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存在片面追求规模和结构"大而全"的失范性倾向。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应该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首先应注重其内在功能的建设和完善,在实现其发展的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进而考虑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外在价值的实现。不同省份、不同类型院校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2.
省域"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助推了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回应了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提升了区域国内外吸引力。通过梳理各省"双一流"建设方案,发现省域"双一流"建设政策在理性、价值、权力、利益、政治系统这五个基本要素方面呈现共性特征,在具体实施举措方面,呈现出北京规划、上海模式、江苏办法和广东方案等差异。全面统筹省域高等教育,推动省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突出建设特色,倡导异质化发展;实施动态监测,全面保障建设质量,是进一步推进省域"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带动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意味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结合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增长理论,从过度教育、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高等教育内卷化”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点,并基于2003-2019年中国境内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拐点估计值约为0.486%、3.168%,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仍处于拐点左侧,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仍然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已经趋近甚至越过拐点,标志着这些省域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预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具有迫切性,释放高等教育质量红利成为重心。新发展阶段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省级高等教育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和做强省城高等教育是实现高教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而建立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观"、科学的"体系观"、全面的"服务观"和正确的"管理现",科学谋划省域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则是做强省域高等教育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中,省域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体,完善省域高等教育质量,打造高等教育强省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但如何进行省域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设,则是实现省域高等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它对保证区域高校服务产出质量,提高省域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2个有关高等教育发展实力的量化指标,从省域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及速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全国省域高等教育强弱状况,并对31个省域高等教育的实力做出排序和分类.结果显示,处于高等教育强省地位的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江苏,其中北京处于超级强势地位;而高等教育实力最弱的三个省份依次是贵州、甘肃、青海.高等教育实力省域分布呈严重不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7.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7):75-79,74
该课题运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复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7年至2009年的高等教育(管理)投入和产出数据,以及省域高等教育实力排序、效率差异、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统计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强省应帮助和带动高等教育弱省共同前进,既要给弱省"输血",也要帮助弱省提升"造血"功能。提高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要加强高教区域资源整合,跨省建立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区,将发达省市富足的高教资源在联省高教功能区范围内配置,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发达区域产出效率不高的现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东、中、西部区域内高教发展不均衡情况也很严重。不发达地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高效,应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投入,东部普通高校要特别加强对公用经费的管理,西部普通高校应注意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应制定按地理区位成片推进和反梯度推移的高等教育开放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相邻省域高等教育联动功能和外溢效果,推动若干相邻省域高教与科技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协同制定和联动实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是省域高等教育应守持的基本理念。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省域高等教育作用日渐显著,高等教育理念也日渐由工具价值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回归、从唯规模和速度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从唯经济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凸显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公共利益、提升效益与效率等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9.
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相互适应发展。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省域经济理论包括省域经济综合力、非均衡增长理论,影响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高等教育理论有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理论、三螺旋理论、生态区域发展理论。增强适应性是省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始终探索的重大问题。推进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须正确认识其基本内涵,并结合省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效分析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之间的动态关系,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好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关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多元价值取向间的关系、小区域与大区域的关系以及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及区域层面的政策文件是引导规范民办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文章以质性研究方法对29个省域公布的教育事业规划中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建立起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以及省域的三维框架以分析政策导向。研究发现:省域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内容集中于办学条件、运行机制、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五个节点,强制型政策工具在文本中使用率最高,省域层面上广东、河南、浙江诸省政策供给较多且呈现出差异化,陕西、广西、安徽诸省则政策辐射性较强。在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中存在政策工具使用频次不一且适配性不足,政策内容忽视内涵建设,省域间政策相关性弱等问题,未来需要多元化合理利用政策工具,进一步聚焦内涵建设,强化政策互通互联。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关联。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经历了变化期基本重叠的同步增长、部分重叠的异速下降、部分重叠的异速增长、部分重叠的高速增长四个阶段。省域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省际间的差异不同,变动由同步到不同步,省域内差异程度高,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差异各异的特征。依据国家、各省教育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将出现全国的态势一致,省域差异持续,区域差异降低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革,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就业、择业和创业反映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高校分配制度的影响,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在探索满足不同社会阶段对人才需要的路径和方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高校学生成长路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缅怀和纪念蔡克勇教授仙逝一周年,对蔡克勇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深感蔡克勇教授的学术生涯就是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构的缩影,因而同时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建构.蔡教授高等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相对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华中工学院工作期间,他结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切实需要,对高等教育领域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第二阶段是调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后,他继续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制定工作,是郝克明同志开创的宏观教育研究的重要参与者.第三阶段是他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迎来了个人学术思考与总结的新时期,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认真组织了"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系列研究"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在加强学会学术研究,发挥学术组织作用,促进和推动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与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步,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与发展、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办学和体制改革、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管理等5个大的方面.今天,我们追忆其学术历程、总结其学术成果、探究其学术思想,既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学习、继承蔡教授等老一辈开拓者身上的优秀品质,更高意义上是要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水平,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就业方式的变革,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就业、择业和创业反映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对高校分配制度的影响,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在探索满足不同社会阶段对人才需要的路径和方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高校学生成长路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60年高等教育发展观变迁:均等化·省域化·均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思想主导了高等教育发展观变迁。建国初始,新中国立足建立公平社会,高等教育以行政区为域实行均等化发展;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效益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观发生转变,高等教育以省为域采取省域化发展;21世纪初,我国倡导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观拓展了公平和效率的认识视野,高等教育发展渐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均衡方向转变,但高等教育均衡化的内涵,不是公平与效率两者的简单平衡,而是省域之间的高等教育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影响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因素,笔者提出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发挥高等教育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引导省域内高等学校合理分层定位为基础,促进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以通过重点建设、打造省域高等学校顶尖水准为引领,辐射和带动其他层次高等学校共同发展;以建立省域高等学校战略合作联盟和以科类结构调整带动省域高等学校宏观布局合理化为辅助,提升省域内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具有对本省域内的高等教育进行形势研判、态势预测、问题诊断、动态预警与对策调控的功能。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核心;综合系统评价是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基本要求;将整体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现实状态评判与未来发展导向相结合、问题诊断与预警调控相结合是评价的基本原则。在评价技术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进行指标跟踪与动态监测、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技术。  相似文献   

20.
石丽  陈万明 《教育科学》2015,31(3):43-49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