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现代图书馆学的实践论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贡献。后现代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了决裂实践论的思想体系。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学说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以及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思想表述和延续,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立华 《图书馆》2011,(2):41-42,48
现代图书馆学的实践论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贡献。后现代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了决裂实践论的思想体系。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学说对图书馆学的影响以及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思想表述和延续,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再追问本质:图书馆学理论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等学说,其实都是人们主观建构的产物,并不具有客观性。追问图书馆本质的努力,其实是制造图书馆学的“元叙事”。 放弃对“元叙事”的制造,不再追问虚幻的图书馆“本质”,摆脱对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盲信,摈弃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束缚,尊重价值观之间的客观差异性,从而走向多元价值观之间的民主对话和博弈选择,这是图书馆学理论应然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图书馆学”是指处于后现代时期的图书馆学所具有的“精神气质”,具有价值多元主义、权利话语取向、工具理性盛行等特点。价值多元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客观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等理论风格;权利话语取向主要表现为对“教化一控制”话语的解构;工具理性的盛行主要表现为对形上思维的拒斥和对实用原则、功效原则的追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后现代图书馆学面临“时间性压力”。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5.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逊创造性地发展了后现代主义理论,从而对后现代图书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图书馆学价值观取向的作用及对我国图书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情报学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越来越明显,但误读颇多。后现代理论核心是非中心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并置,而不是直线进步。蒋永福建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采用的不是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是线性进化论的旧思维模式,以新代旧,犯了用"一个中心"代替另"一个中心"的错误。郑敏的结构-解构理论,真正做到"视界融合",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图书馆学融合后现代理论,提供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我国后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的现代性表述形态及其所具有的西方保守主义精神色彩、修辞特征等,以期为图书馆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不仅出现了西方望尘莫及的图书馆事业,而且诞生了西方难以望其项背的图书馆学(校雠学说)。清末民国时期,随着新式图书馆逐步创建、外来文化不断输入与西学东渐持续发展,传统校雠学说在欧美图书馆学激荡下终于演进为初具近代学科特征的"中国的图书馆学"。古代校雠学说的近代化过程既普及了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方法、服务理念与教育观念,又形成了西式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专业教育与学术平台。近代图书馆学发展目标是建立"大众的图书馆学"、"科学的图书馆学"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其经验与启示则是坚持本土化、融入世界化与拓展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和本质的讨论越发激烈,各种学说不断出现。但国外同仁的一句反问"图书馆学还需要什么理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图书馆学需要理论吗?为什么美国图书馆学者如此说?图书馆学研究的本质在哪?目的又是什么?也许答案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0.
琚世颖 《大观周刊》2011,(14):91-9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本文探讨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关系,论述她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沪港社会中的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节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挖掘,显示了她卓越的精神分析才能,从而开辟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分析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尽管它的某些观点可能对图书馆学研究有所启发,但由于它不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也不适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因而不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应然指向”.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中庸适度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学说考察图书馆学的研究,讨论了图书馆学理论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以及技术应用领域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献信息学深刻的内涵和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了文献信息学有可能成为21 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大统一理论。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设想的理论依据:大统一理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学说;大统一理论有利于文献信息事业的发展;用历史的观点看文献信息学。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学说与信息用户心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神分析学说博大精深,且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本文应用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核心理论,从用户信息需求的本能分析、人格三重结构与用户个性分析、潜在信息需求分析、唯乐原则与用户信息行为倾向等四个方面,揭示其内在本质关联性,期望为用户心理研究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不仅应该注意对本学科当前基本问题的阐释,而且要更加关注对本学科前沿性问题的研究。近10年来,我国在图书馆哲学、西方图书馆学流派与学说、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本土化、虚拟图书馆、信息资源说、知识集合论与知识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明显成就。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16.
复合阅读交流本体论:图书馆学重建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向度有合理性,但如果绝对化则造成图书馆学思想的剧烈震荡、深层危机和内在塌陷。汲取后现代和中西哲学的建设性向度,则有利于桥接历史和图书馆学思想断层。我国图书馆学对解构性向度选择性过度解读的根源是客观主义的执着、形而上学的缠绵、伪辩证法的障目。应当提炼中西哲学建设性向度的基本要素,结合图书馆相关理论与实际,提出基于关系型范畴、主体间性和价值论的复合阅读本体论,实现核心理论的重大转移。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知识交流说"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交流学说是近年来兴起的图书馆学理论阐释之一,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资源应用日益普遍的情况下,知识交流说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文骏教授文献交流学说的理论建树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骏教授的《文献交流引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图书情报学界引领潮流的代表作,是对文献交流学说作了科学阐释的开创性论著,在现代图书馆学、文献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文献交流学说的理论建树在于:提出了交流是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共同的理论基础;确立了文献交流学的研究对象;揭示了文献的本质。这就为研究文献学理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促进了该学科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文采用理论思辨法与文献研究法,探讨了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与理论创新的动因;考察了图书馆学科话语体系建构成绩不足、理论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提出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学界应遵循立足本土、扩展视界与继往开来的原则,结合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重新定义或审视图书馆的性质与其服务内容及对象,以图书学、阅读推广活动、数字人文、后现代图书馆学等作为新的理论生长点,思考图书馆数字化的所长与所短。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探讨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涵义、作用,辨析理论基础与其相关概念的关系,对一些重要的思想学说进行阐发,呼吁加强哲学研究及建立理论基础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