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透过课程发展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之探究,旨在建立台湾地区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为下一波课程变革预作准备,针对K-12年级的中小学课程发展相关之学理基础,分别从课程理论与教育哲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文化研究、社会变迁等五个学理角度切入,先依据相关课程学理与研究进行文献探讨,分析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建构适合台湾情境脉络与历史文化的课程发展理论基础,并进而针对台湾未来幼儿园、国民小学、国民中学、高中职的"K-12年级课程纲要"之修订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2.
职业人文教育由于学理建构的阙如引发事理探索的失衡,从而导致对人文理念缺乏自觉体认,呈现出在职业与人文两级基频上的左右摇摆,结构性失调,教育成效堪忧。只有厘定生态人文主义为职业人文教育致思方向,廓清"元命题"逻辑起点,开发富有现代张力、融合科学与人文、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型生态型人文课程体系,职业人文教育才能实现逻辑与经验、学理与事理的统一,发挥明人伦、趋向善的本然旨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代心理(咨询—治疗)学领域出现的人文—实证取向的失衡状态问题,结合当代相关跨学科语境,对作为心理问题产生、呈现和理解本源的人的本体生存—意义世界进行了较全面的学理探讨,以期有助于在“体—用”主次明确的前提下回复心理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人文—实证取向之间本来应有的健康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学理上而言,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可证实的心理现象,它是以本体论为前提预设,以可证实性为表现形式,以实验方法为技术支持,在与研究者的绝对分离中,成为心理学在学术规范内唯自然科学化研究的先导。然而,从文化学视角,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观性、价值性以及心理的常识性水平,表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在客观性的背后是鲜明的文化品性。所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品性彰显,呼唤着心理学研究从学理上的努力向价值追求转向,呼唤着心理学研究的文化个性。从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研究对象成为重新审视和理解心理学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PISA阅读素养的深入研究及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发布,阅读与思维再次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由于思维是内隐的心智活动,学生究竟是如何阅读思考、发展思维,一直是不少教师忽略和困惑的。借助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新研究成果,阅读思维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从阅读注意、阅读策略、阅读建构三个角度,来进行技术层面的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力量以及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关注人类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家的人生观是其创作精神的基础,贾平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流露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兴》《古炉》《带灯》等几部作品也活跃着积极心理学的因子,这些作品都呈现了正能量、正价值的建构,显示了作者对小说创作精神文化资源的新追求和新表达。一个作家要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自己必须拥有鲜明的精神文化资源,哲学和心理学是文学价值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积极心理学以帮助人获得幸福生活为目标,突出人本身的优点及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文学创作中值得重视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陈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117-119,122
作为人类精神产物的图书馆,以其人文功能的实现为根本目的。但我国目前图书馆人文功能的真正实现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技术主义至上以及物质功利趋向等严重障碍。图书馆建设需要从学理研究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以期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布鲁纳在基于多学科视野建构文化心理学的过程中,深刻论述了叙事的公共文化性、问题冲突性等特点,论证了教师俗民教育学的意义,尤其是洞见了叙事作为思维模式和一种意义建构工具的人文品质。这对于我们深化有关教师的理论探讨以及帮助教师改进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看似平凡的叙事,值得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构理论是性别研究的重要观点.借巴塔耶的观点,从同质性与异质性、生产性消费与非生产性消费的角度,可以说明19世纪以来同性恋被作为一种科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医学等)范畴被建构的原因.性别研究的某种目的就是指出这种建构的本质,从而提出同性恋者对拥有自主权的主体诉求.  相似文献   

10.
尼采对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对人文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文心理学的理论方面,二是方法论方面。他在理论上对人文心理学的影响分散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以及他本人的自我心理学。尼采提出的视角主义与系谱分析的方法论下的心理学理论,丰富了人文心理学的思想,提供了人文心理学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产阶级作为推动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即从一个"自发的阶级"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自为阶级"。中产阶级的文化与阶级意识形成于公共领域,英国式的咖啡馆,法国式的沙龙、小酒馆,以及随着印刷机的发明和普及而引发的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构成了中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公共领域,从而建构出一个可以向封建贵族权力形成挑战的场所。与此同时,作为时代精神风气之学理反映的近代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了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最为深厚的土壤和根基。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启蒙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终于形成,中产阶级也从"自发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从而引发政治革命,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大转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的集中代表,颠覆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种体系.为心理学的实践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在心理治疗领域,社会建构论认为"心理疾病"不是客观存在,而是社会建构,咨询过程和咨患关系的建立是双向合作的过程,并提出解决导向的短期心理治疗、叙事疗法等治疗方法.其主要缺陷是有回归认知主义倾向和"深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现象学心理学与代表心理学生态学研究取向的生态心理学,在心理学人性基础、心理学研究根基、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整体性指导思想上存在共性,但同时在心理学背景、学术重心、心理学方法论等方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山东大学王汶成教授的《人文博物馆·文学卷》作为一本普及性的人文知识读物,蕴含了一种学理深度和人文内涵,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悟到文学的内涵和魅力,与同类丛书相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超越性。该书从文学的属性探讨到文学的创作探究,再到文学作品自身层次的发掘,最后回到读者的阅读层面,回顾了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专业知识体系构成原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终身教育理论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学理基础,对传统的学科导向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价值取向,进而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前设性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里长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并长期对立的研究范式———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起源的历史社会背景以及哲学基础、操作方法都全然不同,当然它们各自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不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两种研究方式相互辉映,并有相互整合之势。二者从最初的相互对立到现今的整合态势对于建构心理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大心理学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理论体系建构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想成功地建构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必须首先解决和处理好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问题(2)心理学的科学地位问题(3)科学性与常识性的问题以及(4)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尝试性策略;同时,作为建构心理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心理学工作者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文学性"、"人文性"、"文化性"等多种特性,文章在具体分析这些特性的基础上,遵循"基点—融合—拓展"的路径,从文本阅读与实践、个体生命的人文体悟、文化诗学的空间建构三个层面去论述其教学的功能指向;并认为大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诗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空间建构,呈现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沿着两条道路在前进:一条是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它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科学主义的烙印,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中,走过了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另一条是人文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虽不是主流,但却连绵不绝,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曾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何等的对立.但是,当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正趋于整合.那么,心理学将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给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一种推测.  相似文献   

20.
对“人格”概念的厘定和“人格”概念系统的建构,不仅是我们讨论屈原人格的前提,而且是对日益勃兴的文化人格研究领域中相关学理的澄清。“人格”是一个复合概念,是统合着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的语义子系统的有机构成,其核心是人格的主体性。当我们面对屈原这样一个史料记载少而又个性卓异、人格复杂的历史人物时,从心理学角度描述和解释其自然个性以及内心冲突,以文本为内证,参之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语境,是从他与自然、社会以及他自身的关系中来考察的,而这应该是一条亟待强化的学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