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如何让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在历史活动课中发生,需要不断深入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基于此,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新疆教研基地、安徽教研基地联合组织开展了“主题攻关·众筹分享——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活动课的实施”主题教研活动。笔者有幸参加选择性必修1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中第二部分“中央集权与大一统关系”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活动课是当前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历史活动课,不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能密切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怎样组织历史活动课,用实际行动转变学生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是我们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 小学数学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课程分为学科和活动两部分。”在小学数学中开设活动课,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增强素质,培养才干,拓宽知识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学科教学协调配合,达到小学数学要求,实现教学目的。为体现活动课自主性、实践性、娱悦性、创造性原则,按照因地制宜设计活动课的要求,谈谈确定活动课内容的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活动课中,交流活动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无非是师与生之间的“授”与“受”式的单向活动,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形成呆板、僵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精神。而活动课的“探索、研究”式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潜在...  相似文献   

5.
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一门新课程。它是为了弥补学科课程脱离生活实际之不足,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活生生的实践中获取活知识、产生活思想、培养活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因此,用传统的学科模式指导活动课教学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必须针对活动课“活”与“动”的课型特点,让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堂活动课属于历史学科活动课,它遵循“以活动促进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改革了“搬运工”式的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鼓励质疑、鼓励想象,让学生超越书本、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和创新见解为主。同时,要做到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老师组织一节完整的活动课要做多方面的准备,耗时费力,一个学期不可能经常开展。但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一些活动课的理念,适当穿插一两个短小活动,则是完全可行的。一、历史小品表演…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语文活动课走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要使语文活动课走出误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大纲精神,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高对语文活动课的认识。 首先应该明确,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审美、想象、交际、探索、创造和应变等能力为目的的语文学习活动。就一定意义上讲,活动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它与学科课程不可互相替代,它的内容也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重复或变相的补课,更不是让少数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而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开设的必修的活动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参加。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堂活动课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按新课程要求,以课堂为活动阵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探究、实践、感受历史,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课中体验,在活动课中发展。  相似文献   

9.
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构成了课程体系。把活动课纳入课程体系,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民族素质。一年多来,我们学校从课程的高度注意抓好活动课的四个结合。一、结合教学管理,形成常规性活动课是一种课程,与学科课一样,都是贯彻教育方针和落实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以课程计划为章法,结合教学管理,狠抓对活动课的全程管  相似文献   

10.
科技活动课是活动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模式尚需深入探索。教学实践证明:上好科技活动课,首要的是要把握住它作为“活动课”的本质特点。  一、把握活动课“课”的特点,把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相区别  活动课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鉴于传统的单一的学科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压抑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加以提倡推行的一种新的课程方式。到目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已是相并称的三大课程体系。严格地说,隐性课程乃是一种形象化的提法,意在提醒我们象重视课程那样重视环境和生活的育人功能;真正具有“课”的特…  相似文献   

11.
对活动课认识的准确与深刻程度决定了活动课符合其客观规律的程度。对活动课的界定应以国家的有关文件为依据。“非学科性”、“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课程”是其要义。学科课、活动课、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是相互区别而又有联系的,它们各有侧重地作用于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加强对活动课的宣传、学习、研究、师资培训与督导,增加对其的投入,使活动课的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学科的实践活动,历史活动课使历史教学既面临着新的探索,又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如何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对历史活动课开展的看法: 一、开展历史活动课的意义 1.从教育目标看,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2.从教学心理学看,活动课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学科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学科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它同学科课程一样是小学数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的两大支柱之一。活动课与学科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学数学学科活动课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让每个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素质,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才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活动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课前要精心“编导”丰富多彩的内容,课中针对学…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体系中,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是其一个整体中的两大板块。“活动”与“学科”紧密相联,它们的目标均指向促进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指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科知识的准备,是活动课开展的基础,而活动课则是学科课程的深入和拓展,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二者又有显著的区别,学科课程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活动课则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高三历史教学应当立足人的发展,把培育时代新人和发展历史学科素养结合起来,彰显历史学科的核心育人价值。但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三历史教学容易陷入机械刷题、就题讲题的课堂样态,掏空了历史学科应有的育人价值。要彰显高三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需要创新“育人”与“育分”有机结合的课堂样态,在“以理统事”“以事明理”“以题育人”的有效整合中提升高三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小学开设学科活动课,把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与学科课程并列,是实施新的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从1993年开始,我校就提出认真开展学科活动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推进素质教育,并在上级的关心和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有计划开展学科活动课的教学研究 1.明确学科活动课的目的和任务 学科活动课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爱好特长,更利于在学科学习中一直不显优势的中下生在活动课中展示才能,树立自信,创造一个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  相似文献   

17.
现在小学的课程主要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构成。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活动课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应发挥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好的基础。活动课包括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和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的认真开展 ,可以把学生的个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使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说 ,活动课的“三不”特点 ,使活动课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 ,活动课方式不受班级限制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述“自主学习”模式的定义、基本策略及优势 ,以了解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课的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9.
活动课是《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构成了课程体系。把活动课纳入课程体系既增强了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又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活动的目的是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学校开设活动课应抓什么呢?笔者认为:一要体现三个原则;二要抓好四个落实;三要坚持五种评价。一、体现三个原则1.活动课是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思想的,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方式学习的,所以活动课要体现出“课”的原则(原则之一)。学…  相似文献   

20.
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原则和要求之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运用恰当的育人策略,实现学科的协同育人。从现实基础和实践条件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现阶段初中开展协同育人的可行方式。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研究协同育人,对于落实课程综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明确该学习的功能定位,在强化历史学习主题的前提下,综合交叉其他学科的育人内容与方式,实现协同育人、素养育人、实践育人。在具体策略上,由单课内容学习型向主题意义建构型转变、由单科割裂受学型向跨科融合任务型转变、由学科知识掌握型向问题解决导向型转变、由单一考试评价型向实践运用激励型转变的“四型”转变中,实现历史与其他交叉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真正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