“适于教育的学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评价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发展性评价对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改变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改革也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避免了以往量化评价的不足,是一种更人性化的评价方法。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这一评价方法,并对其在小学语文评价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改革有一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9.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语文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语文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  相似文献   

10.
评价不是单纯地"肯定"或"否定",它是一门丰富的艺术。只有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形成更强的学习动机。本文拟结合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艺术,以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新的评价理念呼唤建立全新的评价方案,我们应该大胆改革考试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一、成果展示的考试成果展示考试,能更好地探究学生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及时地捕捉到教学的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改进教学。其方式应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主动探索语文考试命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方式,让考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科学评价”课题实验(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立项研究课题之一),旨在更好地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探索构建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表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也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评教。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改蓖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笔者以为,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多指向的是结果,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评价与反馈,表现性评价则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与结果。根据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原则与流程,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详细分析低年级小学语文课程中表现性评价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后续的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笔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辛立英 《新疆教育》2013,(6):118-119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保障。语文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语文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语文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评价改革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难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尤其是“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紧迫、越来越严峻的话题,甚至成为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瓶颈“。 许多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对此做出了艰苦的探索,但放眼基层学校。现状不富乐观。由于教育观念滞后、教学管理不到位和严重缺乏专职教师等因素,许多学校的小学科学学生评价处于“走到哪算哪”的“无政府”状态。有些地方的教研部门迫于无奈,苦苦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把科学课列为考试科目.期终进行“统考”,因为不采取这样的手段,就极可能出现部分学校课程总表中挂有“科学”的标牌。而课时被其他学科挤占的现象。有些学校关注了学生评价。但往往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或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有些学校依据现代评价理论,制定了系统的评价方案,但一个教师面对几百个学生时。评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又成了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困此.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并建立小学科学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要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本期有关小学科学学生评价的主题,以期引起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如何适应新课程要求、如何发挥好对教学改革的促进功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