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动斜面上的物体(如图1),依靠物体和斜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相对于斜面静止的现象,在力学中称为物体的自锁现象。那么,运动斜面的加速度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产生自锁现象呢? 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B上。设物体与斜而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斜面B沿水平方向以加速度α作直线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重力mg,方向坚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承力N,方向垂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通过对"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内容的学习知道: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即F浮>G物时,物体就上浮,直到漂浮;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F浮=G物时,物体就在液体中处  相似文献   

3.
一、超重和失重现象定义的科学性问题教材第93面和94面分别写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如此说来,将一个所受重力为 G 的物体,放在一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静止不动,或沿斜面下滑时,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F=Gcos α相似文献   

4.
一、“离船入水问题”和“离水入船问题”例1.池中有一只小船,船内有一物体,若将物体投入水中,他中水面如何变化?分析及解在物体入水之前,物体和船共同浮在水面上,此时,船和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们的重力之和,即F浮=G船+G物物体入水后(1)若物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即几gwtGO而船仍浮在水面,船所受浮力等于部重,即F面过一GN这时船和物体共受浮力F’*一G物自十F$ffwtG钩十G部即F’owtF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入水后的排水量小于入水前的排水量,所以液面下降.(2)若叱一化物体是浮于水中,它所受浮…  相似文献   

5.
一、“F浮=G物”的两种含义(1)物体悬浮的条件写作“F浮=G物”,它表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这时V排=V物,如图1所示.(2)物体漂浮的条件也写作“F浮=G物”,它表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在液面处平静止状态;这时V排<V物,如图2所示.一、“F浮=G物”的四种情况(1)F浮=G物例一个体积为5×10-4米3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分析和解]木块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和一个向下的重力…  相似文献   

6.
两个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由于外界作用而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将产生反抗相对运动的静摩擦力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当驱动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物体间将发生相对滑动,变静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即使驱动力无限增大,物体间也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之为自锁现象。一般物理读物中只分析最简单的劈的自锁问题,其实自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了解自锁现象及其条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本文将通过实例就常见的自锁现象作一分析。 1 质点的自锁劈的自锁是最简单也是最典型的质点自锁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自锁现象”. 例如图1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有一质量为加的物块刚好能静止在斜面上,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如果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试分析物块的可能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1斜面的自锁现象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慢慢地增大斜面的倾角θ,当倾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开始滑动。在物体刚开始滑动时,静摩擦力最大。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有:mgsinθ=μmgcosθ∴μ=tanθ由此可知:θ=arctanμ,此时θ角被称为摩擦角。显然,当斜面的倾角小于θ时,在斜面上无论放多重的物体,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始终与静摩擦力平衡,并且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不会滑动。这就是斜面的摩擦“自锁现象”。  相似文献   

9.
殷勇 《物理教学》2012,(12):37-39
摩擦角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工程力学中有广泛应用。如果作用于物块的全部主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内,则无论这个力怎样大,物块都将保持静止。称这种现象为自锁现象。由于摩擦力与支持面的支持力是成对出现的,引入摩擦角后,可以将这对力合成一个力,在物体的平衡态受力分析中能很大程度上起到问题简化的效果。尤其是当物体在四个力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的问题中,引入摩擦角后就可以简化成我们熟悉的三力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压力与重力不同1 .性质不同。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它是由于两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而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与地球可以不接触。2 .大小无直接联系。如图 1所示 ,重为 G的物体 ,放在各种不同的支承面上 ,其中 F>G。支承面受到的压力 F大小分别是 :1 F′=G;2 F′=G F;3F′=F- G;4F′=F;5F′≠ G且 F′相似文献   

11.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此时FN=G.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称为超重现象,此时FN=G=ma,超出的部分为ma.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  相似文献   

12.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1·如图1所示,物块A重力为G1,靠在光滑的墙壁上,用重力为G2的直杆支撑它,使A保持静止·杆的另一端有铰链,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A对杆的摩擦力和弹力的合力沿着杆的方向(B)增大G1时,物块A对杆的弹力将增大(C)增大G1时,物块A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问题.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例1如图1所示,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斜面体的倾角为θ,斜面上放一物块,重力为G,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解析:把物块和斜面体看成一个整体,由整体法可得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为零.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第24题的设计背景是"摩擦角和摩擦自锁",而一个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而静止,当用外力试图使这个物体运动时,外力越大,物体被挤压得越紧,越不容易运动,即最大静摩擦力的保护能力越强,这种现象叫自锁现象。为了帮助同学掌握这种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就此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二物理教材中有关浮力的定义是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引入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引入方式容易给学生形成下面错误认识:1挂在弹簧秤上的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只受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作用。(实际上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拉力)2误认为重力和浮力的合力是弹簧秤的拉力,而方向向下。(实际上弹簧秤拉力的方向沿弹簧秤向上)如果改为先用平衡力的知识分析,再引入浮力的定义,就不容易造成上面错误认识。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1.物块在空气中受重力G和弹簧秤的拉力F强调:弹簧秤的读数是弹簧种对物…  相似文献   

16.
一、平面和斜面上物体的“自锁”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口,今用力F沿着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方向推物体M,无论用多大的力均不能将物体推动,如图1所示。这种现象叫做“自锁”,问α的最小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题现有一个匀质杠杆(其重力不计)AB,两端各悬挂一物体(密度均大于液体的密度),此时杠杆平衡,如果将两个物体同时都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则此时杠杆是否还能保持平衡?解设A端所挂物体的重力为G,密度为ρ1,体积为V1;B端所挂物体的重力为G2、密度  相似文献   

18.
问:计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常常用到公式F浮=ρ液gv排,如何理解该公式中用到的密度是ρ液而不是ρ物?答:公式F浮=ρ液gv排是求浮力的基本公式。它的得出是以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为出发点,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问题转化为求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问题,即存在着研究对象的转移。根据普遍适用的重力公式G=ρgv,针对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则有G排=ρ液gv排,所以用到的密度是ρ液而不是ρ物。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得到物体受到的浮力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公式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密度及排开液体的…  相似文献   

19.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决定于物体的重力G和所受的浮力F的大小比较.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若F<G.物体就下沉;若F=G.物体就悬浮;若F>G,物体就上浮.当浸没物体上浮到露出液面以后,浮力变小;直到变小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漂浮,这就是浮沉条件的全部内容.在适当条件下,浮沉条件中一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比较,可以变通为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大小比较.这个适当条件是什么呢?一它们是:①物体是实心的;②物体_要浸没在液体之中.这是因为:浮力大小:F一po8VIn…U物体自重:G一egV……②①②两式相除;F/G。e*PV…  相似文献   

20.
邵永 《成才之路》2013,(18):36-37
当前教学中,有关静摩擦力,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这些。一、静摩擦力方向与离心趋势如图1,小物块随圆盘匀速转动,小物块受支持力、重力、静摩擦力,其中重力与支持力平衡,合力大小等于静摩擦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知f=mrω2,方向指向圆心,ω越大f越大,由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知,物块有沿半径向外的运动趋势,假设此时圆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