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是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评价指标的建构,理论上由行为导向和成果导向指引,分别指向“人”“过程”和“事”“成果”四个维度,针对的是目标达成的主客观条件、方法和结果。按照学校劳动教育要素的实际功能,评价指标由校本劳动教育环境评价指标、教师劳动教育指导评价指标和学生劳动行为和质量评价指标三要素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评价的有效操作,三要素的因果机制能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评价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指挥棒”。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价值表现在激活学生劳动实践的内生动力、形成劳动教育联动育人的协同力、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3个方面。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4个一级指标,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责任等12个二级指标,进一步探析各指标内涵和行为表现,以期为建立更系统、更完善、更科学的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急需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可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五个维度进行建构;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评价要点,可从劳动教育内涵认知、内容体系、载体创设、空间营造、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特色建设七个方面进行建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策略,应注重导引学校全面落实布局与劳动教育特色创建相结合,导引专门劳动教育开发与学科劳动教育渗透相结合,导引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相结合,导引劳动教育的实训基地与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导引基于文化创生的综合劳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关键环节。为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从课程学科地位、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机制角度分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建议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工作,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方位科学评价方法,为高校进一步完善育人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劳动价值观的合格大学生的基本途径,但目前劳动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厘定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内涵及价值,分析了社会、高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校主体主导—家庭教育支持性—社会环境支持性—大学生个体特性"等四维高校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34项,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解决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的问题,丰富了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和工具,能够有效指导高校劳动教育实施,助力形成"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应关注基本原则、内容及实施路径等基本问题。劳动教育评价应遵循体现新时代劳动价值观、指向劳动教育的“双重育人性”、适应职业教育的学段特点以及立足学生的现实学情等基本原则。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这四个方面也构成劳动教育评价的一级指标。劳动教育评价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多方主体联动机制、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机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林业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为例,从农林类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着手,提出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策略,包括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组织架构以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以期为新时代农林类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劳动素养评价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核心。劳动素养评价要点可由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四个一级指标和劳动观点、劳动理论、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等九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其具体权重可根据新时代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评价实施上,要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过程与阶段相结合的多节点评价等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惠忠 《文教资料》2012,(10):124-12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包括两层内涵:以结果有效性和满足社会及大学生相应需要为最终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具有整体性、相对性和多样性的三个特点。由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确定为三级评价指标,本文从要素有效性、过程有效性和结果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实践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法两种方法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借鉴SERVPERF模型,结合高等教育服务特点,从学生感知视角构建出高校本科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维度、27个具体指标。最后,文中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本科生教育服务质量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教育评价正提上日程,劳动教育评价也亟需加强,创新评价技术更是锦上添花,呼应了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数字徽章技术在与高等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其信息化、动态化优势。依据数字徽章技术的特点、设计模型与实施框架,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理论和路径,从正确劳育观形成模块、校内劳育实践初体验模块、劳育实践项目校外延展模块和劳育实践项目优化改进模块,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显性课程、隐性陶染、实践辐射等多个活动环节经过内化加工,外向延伸,整合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全过程动态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不断深化和提高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效用。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被众多高校认同.目前,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科学定位创业教育,合理建构创业教育模式,又如何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果进行评价成为当下诸多学者讨论的热点.高校创业教育成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很多评价方法已普遍应用于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综合来看,这些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文章试从制度和方法两个角度,对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科学合理的校长评价指标对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梳理国内外校长评价研究、对比分析国内外校长专业标准关注要点的基础上,构建包括“校长的基本素养、领导行为与过程、办学成果”三个维度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评价指标框架。评价指标框架的使用要关注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CIPP模型和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实际,探索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法,在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调查结果,并提出了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杰  连晓庆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100-104
开展劳动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内生需求,对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文章从劳动内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三个方面解读了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涵养工匠精神和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劳动教育为案例,构建了劳动教育的"4321"模型,并从课程、实践活动、文化、评价、师资队伍和特色化劳动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世界各国在教育实践中均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以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涉及劳动素养的内涵要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在内涵要点上,国际上存在一定共识,认为劳动素养涵盖了劳动的态度价值观、品格特征和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在评价指标上,各国普遍关注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创新创造等必备劳动能力以及服务奉献、勤俭节约等劳动精神与品格,部分国家尤其重视对劳动的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涉及尊重劳动、劳动个人价值观、劳动社会价值观等指标。在评价方式上,具有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并重、注重综合多种评价手段、强调评价主体多方参与等特点。这提示在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加强价值体认情况考核以促进劳动素养提升,也要通过建立系统化测评工具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还需积极运用增值性评价结果以衡量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以“劳”为抓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何以可能、何以可知有赖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应然之举,是衡量劳动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文章运用德尔菲法,发起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劳动教育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17个二级评价指标,以及32个具体评价细则,再运用层次分析技术(AHP),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等方式和途径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期建构相对科学可行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为劳动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劳动教育评价面临着评价主体单一抑制了劳动教育活力、评价内容片面限制了劳动教育选择、评价形式固化影响了劳动教育创新、评价应用弱化削弱了劳动教育效能的四维难题。高校劳动教育评价应重点发挥第一课堂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形塑,第二课堂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习得,第三课堂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养成的育人功能,从三课堂协同推进的评价机制“联动”、三课堂职责清晰的评价主体“明确”、三课堂各有侧重的评价内容“重塑”、三课堂系统整合的评价形式“智慧”四维协同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校缺乏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关注,导致教学质量难以监控,教学监管部门难以管理。为解决“学生不好好学,教师不好教”的问题,文章从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科学有效评价出发,基于智慧校园大数据中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构建了多维过程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评价模型、评价指标、观测数据集、教学支撑环境。文章基于高校信息化和教学应用现状,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等角度构建了学习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数据采集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教育评估理论和"WSR"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初步选取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确定49个三级指标.随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高校体育专业训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