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通过贾雨村徇情枉法判断人命案的故事,尖锐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官府狼狈为奸、草菅人命的罪恶。这里,“人命案”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贾雨村的徇情枉法与这桩“人命官司”的案情互为因果。所以,案情介绍在课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对案情介绍所作的艺术处理也独具匠心。课文有两处案情介绍。一处是在开头部分,贾雨村“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即拘原告来审”之时,另一处则是在门  相似文献   

2.
扑朔迷离     
同学们在阅读课外书,尤其是看侦探小说时,经常会看到“扑朔迷离”这个成语,比如:“案情扑朔迷离,侦破工作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明白,“扑朔迷离”在这里是指案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的意思。这样理解,整体上当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散文名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历来被作为保留课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但对文中所云“……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这段话的所指,人们却常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浙江省青年文学批评家许锡强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季刊)2005年第4期上发表的《“‘左联’五烈士”案情新探》,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被《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迅速地予以关注、摘载或评述。许锡强对“‘左联’五烈士”案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初步成果曾在《语文学习》杂志1994年第8期上发表;现在发表的论文原系2004年初应《鲁迅研…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法教学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合一”证据是检察机关应用视听技术手段获取和创立的一种组合型证据。“三合一”证据以其独到的方式记录和证明案情,显示了特有的优势互补效果。本文对“三合一”证据的互补效果问题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三合一”证据是检察机关应用视听技术手段获取和创立的~种组合型证据。“三合一”证据以其独到的方式记录和证明案情,显示了特有的优势互补效果。本文对“三合一”证据的互补效果问题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法行为取得的被告人供述的证据能力如何确定,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及理论研究的空白。构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问题在于通过何种程序确定非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的证据能力。在判断非法供述的证据能力过程中,应当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结合案情具体判断,在“有效打击犯罪”与“保障被告人人权”两种价值之间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即“不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沉默权制度是世界刑事程序制度发展的方向 ,是走向文明的标志。确立沉默权 ,有利于民主和人权 ;有利于社会公正 ;有利于揭示全面案情。我国现在应该确立沉默权 ,而且也有一定的条件能够确立之。  相似文献   

8.
朱连清 《辅导员》2011,(23):8-9
“朱老师.王磊和学习委员打起来了!”刚下课.班长就气喘吁吁地跑来办公室汇报“紧急军情”.我连忙站起身来和班长一起“紧急出警”。在去“案发现场”的路上,班长陆陆续续地向我汇报了一下“案情”……  相似文献   

9.
“中证”是清代州县诉讼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大多来自身份多有交叉的宗族系统、乡里组织以及士绅阶层.除在堂审阶段作证外,中证还可以参与调解纠纷、勘验案情,并于堂审结束后为当事人作保.中证参与诉讼,为知县对案情作出裁断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教学案情 这是一位教师的校级公开课,执教的是“四边形的内角和”,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去探究,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玩笑”引出官司□刘臻荣案情:秦某好友史某对秦某刚从国外带回的袖珍收录机爱不释手,遂对秦某提出:“这小收录机真不错,给我吧!”秦某回答:“可以。”史某携收录机告辞。一个月后,秦某见到史某后问:“那收录机好用吗?”史某答:“效果很好!”秦某接着问:“那...  相似文献   

12.
“霍夫曼诉南非航空公司案”是南非一艾滋病求职者诉雇用单位的案件,案情虽简单但结果却令人深思。本文沿着整个案件流程,从案件发生、高等法院审理、判决到宪法法院复查、判决层层进行剖析,在体会南非国家在新宪政秩序下对艾滋病人平等权保护做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努力的同时,得出完善我国宪法保护公民平等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短短一篇故事,描述了一个复杂的案情:“我”因为在贩毒过程中有一批货被海岸警备队查抄没收了,所以老板怪罪下来,要“我”承担所有损失,所以“我”就雇凶手杀害老板。“我”的计划是否成功了?  相似文献   

14.
“现在开庭审理!”随着妈妈的一声大喊,我家的家庭“法院”首次开庭了。妈妈是“审判长”,我是“原告”,老爸当然是“被告”喽。“审判长”用塑料锤敲了敲桌子,严肃地说:“现在请原告陈述案情!”我“腾”地站起来说:“我有一个写心里话的日记本,可是,被告竟然趁我不在,溜进我的房间,偷看了我的日记本。被告侵犯了我的隐私权。”“被告,下面请你陈述案情!”“审判长”说。“我……我根本就没……看过他的日记本。”爸爸一口否定。“我请表哥作证。”我亮出了我的王牌,这下老爸蔫了。“审判长”继续追问:“原告的人证可信,被…  相似文献   

15.
“考竞”是汉魏时的一种治狱程式。传统观点认为“考竟”是犯人受拷问死在狱中,与史籍中的有关记栽不能吻合。从词义训诂和文献中的“考竟”实例,可知“考竟”应是考问案情,穷究其事之义。在“考竞”过程中,罪犯因刑讯死在狱中,或被判处死刑,则是另外的法律行为,不能与“考竞”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校级研讨课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国标苏教版的“找规律简单的搭配”一课,引发了教研组对数学探究学习的进一步讨论与思考。现将教学案情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尚秀云 《班主任》2013,(6):66-67
【案情重现】 又是一本沉重得让人不忍卒读的厚厚案卷,又是一张充满稚气的纯真脸庞,唯一不同的是,卷宗封面上“案由”一栏中,写着四个触目惊心的大字:“贩卖毒品”。  相似文献   

18.
案情介绍蒋某,男,17岁,中学生,某区业余体校足球队队员。蒋某为参加某市运会少年组(16岁以下)足球比赛,将户口卡“出生年月”栏中的“1980年”改为“1981年”。因其他区足球队中的卢某与蒋某原在一个小学上学,知道蒋某“也是1980年出生的”,  相似文献   

19.
1930年11月有一天,乌云密布天昏暗。长沙街头行人稀,秋风阵阵百花残。警察局逮捕了杨开慧,列为案情重大“政治犯”。转交陆军监狱来看守,现如今,已是“特种刑庭”第三次来审判。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6,(3)
基本案情浙江省长兴县于2001年夏天出台了“教育券使用办法”:向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发放面值500元的“教育券”,向就读公办或民办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面值300元的“教育券”,学生入学后,教育局根据“教育券”金额将其受教育的教育费发给相应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