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进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的医学人才,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以体促医"思想下的北方医学院校冬季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在将体育康复、运动保健与冬季体育课程内容结合的基础上,把体验冬季运动作为传授基本动作概念、发展动作技能和培养医疗能力的教学目标,构建北方医学院校新型的冬季体育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医疗知识处理动作技能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增强冬季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为建设具有北方医学院校特色的冬季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3):67-68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身体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在体育课堂技能教学中,存在着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已有技能会影响新技能学习的掌握,这种影响统称为迁移。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结合案例研析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如何避免负迁移和优化正迁移,以期为运用动作技能迁移寻找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试论藏族的体育文化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体育丰富多彩,富有奇异的民族文化特征。藏族休育作为文化一个种类,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出现,几乎与人类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藏族体育萌芽于先民田猎中的奔跑、跳跃、投掷等运动形式,形成于生活与劳动技能的传授,随着西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19,(2):1-2
人类动作发展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撑理论,因为体育学科本身以身体练习为主,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其基础就是动作。只有我们对人类动作发展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体育知识、哪些运动技术适合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施教者才能有效选择体育的教学内容。因此,探索和理解少年儿童动作发展规律对于甄选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心理学概念结构表征的两种理论"特征表说"和"原型说"为理论基础,结合记忆理论中的"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说,设计研究方案。从动作概念特殊性的两种表现形式入手,以太极拳作为实验动作,进行实验研究,考查各组被试主、客体动作概念学习和完整动作概念学习对运动技能保持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主体动作概念和客体动作概念的学习组运动技能保持优于控制组;完整动作概念学习组运动技能保持优于主体动作概念、客体动作概念学习组。研究结果将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技术主题在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技术主题"由格雷厄姆在拉班的动作框架的影响下所提出,以研究关于体育教学"教什么"为核心问题。第二,"技术主题"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应围绕动作技能和运动概念,因为动作技术和运动概念是一切身体活动及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第三,"技术主题"在运用上,是动作技能和运动概念的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关教学要素。第四,技术主题方法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19,(4):10-12
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啦啦操教学的真实场景,从热身与放松部分、主体部分、拓展部分以及体能练习部分的具体分析来探究如何以最佳方式达成啦啦操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不同运动技能层次结构,以技术动作的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突出"自我选择与学习",满足锻炼需要,达成"身体动作—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知识技能"的升华;适时渗透锻炼知识,经历"想学—乐学—会学"的心理体验,领悟其运动技能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对于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评价,往往是以个体单一动作的速度、距离、次数以及动作是否正确等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甚至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体育中考成绩作为考撒体育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指标。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体育教学一直存在着"技能论"与"体质论"两种观点,"技能论"主张体育教学要突出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和基础技能(三基)的学习,注重学生掌握技术、技能,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视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大量技术又难又繁,"竞技化"、"专业化"痕迹过浓,过度强调技术动作的标准与规范,且学习技术动作的手段单一,教师往往把专业的动作技术要求,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衡量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期案例互析以投掷为例,在对动作、运动、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这些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基础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在分析动作技能发展和学习的5个层次的基础上,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动作学习基础的分析,从而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信息请查看本刊官方论坛"学生体育协会BBS论坛"案例互析专栏(http://bbs.sports.edu.cn/index.php)案例互析四。  相似文献   

12.
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结构,分清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层次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经过研究,构建了运动技能生成过程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三个基本层次,提出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是运动逻辑学习。文章对此经过实践探索,提出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方式,把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动作与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组合,构成临时的运动逻辑进行教学,逐步过渡到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的过程,以适应当前初中体育运动逻辑学习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祝芳  樊江波 《体育教学》2012,(11):28-30
一、指导思想"空间判断"突出运动学习过程中视知觉与肢体动作的协调,以期达到对移动目标准确预判、稳定跟踪和及时拦截。正是由于这一鲜明特征,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样式相比,重视"空间判断"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主观能动性。强调"知觉运动技能",旨在改变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以及运动训练领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机械地"学技术""练体能"的教学、训练方式,突出个体"感觉-知觉"对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4.
郭立亚 《体育科学》2002,22(4):22-23
以投掷标枪技术动作教学为例证,进行体育动作审美描述对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运用审美语言对体育技术动作进行描述,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获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建议在运用审美语言描述时,既要突出技术动作的美学特征,又不能脱离技术运作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1 技能迁移的概念、意义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在各项运动中,有着大量各不相同的动作.有时已形成的动作技能有助于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已巩固了的动作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反之,有时已形成的动作技能则妨碍新技能的掌握,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起消极、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训练学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模仿是掌握一种运动技能的最初阶段,动作模仿准确、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达到动力定型即熟练阶段后的动作质量。所以,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时,一定要让学生的模仿动作准确到位。模仿学习的基本模式是:教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运动竞技的功能分析运动竞技是一种从事人体动作技能的表演和竞赛的社会活动。所谓人体动作技能只是指列为运动项目的动作技能,就是通过运动项目进行的人体动作技能的竞赛,也叫运动性竞技,人体的运动动作,是人体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体力性动作、智力性动作和综合性动作,属于运动项目方面的组成人体运动文化,或运动文化。这就是人体神经系统、运动器系统和其他系统经过特殊的运动项目训练所形成的动作机制、经验理论以及技术设施,其中核心部分是运动动作技能、技巧和技艺,人们把握了这种特殊形式的技巧便可以成为人际关系的中介,成为社会交换的手段,发挥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教是为了不教"与"学会学习方法"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元认知理论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以及结合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构建了元认知理论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示意图,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元认知理论,学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运动的选择性活动以及能形成运动迁移,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0,(12):53-54
<正>教学应遵照每一个动作或技术都要为运动特性服务的"大运动观"教学原则展开教学与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将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原理用得合理的教学([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2])。动作是运动项目的基础,动作学习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起点,相对于运动项目来说,动作学习实际上是被分解后的教学,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单个动作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学生体能。而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需做到以下"四结合"。一、技能练习与体能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大任务,而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基础,因此,发展学生体能与掌握运动技能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磨练学生意志的任务。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时,如果教师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