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禁欲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早已存在,无论是古典哲学还是犹太教,其思想中都有禁欲的成分。但是,在其影响下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禁欲行动,则是基督教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现象。当禁欲主义思潮席卷罗马帝国之时,许多男女基督徒都卷入其中,希望从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与灵魂的救赎。从本质上来说,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就是对于肉体的否定,尤其是对于性的否定,禁欲主义者希望通过这种自我肉体的否定来达到灵魂的解脱与救赎。然而,在罗马父权社会条件下,禁欲主义者对于肉体与性的否定,往往发展成为对女性的否定。因此,禁欲主义对于基督教女性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灵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渊源与社会条件两方面分析了早期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兴起,并通过对早期教父有关言论的考察,剖析了这一禁欲思潮与行为的反女性倾向,指出它是造成基督教女性在近代以前地位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伤口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伤口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4.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爱情的描写,常常出现“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红字》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该试图由考察《喻世明言》中三类不同的僧尼形象入手,兼及冯梦龙的其他诗,探讨冯梦龙对佛教的真正态度,以及形成此种态度的原因。该认为,冯梦龙本人反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激烈:他在反佛教禁欲主义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当时的社会与个人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周鹏宇  唐静 《考试周刊》2010,(10):25-26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西方宗教“禁欲主义”的阴影下,爱情的抗争总是显得波澜壮阔而又徒劳无益。本文试通过两部作品诠释爱情与宗教抗争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爱情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 ,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身为神职人员的教士处于"灵与肉"的激烈交锋之中。《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便是在这种灵魂的极度痛苦挣扎中走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10.
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寺院林立,僧尼众多,宗教氛围浓厚,青少年不同程度受到来自寺院各方面的影响,从加快甘孜藏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把寺院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是解决宗教对青少年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根本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的人性应当是人性的本质所在。本从现有史料入手,力图对宋代僧尼的经商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这一历史现象来反映自然的人性和人性的自然,即通过经济行为探讨人性的一个侧面。力求真实地理解寺院僧尼和客观地看待他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佛教主张出家无家,这也是唐代社会习俗及法律对僧尼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而朝廷频频发布诏令敦劝僧尼奉行孝道,佛教学者也重新解释孝的含义并大力宣传佛教的孝道,就使出世的佛教具有了浓重的世俗的意味,僧尼出家而有“家”,传统的出家观念就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3.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运用社会人类学的理论,从女性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藏传佛教尼僧的价值认同以及这种认同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交涉”①,并就尼僧的性别角色与价值认同的特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元朝度僧,主要有试经度僧、特恩度僧、保举度僧、鬻牒度僧等形式。度牒质料为羊皮,僧尼世祖时统计为21万余人。元朝度僧,形式齐全,经历着由注重僧尼素质向注重国家经济收益的政策变化,度僧制度宽纵混乱,仅针对汉地佛教僧童。元朝度僧,对社会来说,维护了元朝的统治,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大量民众流入空门,阻碍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僧团中龙蛇混杂,一些僧人作奸犯科,甚至发动和组织反抗元王朝统治的斗争。对佛教来说,保持了汉传佛教的传承和命脉,却也使佛学更加不振。  相似文献   

15.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大局,一百余年来九华山佛教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高僧,如月霞、心坚、白圣、义方、仁德等人,他们兴办僧伽教育,重光佛教道场,推动了九华山佛教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佛教原始教义是不允许寺僧经商的,但寺僧经商的历史由来已久,二者存在矛盾。随着社会的演进,佛教世俗化趋势逐渐加强,二者之间矛盾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佛教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但事实究竟如何?本文通对当时敦煌僧尼人口与全国其他地区僧尼人口的比较,来探讨敦煌佛教在全国的真实地位,并分析造成人们对当时敦煌佛教在全国地位认识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专家评分法对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公司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居民/经营户、游客、僧尼和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该公司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20.
《杜骗新书》和《金瓶梅》都暴露出晚明商人的奸诈丑恶、宦官的卑劣可耻、女性的纵欲贪财和僧尼道徒的“离佛叛道”;两书都集中体现了暴露小说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