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太平天国的排除异己宗旨 ,使传统文化受到重大摧残的 ,不仅儒家经典和儒家著作 ,佛教寺庙和经疏在太平天国地区也遭到同样境遇。佛教不是我国的本生宗教 ,但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 6 7年 )传入我国后 ,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 ,由于读书人的参与 ,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 ,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宗、华严、唯识、禅宗、净宗、密宗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宗派 ,这些宗派的综合 ,构成中国佛教 ,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佛教思想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思想、伦理、风俗 ,甚至语言都有深刻影响 ,所以研究隋唐及其以后…  相似文献   

2.
赵朴初 《出版参考》2005,(12):20-20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  相似文献   

3.
东汉佛教的传人,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佛教走入现实生活愈是深入,佛教造像便愈加写实,具有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样一来,使习惯了"大象无形"注重写意精神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极其写实的雕塑--罗汉雕像.  相似文献   

4.
佛教向来被视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后,以中国为首的传统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佛教传播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地区,所以佛教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佛教在当代西方主要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1926年,梁启超于《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揭出久湮千年的佛教目录之价值,不仅为中国古典目录学开一新领域,亦为佛教研究拓一新战场。其后,学林教界之宿学大德、后进新锐多曾涉足其中。八十年来,佛教目录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总体来讲,还不够广泛、深入、成熟。故笔者不揣谫陋,撰成此文,一则总结佛教目录研究之成果与实绩,二则引起佛教界、文献学界对佛教目录研究之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方立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本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述出发,从  相似文献   

7.
中国壁画源远流长,其中寺观壁画蔚为大观。东汉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宣扬佛法的威力,扩大佛教的影响,各地大修寺院,在寺院中绘制佛教题材的壁画成为当时社会之急需,因而佛教艺术也被大量引进,使中国壁画艺术发生了重要变化,佛教内容逐步占有了重要地位。中国道教虽然没有佛教发展得那样迅速,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感情上更接近于老百姓,所以在道教的寺观里也绘有许多壁画,如山西省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历史上我国人民就很重视孝道,为此建立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流行于台湾地区的文献分类法主要有《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佛教图书分类法》3种,这些分类法或由台湾本土发明,或经台湾数次修订,经过近50年发展,分类法厘订之道已渐具台湾特色,研究并归纳这些特色,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台湾地区文献分类法的发展源流,兼且可资大陆地区文献分类法修订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沿着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线索,运用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阐明了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产生的前提与条件,以及雕版印刷的最初形式——佛像雕印,雕版印刷的成长阶段——密宗咒语,指出图文并茂的佛经是雕版印刷术的成熟之作,中国佛教徒是雕版印刷术发明者,从而正本清源,理清了印刷术产生发展的源与流。全文共五部分,本期发表前两部分,后三部分将在下期发表。  相似文献   

10.
河南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最早之地,被称为中国佛教之源。东汉皇帝汉明帝刘庄,为安顿天竺高僧和翻译经书,特地建造了一座大寺院取名白马寺。白马寺成为管窥各个朝代建筑艺术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1.
刘扬 《兰台世界》2014,(10):98-99
我国佛经翻译从西汉末年开始,到元代进入尾声,千年佛经汉译,经历了一个逐变的本土化过程,使佛教逐步加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佛经翻译从西汉末年开始,到元代进入尾声,千年佛经汉译,经历了一个逐变的本土化过程,使佛教逐步加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受家庭影响而信仰佛教,其日用生活、政治捭阖均援引佛教助势,另一方面佛教亦在武则天的积极支持下,发展至鼎盛局面,特别是佛教中国化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嵩山少林武术文化是我国武术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自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百年的发展,终于扎根于中华民族,发展成中国自身的佛学。到清前期,少林武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嵩山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版画历史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繁荣成长起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需求中,佛教题材版画应运而生,在隋唐宋元乃至更长历史中得到发展。从记载看,中国佛教版画是中国版画史和世界版画史的开篇之作。早期被称作佛教版画的东西,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结构则比较简单,就是把小形的佛与菩萨尊像象章一样按印排列组合的印佛形式,如千佛像。后来发展成对大形尊像和许多尊像组合构成的故事画进行木刻,成为佛版画。版画和印刷术的发展是并蒂莲的关系,中国的印刷术最早,但发明的时间或版画产生的初始时间仍众说纷纭。要寻求佛教版画起源需要追述到隋朝,隋文帝开皇13年诏书中有“度佛遗径,悉令雕版”  相似文献   

16.
自隋唐以来,佛教传人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佛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种文体写作,是100年前的新生事物.它最早诞生于和中国文化有密切血脉关联的日本汉学界,尤以明治一朝蔚然大观.这一时期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前后达到10余部之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执当时中国文学史研究之牛耳.  相似文献   

18.
任强 《兰台世界》2012,(24):28-29
从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传播文化战略定位于先考虑"立足"再谋求"发展"。佛教文化为适应中国文化环境而采取种种举措,佛经翻译也表现出相应特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不存在文化征服,真实存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4,(2):F0004-F0004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